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期

民族性.世界性.人性

作者:李 钧

字体: 【


  
  人性:“爱”与“生活”
  
  臧克家的成功得力于文体建设,但在根本上却绝非仅仅因为“诗到语言为止”、“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探索。他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为自己的诗歌确立了坚实的人道主义立场、沉挚的“人性”主题,并把握住了“爱”与“生活”这一诗歌的血脉,这使他的诗歌因饱含深情而达到了“审美的严肃牲”。
  臧克家不止一次强调“生活——诗的土壤”。“学习不就是技巧的磨炼,应该是钻进人生的深海里去!技巧不过是诗的外衣,而生活才是他的骨肉哩。”(《我的诗生活·诗的根芽》)“这可不是混着好玩,这是生活。”(《生活》)“诗是离不开生活的,在生活萎缩的时候,诗,它也萎缩了。”(《海》)他认为“爱是诗的血脉”。他爱生活爱人民,更因为对生活和人民的热爱面对世间的不公正充满仇恨。在臧克家心中,“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由于他们有热情、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在是非颠倒的人世间,他们却硬要是其是,非其非;在冰冷冰冷的世界里,他们以生命作‘炭’去送给别人;在吃人与被吃的社会上,他们站在多数人民的这一边,替他们叫喊、不平。”(《诗人》)他深深懂得,在都市动摇而乡村崩溃的时代,“只能写诗已经是可耻了,而再闭上眼睛,囿于自己眼前苟安的小范围大言不惭地唱恋歌,歌颂自然,许做得上了天,我也是反对,那简直是罪恶!” (《论新诗》)因此,“一个诗人,须得先具有一个伟大的灵魂,须得有极热的心肠,须得抛开个人的一切享受,去下地狱的最下层经验人生最深的各种辣味”,“一个诗人须得执着人生,执著诗,要把诗看得比生命还珍重!要用人间的一切学问和世情锻炼自己,而感情往远大处放。诗人要以天地为家,以世界的人类为兄弟。有这样的胸怀,他的诗才能够伟大。”诗人应当“把自己的心放在天下痛苦的人心里,以多数人的苦乐为苦乐,把自己投放到洪炉里去锻炼,去熔冶。”
  “爱”是人道王义的核心,也是臧克家人生的哲学和诗歌的宗教。“我爱乡村,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我和穷孩子们一道玩,我们和穷人之间,没有一条界线。他们穷得可怜,没有田地,没有房子,有的是一条‘农奴’的身子。我曾在一本诗里形容他们严冬的可怜相:一‘条破单裤灌饱了风,像挑起了一个不亮的灯笼’:他们穷到什么地步?穷到‘上吊找不到一条绳子’!……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纯朴、严肃,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他童年的生活、投笔从戎的军队生涯和贫病忧患的流亡经历,都积淀在他的心底,成为他不竭的诗源,他在对社会和生命的谛视中开掘着底层人民的人性光辉,看取劳苦大众的哀痛和忧愤、沉默和坚强,也表达着自己的人道主义情怀。这使他的《难民》、《生活》、《老马》、《当炉女》、《洋车夫》、《贩鱼郎》等诗作,都突破了诗人狭小的个人的情感世界与生活范围,将对现实不公平的愤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通过含蓄、精练、形象的诗歌语言传达出来。闻一多在给《烙印》写的序言中说:“拿孟郊来比克家,再适当不过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臧克家与孟郊一样书写穷愁与悲苦,也不仅因为他们对生活有着“沉着而有棱角”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真诚地看待底层人民的生活,真诚地以诗为生命。
  朱自清先生在评论新诗时说:“初期新诗人大约对于劳苦的人实生活知道的太少,只凭着信仰的理论或主义发挥,所以不免是概念的,空架子,没力量”,而到了臧克家,中国“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因此臧克家一登上诗坛就被称作“农民诗人”,而这是他最引以为荣的“冠冕”。事实上,臧克家一生最大的成就正是来自他的“乡村”生活。在《烙印》之后,诗人也曾写过“伟大”的诗,但成就都没有超过他的农村题材诗。臧克家1946年出版的《泥土的歌》,可以说是《烙印》的承续与发展,他又找到了他熟悉的“农民”、“泥土”意象:“我昵爱、偏爱中国的乡村,爱得心痴、心痛,爱得要死,就像拜伦爱他的祖国的大地…样。我知道,我最合适于唱这样一支歌,竟或许也只能唱这样一支歌。”文学是入学,济也必以人为核心;对人、刘生活的热爱使诗歌获得力量,也使人找到精神的故乡。我想,这是我从臧克家早期诗创作中获得的启示。
   (编者注:作者是山东师范欠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臧克家.论新诗[J]文学,1934,(3卷1号)。 1995,(1)。
  ③臧克家. 五十年间学论文[A].克家论诗[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P2。
  ④王夫之. \xCBK斋诗话[c]卷二。
  ⑤臧克家. 我找到了“自己的诗”[A],我的诗生活[C]重庆.读书出版社,1943。
  ⑥哈贝马斯. 论现代性[A].王岳川 尚水编.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P10。
  ⑦许志英 邹恬 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P416。
  ⑧臧克家.论新诗[J].文学,1934,(3卷1号)。
  ⑨臧克家.诗的根芽[A].我的诗生活[C].重庆:读书出版社,1943。
  ⑩臧克家.当中隔一段战争[A].泥上的歌[C].上海:星群出版公司,19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