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六、于仲文从读书中理解的忠、孝

作者:梁庆伟 字数:1604 阅读:26 更新时间:2015/03/23

一百四十六、于仲文从读书中理解的忠、孝


  于仲文,字次武,鲜卑族,先任北周刺史,隋朝建立后,因拒尉迟迥有功,拜为柱国将军。炀帝时,视他为亲信,被封为右翊卫大将军,后因征辽失败,被下狱,忧愤而死。他还是位大学者,编撰《汉书刊繁》、《略览》各三十卷,传于后世。
  于仲文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喜欢读书。于仲文的祖父名叫于谨,七八岁时就通晓经史,好读兵法,性情深沉,不爱交游,一心扑在学问上。据历史记载,在他还处于“乳发下垂,胎牙未换”的时候,就向他的父亲于寔提出,要独居茅屋,杜绝外来干扰,专心经书。他的父亲以其还不能独立照顾自己为由,没有答应。但是后来,终是拧不过他,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便在后院中为他建造了两间草房。从此,于仲文独居茅屋,安心读书。因他正是童年,不少孩子找他出去玩耍,他都不去;并且交待家人,今后凡有人来找,请代为谢绝,更不要把人带到后院去。这年他只有五岁。
  起初,父亲于寔认为,于仲文要独居茅屋读书,是孩童的一时好奇和冲动,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耐不住寂寞而回来的。但是,他悄悄去后院查看多次,总见儿子专心读书,目不他视,读到妙处,还要拍手叫绝,高声朗诵起来。
  于寔这才感到儿子是多么的有毅力,他为有如此一个有志气的儿子感到自豪。他时常对家人深有感触地说:“将来能发扬光大我们于家门风的,必然是这个孩子啊!”
  当于仲文长到七岁的时候,便去太学的童子班学习。因为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他早已熟记,故每次提问,他不但对答如流,且能释义,连老师都感到震惊。但是于仲文并不以此自满自足,照样认真听讲,下学回来,依然闭门茅屋,勤奋不懈。有的学生问他:“这些课文你早就会了,为什么还那么认真呢?”他笑着回答说:“书中的奥妙,不是一下子都能弄明白的。只能说学一遍,理解就深一分,而要精通,还差得远呢!”
  随着于仲文学识的增长,他独居茅屋刻苦读书的事迹不胫而走。在他九岁那年的一天,事情传到了西魏宇文泰的耳中,他也觉新奇,便令于寔将他带来宫中一览风采。
  于仲文来到云阳宫,见到宇文泰,彬彬有礼,但不拘束,显得很有风度。这一直观,便使宇文泰喜欢几分,遂和颜悦色地问他:“我听说你从小就酷爱读书,五岁的时候就闭读茅屋了,可有此事?”
  于仲文低头答道:“谈不上闭读,只不过是图个清静而已。”
  宇文泰道:“回答得好!我再来问你,你如此喜欢读书,可知道书中讲的都是什么事吗?”
  于寔听了宇文泰的提问,不由得感到吃惊,书籍成千上万,立意各不相同,有文学,有史学,有兵法,有易经,有天文,有地理……宇文泰提这么一个笼而统之的问题,谁能回答得了?更何况被问的还是个八九岁的孩子?他不由得为儿子捏了一把汗。
  可于仲文并没感到为难,而是略加思索,便慨然答道:“典籍浩瀚,文字万千,据我想来,无非讲了一件事,这就是教我如何帮助父亲侍奉君王。换句话说,就是两个字,即‘忠’和‘孝’的问题。”
  宇文泰听后,很高兴地叹道:“真乃奇才啊!”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一百四十五、贺若敦年少战群盗 下一篇:一百四十七、罗成比武降霸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