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5期
国际诗坛
作者:[俄罗斯]曼杰什坦姆 汪剑钊译等
字体: 【大 中 小】
薇拉·施瓦茨诗二首
[作者简介]薇拉·施瓦茨,中文名舒衡哲,生于罗马尼亚,犹太人。1980年曾作为首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现任美国康涅狄格州卫斯廉大学弗里曼东亚研究中心教授、主任,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她出版过两本诗集和多种学术专著。
用碎片来凑合
为什么要在花园墙上
开一个花瓶形的门?为什么只展露
一块石头的洞孔、一段
生着节瘤的柳树、虬曲的枝条、
一簇从发黄的根茎抽出的
青青翠竹?
可能中国的园艺家
比尼采更懂得
碎片的真理?在他
只看到比喻、谎言和权力欲
之处,他们却力求教人谦恭。
他们尽心竭力雕琢
天然,毫不愧怍地称之为
“天堂”,迫使游客放慢脚步,
确信漫步会训练他们
弓下身子,顺着曲径
直视。
花园中一扇窗户的碎格子
吸引了视线,把偏见
切成碎片。不透过
这碎玻璃的折射
就无法看到那边的
梧桐和假山。
一整棵柳树、一大丛
竹子,过于浓密
如伞盖般的梧桐叶
会让游客消受不了。
园中漫步:与自我——
杂念纷繁的心灵——
一次温柔的邂逅。
手
今天早晨,你的手
伸向我,青筋暴露,强有力的
雕刻、琢磨木头的
工具。“赫尔曼·施瓦茨——
雕刻家”,你的墓碑上刻着。
我从来不认识你。
你死在床上,
心脏病发作,1944。
犹太人不仅仅
死于1944年。
你曾享有一点
保护、一点名气,
为许多会堂、一场歌剧
制作烛台的匠人。
可是今天,欢迎我的
不是你的名字,
或残存的几件珍品。
今天,你的手伸出来,
刮削、打磨着一段粗糙的木头。
今天,你站在锯末中间,
向后退步,设想着一个镶嵌的
框架。你的心目
把枫木的金黄板子
与樱桃木的红色条子拼在一起,
再镶上黑色的紫檀围子
来盛放这些文字——我用来
描绘永恒的工具。
威廉·哈蒙诗二首
[作者简介]威廉·哈蒙,生于1938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自从1970年以来一直在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任教,现为该校英文系教授,主讲现代诗歌和比较文学。现任托·斯·艾略特学会主席。著有多部诗集并获美国诗歌学会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奖、美国诗人学院拉蒙特奖等多项诗奖。此外还编著有多种文学研究专著、作品选集和参考书。
体验谬见
我,我倒不在乎什么人,包括我自己,
说什么,或做什么,或想什么。我不在乎。
我纳税,就像塞拉菲玛·阿斯塔菲耶娃
跳舞一样,具有宗教的意味,
不多,也不少,我交给恺撒
属于他的那一份,交给属于他的那一份。
他们说“谢谢你。”我说“您千万别客气。”
(这是她的照片,戴着孔雀毛的头饰。)
我在海军服役的时候,
曾志愿报名去越南。我不知道为什么。
心血来潮吧,也许。
现在我是个退伍老兵。
我曾经是那个人;我吃过苦;我到过那儿,
胜过惠特曼。我在虚线上签名,
听到起床号就起床,接受命令,战斗,
胜过麦尔维尔。
美国文学
充满了体验的
体验。“直面事实,”它说,“直面事实。”
我纳闷,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它。
你不可能没有体验,知道吧。
那没道理。
艾米莉·狄金森
连厨房都没出过就第一手
了解世上的一切。为写《红色勋章》
你并不必上战场;为写《小老头》
你也无需头上有八十度寒冬。
写《李尔王》时,莎士比亚多大岁数?
我们不积累体验。
雷声。
我们生于一块浮冰之上,再生于另一块之
上——
又一块,又一块,又一块。
霍桑什么都不懂,可是他永生不朽。
传教士体位
停下你正在做的无论什么事情,放下
一切,想一想它,只是想:
你存在于此所遭遇的困难之多不只是
天文数字的,而简直是无限的。
我们的困难,无名的、单调的,
一个接一个接一个接一个。
我们存在于此。
国家艺术资助基金
可以吻我的脚。
我在一小截鞋带上写作。
坡曾经以一分钱一篇的价格卖他的诗;
这正是理所当然的常道,我们的事业。
一位真正制作一篇真正诗作(这种
情况每年大约发生一小时)的真正
艺术家不是一个脑子里净想着
宇宙、心灵、逻各斯或任何希腊古瓮的人;
而是一个被关心、被消费的人。
专注、执著、入迷、成痴,
对,迷失于可恶的迷津之中,
不清楚是从口到手,还是口对口——
我的下一个音素从何而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