孝明天皇
孝明天皇
1853 年6 月3 日,4 艘黑色的大船闯进了日本幕府的咽喉要地一一江户湾的浦贺港。就像在平静的湖水中投进了一块石子,这四艘大船的到来,在闭关锁国200 余年的日本,激起了轩然大波。有100 多万人口的江户城中敲起了警钟,全城陷入混乱,许多人开始向乡下逃亡。当天午夜,在300 英里外的京都,孝明天皇也从信鸽传来的情报中,得到了黑船到来的消息。
这4 艘黑色大船,是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里率领的一支舰队,它的使命就是要敲开日本的大门。6 月9 日,在13 响号炮声中,培里率军乐队及水兵300 人登陆,向日本当局递交了美国总统米勒尔·菲尔莫尔致日本国皇帝的国书。国书中说:“我们从加利福尼亚启航的汽船18 天就可以到达日本..如果陛下能一改古时的法律而准许两国自由通商,则将对双方都极有好处..有时遇上飓风天气,我们的船只会在贵国海岸遇难,在发生各种这类事故时,我们要求并期望贵国,给予我国不幸遇险的人民以仁厚的待遇,同时保护他们的财物,直到我们派船接走他们为止..我们知道,贵国有极丰富的煤和粮食,希望我们的汽船以及其他船只能获准在日本停泊,以便补给煤、食品和水,他们当按价付钱或贵国人民所指定的物品来抵偿。对此,我们不胜企望。”国书是写在上等牛皮纸上的,打上了美国国玺的烫金大印,用精致的梨木盒装着。为了迫使日本政府低头服从,培里又以私人名义写信,连同一面白旗一起送交日本当局,声称如果不答应美国的要求,美国就要兴师问罪,那时美国一定胜利,日本政府可以打着这面白旗求和..可是,日本当局仅仅接受了这封国书,并表示在请示皇上之前,不能给他们任何答复。
因为美国舰队所带的粮食和淡水不多,并急着赶往中国执行其他任务,所以在约定第二年来听答复之后,培里便率舰队匆匆离去了。
当时的日本,仍然是幕府掌握国家大权的时代,执政的德川幕府已经维持了200 多年。第121 代孝明天皇,只是一个傀儡,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无钱,天皇登基时没有钱举行仪式,天皇死了后没有钱举行葬礼。活着的天皇也很无聊,按照幕府的规定,天皇只能做“与天皇身份相称的事情”,也就是读读书籍,写写诗歌,其他一切都无权参与,国家大事完全不许天皇过问,天皇改变年号要经幕府批准,甚至连天皇出巡都要得到幕府允许。一般老百姓就更不能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了。
但是这一次,面对着美国的坚船利炮,外强中于的德川幕府乱了手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第12 代德川幕府将军在江户病逝。紧接着,4 艘俄国军舰又驶入了长崎港..接二连三的打击,迫使幕府不得不一边向天皇汇报请示,一边下令全国诸侯、官吏以至平民百姓,都可以为这件事向朝廷献计献策。
由于天皇长期被排斥在国家权力机构之外,加上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天皇和朝廷大臣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知道得极少,对于西方列强在东方的侵略扩张十分恐慌。22 岁的孝明天皇接连17 天向天神祈祷,希望神明保佑,排斥外夷,天下太平。但对美国总统同书中的要求。尽管有不少人主张与外国人通商,天皇和朝廷大多数大臣都主张强硬拒绝。
8 个月以后,培里果然带着更大的舰队又来到了日本。在美国舰队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幕府被迫同意签订了《日美和好条约》。孝明天皇对此很不满意,在批评幕府决定的同时,还发布命令,把各个寺庙中的铜钟都熔化了用来铸造大炮,以加强海防守备力量。从这时开始,孝明天皇打破了德川幕府独裁的一统天下,天皇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又重新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了。
日本的大门轻而易举地被西方列强敲开,幕府的虚弱也就暴露出来了。
幕府将军的正式名称是“征夷大将军”,如今真的有外夷打进来了,“征夷大将军”却完全无能为力!于是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要求废除幕府独裁,让他们这些诸侯也参加执政。还有不少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文化人也都纷纷批判幕府的无能,积极主张进行改革。
1856 年,美国驻日本总领事哈利斯到日本后,就开始胁迫德川幕府与美国签订通商航海条约。德川幕府经不起哈利斯的威逼利诱,没有经过天皇批准就签订了条约,然后才把情况报告天皇。孝明天皇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甚至以要退位来表示自己的抗议,并公开向一些诸侯表示自己对幕府的意见。许多诸侯和下级武士也纷纷反对幕府的这种做法,甚至准备暗杀幕府的大臣。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尊王与排外。排外的思想,最初本是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维护幕府统治的理论,但是这时,却成了反对幕府的口号。
因为德川幕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采取了无能为力的屈辱投降立场。改革派实际上是借助天皇的名份,要求抵御西方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但这种主张遭到了幕府的镇压,当时出任幕府的首席大臣是并伊直粥,他下令逮捕和处分了100 多人,其中有诸侯,有贵族,有朝廷大臣,有下层武士,当时的改革派先进人物几乎都被判处了死刑。因为这些事发生在安政年间,所以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
民间的反幕府志士们,并没有被井伊直弼的高压手段所吓倒,他们进行了强烈的反抗。而孝明天皇也不能容忍井伊直弼对他的藐视。京都皇宫中孝明天皇居住的地方,成了尊王派的地下司令部,孝明天皇的妃子中山庆子亲自准备米酒和蜡烛,用来招待尊王派的诸侯和武士。中山庆子虽然出身在贵族家庭中,但是她们一家曾多次遭受德川幕府的打击,所以她积极支持孝明天皇与德川幕府坚决斗争。终于,孝明天皇下定了决心,让忠于他的武土们暗杀井伊直弼。
1860 年3 月3 日,水户和萨摩地方的18 名下层武士,趁着漫天大雪,埋伏在江户城樱田门外,等井伊直弼坐着轿子经过这里时,突然冲杀出来。
井伊直弼的警卫人员虽然有60 多名,但因为穿戴着笨重的雨衣和斗笠,行动不便,竟没有能挡住武士们的勇猛进攻。并伊直弼在轿子里被刺伤,接着又被拖出轿子,砍下了脑袋。井伊直弼的脑袋最后送到了孝明天皇手中,孝明天皇下令将它挂在一个刑场上示众,一直挂了好几个星期,旁边的告示上写着,“这就是卖国贼的首级,他违犯了日本‘严禁招引洋人入国,的最神圣的法律。”幕府的首席大臣被人杀掉,在日本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事件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樱田门外事变”。从此以后,主张尊王排外的下层武士成了日本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孝刚天皇则成了这些改革志士的一面旗帜。
那以后的一段时间,谴责德川幕府卖国的传单经常在夜深人静时贴满了大街小巷。许多寺院里出现了据说是古代神灵留下的“天书”,预言德川幕府的末日已经来临。成帮结伙的行动队戴着假面具在陆路上拦截邮件,在海路上抢夺商船的财宝,并分发给穷苦百姓。有一群武士甚至闯进了德川家的家庙,把德川幕府前13 代将军塑像的头都砍了下来。各地的武士聚集在京都,向孝明天皇表示自己的忠心。许多诸侯和官僚积极劝说孝明天皇下令起兵推翻德川幕府。但是,孝明天皇与这些改革志士的思想是有区别的,他坚决主张排外,然而却不主张打倒幕府。他并不想自己直接来治理这个困难重重的国家,希望仍旧由幕府承担这个重任,他则可以高高在上,做一个批评者与指导者。德川幕府看到了这一点,也就努力利用这一点来巩固自己的权势。
在全国蓬勃发展的尊王排外运动中,德川幕府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1863 年1 月,朝廷宣布赦免在“安政大狱”中受到迫害的改革派人士,高杉晋作等人为当时的殉难者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葬。接着,德川幕府勉强同意以5 月10 日为排外日。但是幕府并没有真正改变立场,它实际上是以此作为缓兵之计,仍然在寻找向改革派进行反扑的时机。
5 月10 日,尊王排外派斗士高杉晋作,首先在长州向西方侵略者发起攻击,炮击了经过马关的美国商船,这艘商船被打得差一点沉没,东倒西歪地逃走了。他们急忙兴奋地向天皇报功。美国公使当即向德川幕府提出抗议,要求他们管好各地的诸侯。德川幕府闭口不提孝明天皇的排外指示,把炮击事件说成是地方诸侯在发动内乱,并暗示外国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等于是出卖了长州。于是美国和法国的海军立刻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击毁了长州海岸的全部74 门大炮。为防止外国侵略者更大规模的军事报复,高杉晋作担起了防守马关的重任。高杉晋作曾经到中国的上海进行考察,一方面,他亲眼看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教训,另一方面,他也更清楚地了解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到盲目排外、闭关锁国并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正确的道路应该是一边改革国内腐朽的幕府政治,一边学习资本主义的富国强兵之术。他认为过去的武士己不能适应今天的战争需要,所以打破了日本历史上不许武士以外的平民参军的传统,从农民、渔民这些普通老百姓中招募了大量兵士,进行严格的训练,组成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奇兵队”。后来,这支队伍在抵御外敌和打击幕府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孝明天皇得到外国军队攻击马关的消息后很愤怒,在8 月13 日发布诏书,宣布要亲自出征,去与西方侵略者作战。为此,孝明天皇决定在8 月18 日去祭莫祖先神灵,希望能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佑。
一旦天皇的计划得以实现,就等于让尊王排外派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和政治大权,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德川幕府和顽固派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反扑。他们在8 月17 日深夜至18 日凌晨发动了宫廷政变,把尊王排外派的大臣以及长州等地的尊王排外派武士2600 多人赶出了京都。一些尊王排外派的领袖被逮捕甚至被处死,孝明天皇又落入了幕府的控制之中。这个时候,天皇个人究竟是什么政治主张已经无关紧要了,无论谁把天皇抓在手中,都可以用天皇的名义号令天下。所以一夜之间,京城又成为幕府和顽固派的天下,朝廷中的重要职位都换上了幕府的大臣。这次政变被称为“八一八政变”。
尊王排外派的武士只得撤往长州,重新聚集力量。过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按照孝明天皇的旨意行动的,是天皇的忠臣义士。可是现在,他们却被赶出了京城,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孝明天皇出卖了,于是不断发动反攻,企图打败幕府,夺回京城。1864 年7 月,以长州的改革志士为核心的尊王排外派力量,攻入京城,与幕府军在皇宫禁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枪炮声、厮杀声响成一片。改革派希望能够攻入皇宫,把孝明天皇抢到自己手中,这样他们就有了号令全国的力量。这时孝明天皇与皇后、太子躲在宫殿中,被不时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吓得魂不附体,他甚至已经让人抬来了御轿,随时准备逃离皇宫。但是,尊王排外派的军队终究没能攻进皇宫,最后还是被幕府军打败了。德川幕府立刻进行反攻,以“进攻皇宫”这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调动全国的军事力量讨伐长州。与此同时,英、法、美、荷4 国也组成联合舰队,向长州的马关发动进攻。长州的改革派军队抵挡不住,当地的诸侯向幕府投降,尊王排外派力量四散逃走,坚持了4 年多的尊王排外运动到此结束。
但是,日本的改革运动不但没有结束,而且在这次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了提高。1865 年1 月,以高杉晋作为首的“倒幕派”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认识到,天皇和诸侯都是靠不住的,盲目排外也是行不通的,日本改革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打倒幕府。他们在马关发动了起义,经过3 个月的艰苦奋战,重新夺回了长州的控制权。从此,日本国内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高杉晋作在长州首先实行政治改革,并起用精通西方军事的将领进行军事改革,同时执行打开国门求进取的政策,致力于长州新政权的富国强兵。
这时,他们也没有放弃争取孝明天皇的支持,向孝明天皇上书,要求罢免幕府派的大臣,为“八一八政变”中遭到不公正处罚的改革派大臣恢复名誉,让他们重新担任政府的领导职务。但是,尽管德川幕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孝明天皇还是盲目地坚持维护幕府,拒绝了改革派的所有要求。1866 年6 用,德川幕府发动了第2 次讨伐长州的战争,但是这时,日本国内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大动乱,城市居民和农民都起来造反,捣毁官衙和监狱,袭击粮店和富商,使德川幕府的政治经济中心江户和大阪都陷于混乱,给幕府统治沉重的打击。而幕府大军遇到了装备先进、士气高昂的长州军队的英勇反击,一败涂地。7 月20 日,第14 代将军德川庆福病死,战争很快就以幕府军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
在这一场关系到日本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动荡中,孝明天皇左右摇摆不定,因为固守几百年来幕府执政的形式不知道变革,他终于从改革派的一面旗帜,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变成了阻碍改革发展的绊脚石。
1866 年12 月,年仅36 岁的孝明天皇因患天花突然死去。德川幕府失去了最后一个有力的支柱,很快土崩瓦解。日本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明治维新也就来到了。
(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