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7期
诗坛六曰
作者:翟泰丰 张玉太
字体: 【大 中 小】
玉太同志:
读了您4月28日的关于谈诗的信,甚是感动。在您手上竟然已编辑出版了含《20世纪诗典》在内的百余部诗集,令我鼓舞。这是您多年从事编辑工作,用心灵和血脉精心浇灌出来的一朵又一朵鲜艳绚丽的鲜花,这是你作为园丁在当今诗的悬崖石隙间,精心培植出来迎狂风而绽笑的百花诗园。这还使我看到了站在枯槁的花丛中一位执著艰辛培植诗花的园丁,这诗的花丛中每一朵鲜花都有他一颗又一颗可贵的汗珠!是啊,诗坛需要园丁,更需要园丁不吝啬汗珠汇为汗水之河,浇灌出诗坛上绚美夺目的朵朵鲜花。
钦佩您对当今诗坛深切的思考。
我国本来就是一个诗遍九州的绚丽夺目的诗园。远在夏代刚刚从原始人群进入奴隶制度初期,就有口辞形式的“祷词”,表达庶众祈祷大自然驱除灾害的心愿。《礼记·郊特牲》中记载伊耆时代的《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可视其为众民祈祷上天的“祷词”,也可称为“咒语”,已见求天助人好收成的真切民心和灵动的诗情。我国第一位诗坛园丁的汗珠汇合于孔子编订的《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诗集。如果说到编辑工作史,当首列孔子,其后浩大的编辑队伍中不乏大家,也含玉太。从孔子编《诗经》足见编辑之苦,奉献之大,孔子编《涛经》,汇集于《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可谓不辞辛劳采于民歌,又汇集于达贵乐章,朝廷典庆乐、宗祭咏歌。其中《国风》咏于民,绽放着民之谣、民之情的光彩,呼喊着民之苦、民之伐的愤怒。在《诗经》诸篇中,无不浸透孔子的汗水,采集了十五个诸侯国民谣,其中多有流于民间之佳作,我最爱读抨击西周奴隶制度挞伐奴隶主的歌《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貊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吟之愤,可称是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愤愤之火,这诗情何等真切!这涛韵何等载情!《诗经》之后的楚辞、燕乐、汉魏乐府到汉赋,随之出现隋唐、盛唐时期的唐诗,晚唐五代花间词,以至到宋代出现的依调填词的唱词,依旧未全然离开乐府,直至宋朝中期,宋词才不依附音乐而独为文体,抒情吟咏独为篇章。诗作为一种文体从百姓中形成,在宫府中成长,从士大夫手上发展、成熟,再回到社会中去、百姓中去,这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为社会占有关系决定的社会形态所左右,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尽管我国诗史久远,诗篇多若海洋,但传之于世的佳作,如全唐诗、全宋词也仅以万计(全唐诗四万八千余首,宋词一万九千余首)。这是因为淫盗讴歌之曲,纵游娼馆酒楼之唱,士大夫所做的大量宫府诗词,应试诗体,从楚辞、汉赋始,即大都只能在士大夫中流传。只有被贬黜的宫廷士大夫、宫府命官以及文人、学士、隐士,诸如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范仲淹、辛弃疾、黄庭坚等等之作,为历代广为传诵者自也甚众,这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或抒爱国忧民之情,或吟田园美景,或描绘山河壮美,或怀古抚今,或言物咏志,或借景抒怀,或歌英雄气概,或咏儿女情长……博得历代庶众认可。
在此,我和你絮叨诗史,意在借古鉴今,共解诗坛之忧心。
一曰,三千年中国之诗史和荷马史诗以来的世界诗史,都证明诗是文学中的桂冠,诗是文学中的明珠。文学则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永恒的,同样人类赖以凝聚的社会精神也是永恒的。从而文学是永恒的,诗是永恒的。
“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之说,未免太悲观了。历史、现实与未来都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种悲观是没有根据的。
二曰,诗的形式却不可永恒,也不能永恒。诗要创新发展也必须创新才能发展。世界万物,都在各自内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创新发展,这是世界万物得以前进的规律。诗当然不能例外,文学也不能例外。诗的内在矛盾运动在于诗人主观之思、之神要与外在客观之物、之景通过矛盾的运动过程达到统一,即刘勰所论“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诗文之思,只有“形在江海之上”,才能使诗人的精神达到阔远的境界。“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只有这样,才能“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故思之妙,神与物游”,使诗人之主观世界与外在之物质世界同游。离开神与物这对矛盾的运动,奢谈诗歌创新、发展,难以见成效。只有神在与物同游中达到统一,诗人只有达到思接万里的境界,开辟广阔想象空间,才能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显现诗人个性之诗才,进而创作佳诗大作。
三曰,中国诗歌的创新发展要继承中国诗歌传统,汲取世界先进优秀现代诗体形式,以中国风格、中国气魄、中国韵味走向世界。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正是走的这样一条道路。从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诗经》直到如今的现代诗,我国诗歌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诗歌的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许多瑰宝,且每一种诗体形式又多有上承下启的吸收发展关系。楚辞里有《诗经》中《大雅》与《颂》的痕迹,汉赋又有《小雅》宴乐之遗风,唐诗早期又可见汉、魏之风骨,李白的诗可见楚辞之源,杜甫的诗似有《诗经》与汉乐府之笔韵,宋词又源于汉魏乐府、隋唐燕乐、晚唐五代花间词及小令。宋早期的词依然是配乐而咏的抒情曲,自然多是清新的小令。直到北宋中期苏轼、辛弃疾形成气象阔远的豪放派,伴随李清照等人的婉约诗派,形成了我国诗史上独为一体的宋词。唐诗、宋词成为我国诗苑中名扬世人的两株奇葩。时至今日,无论中外,诗界谈中国诗史,必论唐诗、宋词。进入二十世纪,西方中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并兴起的现代诗体传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一大批现代诗人,冲破传统格律诗体和依调填词的词体传统诗词的束缚,现代诗体迅即兴起,开创了我国诗史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诗歌走上了现代新诗体的时代。这是世界现代工业生产力发展并影响中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翻封建王朝旧生产关系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变革中的新兴生产关系在文化观念上的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现代观念的影响和自由体现代诗的出现,又一改我国文坛陈旧的八股文体,代之以白话文体,使我国文化界面貌焕然一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此后再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现代诗的形式、风格、语言、韵味、韵律又逐渐蕴含了中国诗风,使现代诗体蕴积了中国风格、中国气魄。许多现代诗人甚至注意在现代诗的创作中运用对偶句,且多有用韵。我国许多现代诗人还善于把现代诗的情感融入我国传统诗韵,描述山河壮美多有我国田园诗风韵,描述人文历史又常有我国诗词遗风……
我又与你絮叨我国诗史的承上启下的传统,是想说当今我国诗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诗歌发展史,而且今天诗歌的发展必然是中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