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六、吴承恩创作《西游记》

作者:梁庆伟 字数:2743 阅读:58 更新时间:2015/03/26

二百三十六、吴承恩创作《西游记》


  一部《西游记》,四百余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永传不衰;它的作者,就是从少年时期就被称为“神童”的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出生于公元1500年。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的父亲叫吴锐。吴锐自幼丧父,家中十分贫寒,靠站在课堂门外旁听的方法读了不少书。他后来经商,依然不忘读书,特别是爱读史书。他每当读到屈原、伍子胥、诸葛亮、岳飞事迹的时候,常感动得流泪;他又喜欢谈论时政,说到不平之事,“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吴锐的这些秉性,对吴承恩后来创作《西游记》有着明显的影响。
  吴锐四十多岁得子,把吴承恩视若掌上明珠,十分珍爱;又见儿子聪明伶俐,便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故从吴承恩两三岁开始,就教他读诗学经;当他长到六岁时,便送他去私塾读书了。
  吴承恩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习格外刻苦用功,成绩在学校也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正当他学习日进的时候,父亲却不幸去世了。在这困难关头,私塾那位老师感到自办学以来,吴承恩是他最得意的弟子,舍不得让他失学,便说服他的母亲,并表示自己只收一半学费,使吴承恩得以继续念书。
  吴承恩在上私塾的时候,除了学习经书,还有多种爱好,对诗、词、赋、曲无所不读,尤其爱读神奇故事和民间传说。平时,父母给他的零花钱,年终亲戚朋友给他的压岁钱,他一分一文也舍不得花,都去市场买了那些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之类的书。他往往一看起这些书来,就忘了吃饭和睡觉;一旦看到有趣的地方,不是自言自语地叫好,就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有一次放学后,别的学生都回家了,他还在教室中读书。老师发现后,对他说:“天黑了,快回家吃饭去吧!否则,回去晚了,你母亲会着急的。”
  吴承恩没有听见,继续读书。
  老师又说了一遍,吴承恩依然没吱声。
  老师心想,这孩子读书太专心了,喊了他两次都没有听见,于是便走了过去。
  不料,老师走过去一看,发现吴承恩读的并不是经书,而是一本野史时,不由得一把从他的手中抢了过来,大声呵斥说:“这是你看的书吗?真太让我失望了!今后若再看这类的书,就不要来上学了。”
  吴承恩低着头说:“这是讲故事的书,是讲老鼠偷油吃的故事,又不是什么坏书!”
  老师一听,更加严厉地说:“那也不行,会影响学经书的!”
  吴承恩只好认了错。
  又有一天晚上,吴承恩学完了功课,又拿出故事书读,结果读到高兴处,竟哈哈大笑起来。熟睡的父亲被惊醒了,一看天已经快亮了,心说:“这孩子天天如此用功,怕不是累得神经出了毛病吧,笑得多疹人!”
  他急忙披上衣服去看。这一看不要紧,发现吴承恩看的竟是一本笔记小说,便一把夺了过来,骂道:“天天睡得这么晚,光看这书吗?读这样的书,将来能使你做官吗?不成材的东西!”
  经母亲竭力劝阻,父亲这一顿打才没有落在吴承恩的身上。
  尽管如此,吴承恩爱看神奇故事的嗜好并没有改,而且一发不可收。为了不使老师生气,不让父母失望,他做得隐蔽一些:上下学的路上,在厕所里,还有时在被窝里边看书……
  正如吴承恩后来在《禹鼎志序》一文中所说:“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史稗官,惧为父师呵夺,私求隐读之。”
  意思是说:在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传奇故事;在上学的时候,常偷偷地到集市上买些野史稗官之类的故事书来,因为害怕老师和父亲发现后训斥、夺走,只好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去读。
  由此可见,吴承恩小的时候读故事书,的确入了迷。这些故事,为他后来创作《西游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吴承恩长大后,做过贡生,曾任长兴(今浙江长兴)县丞;但没过多久,终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而辞官回乡。
  吴承恩回乡后,博览群书,作诗填词,为创作《西游记》开始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西游记》的最早源头是“玄奘取经”,到宋朝时就有了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的是猴行者化为白衣秀士,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但没有出现猪八戒的形象;到了元代,一些话本便写到了“大闹天宫”、“黄风怪”、“红孩儿”、“女儿国”等故事。吴承恩就是根据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再创作。
  据说他为了写活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在游历名胜古迹时,曾经到过云台山的青峰顶。在这里,他听到了一个石猴精吃蟠桃的故事,大感兴趣,急着询问石猴的来历,经常在什么地方活动;并以重金请当地老人带他在青峰顶上到处观看。他穿过松林,绕过山涧,观看满山的花果,进了大大小小七十二个山洞;到了晚上,他便在一个叫三元宫的大庙里开始了《西游记》的构思。
  在第一个回合中,吴承恩就把云台山青峰顶取名为“花果山”,把七十二洞中最大的一个洞叫做“水帘洞”。于是乎,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便有了名山名洞。从这时,孙悟空在吴承恩的笔下,开始了它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原始材料中,故事的主人翁是唐玄奘,而不是孙悟空;而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则把主人翁写成了孙悟空,体现了作者要扫荡当时腐朽社会上的妖魔鬼怪的政治理想,通过神话幻想的艺术形式,使人们喜闻乐见,这就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也因此成了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二百三十五、朱裳以劳求学 下一篇:二百三十七、海瑞替人打官司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