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3期

生于斯,长于斯

作者:海 城

字体: 【

大学的时候肯定能用上,/你知道我以后有什么三长两短也可以挡一挡”(《到处都能听见我的呼唤》)。生活实景的大量引入,电影镜头般逼真的特写,倾情佐证了母亲生前对儿子未来生存境遇的忧怀和牵肠挂肚。而诗人凄凉的呼唤,声声含泪,字字悲切,读罢不禁让人扯动肝肠,泪湿衣襟。往昔日子的情景断片,串缀起来,组成一条栩栩如生的情感之链,在追忆的回廊轻轻摆动;叫人试图抓住它,扣在胸口,仿佛这样就会唤回另一世界的母亲。诗歌的语言展示呈开放性,质朴、本真,呈显生活情态的原汁原味,这种直叙方式在诗人的写作中是鲜见的。或许诗人感到,面对已成影像的亲人,诗化想象已变得苍白无力,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怀念和悸动,唯真实细景的抒写才能尽表丧母之痛,断肠人的无助和哀伤。诗人发于肺腑的嘶喊,在空中回荡、弥散;诗人多么渴望“在天上见到亲人”,重叙旧话,哪怕拉拉家常也好。无奈慈母已乘鹤西去,除了刺入灵魂的疼痛,两界相隔的冷意,和萦怀不去的悔恨,只剩哀楚中的主观臆想聊以自慰了。
  龙龙的表达方式和叙述语境是独特的,构成自己别具一格的语言系统,口语化的执著言述,时而平实,时而尖峭,既柔润又粗砺,呈现诗性质感和穿透事物内层的特征。我时常惊叹他对语言的有力操纵,精准拿捏,及充满灵性的掌控。进入本世纪,其作品在直觉、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交错相揉的大衬景下,注重切人日常生活具象和平民话语,以隐喻、象征、通感、暗示、联觉等多种表现手法引爆个体生命体验和源于灵魂的独异感受。其思想内涵趋于沉潜、丰厚,越来越坚硬,具有“大理石的硬度”;尽管有时是冷色调的,反讽或批判性的。
  生活的海水又苦又咸,饮下去,咂出世态百味炼铸心灵,于诗人是一个巨大考验。在遍布荆棘的探险中,龙龙俯察现实,驰骋想象,但绝不是一个说谎者。肯定,质疑,揭示生存的原质和真相,是他诗歌的主旨。或许痛楚、磨难,永远无法从身上甩掉,龙龙却是乐观的。这种乐观源自现实苦难的洗涤、敲打,又源于艺术上的坚实与自信;诗人虽浑身尘土,也不忘把世间的美好、善良和博爱写进诗行。诗歌让他受益,倍感慰藉,正如他所言“诗歌完美了我残缺的生活”。
  谈及创作,他说:“诗人对日常事物的亲近,对人类怀有博大的深沉的爱,这些都构成诗人的品质和文字,走进人们的心灵。”无庸置疑,在这样创作理想的引领下,相信龙龙手中的诗歌大斧,会越磨越锋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