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华谭驳王济
九十、华谭驳王济
华谭,字令思,生年不详,广陵人。祖父华融,曾为东吴左将军,录尚书事;父华谓,为东吴黄门郎。
华谭刚满一周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其母年只十八岁,没有改嫁,守着他过活。他从三四岁时,就聪慧机敏,口齿伶俐。到稍大一点,便好学不倦。他十二三岁的时候,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言善辩,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了。扬州刺史周浚听说后邀他去交谈,便觉得华谭不同凡响。华谭虽然年龄不大,周浚对他却很尊重,用宾友之礼对待他。
当时,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下令各地推荐有才学的青少年到京都深造。太康年间,刺史嵇绍经过多次测试,将华谭选为秀才,并推荐他去京都洛阳继续学习。这年,华谭只有十四岁。
华谭从江苏广陵来到京师洛阳,人太学深造。他心中高兴,劲头十足,学习也越发刻苦认真,连节假日也不出去游玩。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这一天,又是假日,几个从江南一块来洛阳的伙伴对他说:“来京师这么长时间了,你一次也没外出过,不觉得闷吗?京师毕竟是皇帝住的地方,和江南大不相同,今日和我们一块去开开眼界吧!”
华谭说:“平时功课太紧,我全靠节假日读点课外书,哪有时间出去?你们去吧!”众人不允,硬是把他拉走了。
他们来到洛阳城内,见大街小巷,人流如潮;摊点叫卖,声不绝耳;各种物品,应有尽有;说书的,卖唱的,随处可见,果然处处新鲜,老家江南的集市远没有这里热闹。
华谭和他的几个小伙伴正四处游逛,忽然迎面碰上了博士王济。王济的随从指着华谭和他的小伙伴说:“这就是江南扬州等地新来京师学习的一批秀才,其中有个叫华谭的,听说只有十几岁,很有才气,连扬州刺史也不敢小看他。”
王济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但性情高傲,对华谭的才华虽然也早有耳闻,心中却不以为然,今日巧遇,便想对他测试一番。于是,他大模大样地来到华谭等人跟前说:“听说你们是江南来的一批秀才?”
华谭很有礼貌地上前答道:“正是,不知博士大人有何赐教?”
王济说:“圣上诏令天下推选人才,要的是英杰。吴楚之地,乃亡国之乡,像那地方的人,多为孤陋寡闻之辈,有什么奇才之士可选?我想你们也可能就是鹤立鸡群吧?”
听他如此一说,华谭的几位小伙伴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但华谭听了,却坦然自若,微微一笑,尔后不紧不慢地以言相击说:
“大人此言差矣。我听说,许多秀异之物,多产于外地,而不是产于中原,就像明珠文贝生于江海之滨,夜光之璞出于荆兰一样;我还知道,文王生于东夷,大禹生于西羌。难道你没有听说过?过去武王攻灭商朝,定都镐京,同时把那些愚昧保守的殷商顽固分子都迁到了洛阳;我听你的口音,也不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想必就是那些顽民的后代吧!”
王济听后,羞得面红耳赤,但仍不甘心失败,又道:“作为一个国家,当发生危险的时候,没有人挺身而出;当受到颠覆的时候,不能保住它,君臣失位,国内无主,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有什么希望呢?”
华谭答说:“存亡有运,兴衰有期。天之所废,是任何人也挽救不了的。徐偃修仁义而失国,仲尼逐鲁而逼齐,段干偃息而成名,这是历史所赐的必然结局。”
王济听了,觉得华谭不同凡响,当即改变态度,以礼相待。廷尉刘颂是华谭的同乡,听说后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我的家乡能出现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啊!”
华谭长大后,初封郎中,迁太子舍人,后迁庐江内史,封都亭侯。建武初年,授秘书监,后加散骑常侍,有著作《辩道》三十卷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