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五、文天祥诗骂土地爷
二百零五、文天祥诗骂土地爷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出生于公元1236年,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人,官至丞相,是我国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写的《正气歌》,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篇章。
他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在他的少年时期就充分地显露了出来,从本书所述“诗骂土地爷”的故事,可见一斑。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未登仕途的文人,喜欢读书、藏书。在文天祥出生的前两年,蒙古族灭了金国;接着,又分兵三路南下侵宋,于四川、襄汉、蕲黄、江淮之间的漫长战线上,频频发动攻势;而宋军则因朝廷腐败无能,连连败退,不予抵抗。文仪虽然没有做官,但面临国家危亡,甚为担忧。因此,从文天祥两三岁时,在教他读书识字的时候,就以讲故事的形式,给他灌输了很多爱国的道理,希望他长大后,能建功立业,奋勇杀敌。文天祥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教育下,到五六岁时,不但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而且树立了驱寇保国的志向。因此,他在上学时,每当看到学堂里所供奉的本乡前辈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特别是每尊像前都谥有一个“忠”字时,心情就非常激动,十分敬仰,不止一次地暗暗发誓:“我死后如不能和他们排在一起,就不是一个大丈夫!”
可是不久,父亲外出讲学,一连两年未归。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父亲是死是活未有信息,母亲急得常常落泪。文天祥看着母亲如此难过,便对母亲说:“就是天涯海角,我也要把父亲找回来。”于是,文天祥告别家人,踏上了寻找父亲的历程。
三个月后,他没有找到父亲,却把路费花光了,只好靠乞讨度日;又过了半年,当他来到赣州的一个村子时,父亲依然无影无踪,实在难以找到,便到一富户家中放羊,以此维持生活。
他每天去村外的山坡放羊的时候,总要路过村中的一座土地庙,庙里办了个私塾学校。老师的讲课声,学生的朗读声,常常让他回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情景,勾起了他强烈的学习愿望。于是,他便把羊赶到山坡上吃草。为防止羊丢失,他在周围用绳子圈上,他自己则去庙内学堂的教室外面听老师讲课。日子久了,老师发现了他,便把他叫到身边询问。通过谈话,老师发现文天祥不但志向远大,而且聪明好学,认为他前途不可限量,便向富户交了一笔钱,赎他出来跟自己读书。
有一日,富户的儿子发现自己的一块墨不见了,问了许多同学都没有发现。有人欺文天祥是外乡人,竞对富户的儿子说,那墨八成是文天祥偷去了。
文天祥本来就没偷,怎能认账?可是财主的儿子在另外几个人的怂恿下,存心要欺负文天祥,硬拉着他来到土地爷的神像前,按当地风俗摔下一种迷信用品,说是如果迷信用品阴面朝下,说明他没偷;如果阴面朝上,就是他偷了。文天祥被逼无奈,只好按照他们的规定,把迷信用品摔在地上。结果,他连摔了三次,那迷信用品都是阴面朝上。所以,大家一口咬定,墨就是文天祥偷去了。
文天祥感到十分冤枉,便把仇恨记在了土地爷身上。他提起笔来,在纸上画了一个披枷戴锁的土地爷,并在旁边写了一首诗。其诗曰:
身居大厦枉为神,辜天赖我偷墨人。
有朝一日登金榜,打你金身出村门。
当时,迷信盛行,作为一个孩子,辱骂土地爷,是要受到神仙治罪的,可是文天祥不怕。当老师批评他不该骂神仙的时候,文天祥却理直气壮地说:“土地爷乃一方之神,却欺我是外乡人,昧着良心做事,我能不骂它?”
后在老师的调解下,富家子才算罢休。
公元1253年,文天祥参加庐陵邑校“帘试”,结果名列榜首;二十岁时,高中进士第一名,即头名状元,从此走上仕途。
文天祥为官后,元军多次进攻南宋,掌握南宋朝政大权的宦官董宋臣不思抵抗,反而主张迁都南逃。文天祥不顾个人安危,冒死进谏,但未被采纳。此后,文天祥因为坚持抗战,反对逃跑,屡次遭贬。他在登上仕途的十年间,被贬四次,有三次布衣还乡。
公元1276年,文天祥被谢太后任命为右丞相,被派去元军兵营议和。文天祥坚持双方要平等谈判,不肯屈服,结果被元宰相伯颜扣留,押解北去。文天祥在途中伺机逃走,后在广东潮阳一带阻击元军,不幸再次被俘。
南宋叛臣、元军统帅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船上,劝他投降,遭到痛斥;又强迫他招降张世杰,也被拒绝。张弘范再次相逼,文天祥义愤填膺,心潮起伏,索性抄了自己所作的一首诗《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其诗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83年1月,忽必烈见劝降无效,遂下令将其绑赴大都柴市处死,文天祥时年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