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7期
新诗的诞辰
作者:陆耀东
字体: 【大 中 小】
尽管这诗诗意不足,致力于说理,但确是用白话写的新诗,不是填词,每行诗字句长短不一,没有用典故,没有文言夹杂。这是胡适“有意试作白话诗”的开始。
文学是靠作品生存的。没有优秀的作品,所谓某某文学都是空话。胡适在1916年8月4日致任叔永函说:
我自信颇能用白话作散文,但尚未能用之于韵文。私心颇欲以数年之力,实地练习之。倘数年之后,竟能用文言白话作文作诗,无不随心所欲,岂非一大快事?1916年8月23日,胡适创作了《窗上所见口占》,标题不脱旧体诗词意味,形体是五言,但语言是纯正的白话。后改题为《蝴蝶》,作者大概已意识到原标题的陈旧和不妥。
应该指出,在1917年之前,中国无人发表过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新诗的作品。《青年杂志》一卷二号(1915年10月15日出版)发表的陈独秀译的印度达噶尔《赞歌》,和美国国歌《亚美利加》,用的是古骚体韵文。一卷三号(1915年11月15日出版)发表谢无量的排律《寄会稽山人八十四韵》是旧体诗。一卷四号(1915年12月15日出版)“诗栏”发表方澍《潮州杂咏》和谢无量《春日哿怀马一浮》仍是旧体诗。文学革命的领袖人物、《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还在谢无量诗后发表了称许谢诗的文字,胡适为此在1916年8月21日写信给陈独秀提出批评。
1917年2月,“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刊物《新青年》二卷六号(1917年2月1日出版)发表了胡适的《白话诗八首》:《朋友》、《赠朱经农》、《月三首》、《他》、《江上》、《孔丘》,第一次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号。但如以新诗要求,形体上都是五言或七言到底。最奇怪的是《孔丘》,硬弄成七言诗:
“知其不可而为之,”
亦“不知老之将至”
认得这个真孔丘,
一部《论语》都可废。离真正的新诗,仅一步之遥。1917年3月6日作《艳歌三章》(后改题为《景不徙篇》发表于《新青年》四卷一号)也仍是整齐的五言。但11月9日作《人力车夫》和大概写于同年秋冬的《鸽子》、《一念》(均发表于1918年出版之《新青年》四卷一号),则走完了最后一步。《人力车夫》有对话,有抒情,活泼自如:
警察法令,十八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皆不得为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你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
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
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
你车,我心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我又寒又
饥。”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
虽然这期《新青年》只发表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九首诗,但因其中大多具有较完备的新诗品格,影响甚大。此后《新青年》的四卷五卷各期,除两个专号和专号性的另二期外,均辟“诗”或“诗歌”专栏发表新诗。该刊此后也不再发表旧体诗词。尽管这时的新诗仍不免幼稚,诗情诗意深度浓度并不尽人意,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队伍也日渐扩大,在《新青年》四、五卷发表新诗者13人,1919年和以前涌现的新诗作者至少有近七十(据许德邻编《分类白话诗选》共71人,疑其中三人系笔名,重复。)胡适再也不是“单枪匹马”前行。
“愚\xC8C”(康白情)在《新诗年选》评胡适作品时说:一、“胡适的诗以说理胜,宜成一派的鼻祖”;二、“形式自成一格”,自然、自由;三、首揭文学革命义旗,登高一呼,四方响应。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已定的了。”
在中国悠久的诗史上,不朽作品的多数是由于它艺术整体的高致;也有少数作品,艺术未必是上品,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作为历史长链中的一环,起了开辟新路和开创新局面的作用,具有不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胡适的《尝试集》,属于这种类型。这一诗集写于1910年至1921年底,历经十二载。这十二年,正是中国新诗的孕育期和新生期,变化巨大。而胡适这时的作品,具有新诗孕育、初生的标志性,是其他任何人的诗作所不可取代的。
在《尝试集》里,真正的白话新诗,是1917年7月作者归国后所作,如《一念》、《鸽子》、《人力车夫》、《老鸦》,从形体到内容,都有新诗的特色。尽管此后胡适还写了有旧体诗味的白话新诗,但他总的创作倾向还是沿着新开辟的路径前行。
《尝试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抒写感时愤世情怀,有的是赞扬烈士、领袖、英雄的动人之曲,有的宣扬时代主潮,有的吟咏自然,有的玩味个人情绪,也有应酬之作。他的诗,重视意境的完整,大多用故事构建意境;大多以理为骨干、支撑。《尝试集》在形式上有的虽未脱旧体诗词窠臼,有的又存在“作诗如作文”的毛病,但在词语、形体、格律上致力于创新。
中国谁最早发表新诗?这已无争议,因为发表新诗的《新青年》等史籍俱在。关于谁最早写新诗的问题,就复杂得多了。胡适发表新诗,是1918年1月和沈尹默、刘半农一起发表了九首。郭沫若在1936年以前发表的文字,都说自己最早写新诗是1918年。例如《女神》中的《死的诱惑》在收入1928年6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的《沫若诗集》时,加上了《附白》说:“这是我最早的诗,大概是1918年初夏作的。”他在1932年出版的《创造十年》仍然承认1918开始写诗:“……我便把一九一八年在冈山时做的几首诗,《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离别》,和几首新作的诗投寄了去,这次的投机算投了功,寄去不久便在《学灯》上登了山来。”胡适1933年12月3日脱稿的《逼上梁山》(《四十自述》的一章)说,1916年7月他就开始用白话写“打油诗”;还谈到梅光迪、任叔永等确知。1936年9月4日郭沫若写的《我的作诗的经过》就说:因为和安娜恋爱,“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辛夷集》的序也是民五的圣诞节,我用英文写来献给她的一篇散文诗,后来把它改成了那样的序的形式。还有《牧羊哀话》里面的几首牧羊歌,时期也相差不远,那些诗是我最早期的诗”③。我不知是相信此前十几年的郭氏,还是相信1936年9月以后的郭氏?此外,这些诗当时是用英文写的还是用中文写的?英文有没有文言、白话之别?这些事,除了郭的妻子安娜外,无人可旁证。因此我万难以郭氏的前后自相矛盾的一种说法为准。何况,文学史主要考察已在社会上产生作用的文学历史现象。我们只能以发表或出版时间为准,发生了社会作用,才有社会价值(含欣赏价值)。才能构成当时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因此,我断定,胡适是最早写新涛并发表新诗的人。
①参见赵毅衡《远游的诗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
②《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载《新青年》5卷4号,1918年10月15日出版。
③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沫若文集》11卷140、14l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6月出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