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21期
组诗部落·充满爱的土地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它们由一声不吭到大声喧哗
跟着雨水扬起土的身子奔跑
仿佛要在同一时间
挤上同一列火车
只有满脸皱纹的黄土峁
用一排排清瘦的肋骨
和张大指缝的手
攥紧那一块黄土的骨头
自己鼓励着自己
不要倒下
雨水打不散羊群
雨水打不散羊群
牧羊人不用目光嘶喊
就将它们团团拴住
雨水打不散羊群
它们把在太阳下撕开的伤口
用细细的秋雨缝上
其实不是雨水打不散羊群
是黄土沟壑突然把草坡咬断
其实不是雨水打不散羊群
是黄土坡用沟壑的绳子
将羊群背在背上
你看那牧羊老汉
就是绳子挽紧的一颗疙瘩
秋雨密密的手怎也解不开
我是自己将自己打散的一只羊
被故乡秋雨的鞭子赶着
才回到久违的羊圈
那牧羊人一声疼疼的喊
喊得我自己将自己打湿
雨水打不散羊群啊
乘火车离开故乡
中午十二点一刻
一个滴滴答答流泪的钟点
在火车站
一路跟来的黄土峁突然
碰着铁
那声音碎得
从一个游子的眼里
滚出来
湿了一块又湿一块
那声音重得
让火车铁的脚掌
踏出火星
只有窑洞样的车厢
不吭声
突然背过身去
像是谁喊了我一声
扶桑作品
棉布的爱(组诗)
我们怎样说“爱”
以中国人的方式,我们不亲吻
以中国人的方式。我们不拥抱
以中国人的方式。我们不说——“爱”
以中国人的方式,我们用忧虑
以中国人的方式,我们用一日三餐、拖把抹布
以中国人的方式,我们用过度的关切
繁殖的絮叨、争执、叹息……
以及,我用我体内
某一根骨头的断裂、心脏
的阵阵挛缩,今夜,泪水的突然醒来突然
倾泻——
我已没有脆弱的权利。父亲
当你因老病而变成孩子
一个母亲的形象
正等待我长成
吹笛人
他吹笛子
仿佛一个人在空房间里对着窗玻璃,独自吹奏
其实是坐在人来人往的马路边
在柳阴下,对着河水——
那笛声宛如一道退缓流的泪
那泪,几欲栖止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在很多年前的夏夜里
我还记得那个夜晚的旷阔、寂静,他身边的
柳树上攀缘的蓝牵牛花。记得
笛声远去后,那昏暗的河面上久久
漾动的月光……
你,是我一母所生的亲兄弟……
我自己也感到惊奇
“我们认识已快十年了”
……一切宛如昨天
任谁也无法相信
我们至今也没有过
仿佛也并不遗憾
那眼睛与眼睛的会面——
虽然我常常向人谈起你,满怀赞叹
虽然我们有时也交谈
经由一根电话线……
那黑色、弯曲的线头那端
似乎有一眼安宁之泉
时常,我的困惑需要
到那里洗洗脸——
有人好奇地打探
“你们是否在恋爱?”
我笑了
我怎么会如此贬低你?
——你。是我的榜样
你。是我遥望的一座山
你,是我一母所生的亲兄弟……
母亲缝纫的下午
卧室安静
下午缓慢
橙黄的光柱。固执地
从窗缝挤入
径直投向母亲的怀抱
母亲俯身
于一块块簇新的棉布
蝴蝶牌缝纫机“嗒嗒”响动
她好看的手轻轻抚过
那繁星似的小白花、小蓝花、小红花上
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
——这是我们正在成形的衣服
不宽裕的童年,我们正在成形的
繁星似的美丽、惊喜、兴奋、炫耀……
那架缝纫机。随同我们
辗转搬迁
在不同的家
永远有它一席之地
尽管,母亲早已不再缝纫
如今。我也和母亲当年
一样年龄
像马埋头食槽
我把头埋在回忆里
埋在那些棉布花裙,闭上眼,嗅闻
母亲手指特有的芬芳——
朱建信作品
仰望或俯视(组诗)
仰望
对于飞翔的事物
我都保持仰望的姿态
太阳、星月、排成人字的雁群
裹着闪电低飞的鹰、麻雀、乌鸦
风筝、霜降前一只蚂蚱
最后的冲天一跃。一片落叶借助风力
想重回枝头的欲望。都会从高处
牵住我的脸庞、目光
这来自低处的瞩目。我知道
辽阔高远的天空并不在意
那些凌空高蹈的事物也不需要
它们或许只是一些借口
让我举目向上。以免内心抽出的光线
总是照在匍匐的灵魂上
感谢
感谢苦,我的甜是它给的
感谢恨,我的爱与痛和它有关
感谢醉。给我醒
感谢梦,赐我一些没有证人的经历
许多秘密无人知晓
,
感谢丑,让我知道美是它的对立面
感谢暗算,我整夜开着灯
睁着一只眼睛睡觉
这些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它的教育
感谢上帝并祈求他原谅
我已经学会了用伤口感谢刀锋
只是我性格执拗的手还无法做到
和经常握刀的手亲切相握
日久生情
赞美
赞美杏树在梦里开出桃花
赞美茅草怀抱着树的高度枯萎
赞美麻雀学着天鹅的姿势贴着树梢疾飞
赞美螳螂挡车,小个子草莽大英雄
赞美秋蝉在雪落之前摔碎身体里的琴
赞美人群中喊错妈妈的幼童得到温暖的抚慰
赞美还乡者在祖坟前无法收拾盛大的泪水
赞美令路人悲痛欲绝的死给出生的妩媚
赞美大灾之年只结出了一粒米的稻穗
赞美沙粒为倒在路上的蚂蚁树起最小的墓碑
来自泥土、草根和树梢的爱和悲悯
微光闪烁的美。倘不复存在
赞美将被神献于诗的灵前
诗人的心已如期破碎
废弃的窑洞
我想选一片土质坚硬的陡坡
掘建一孔窑洞,住进去
像穿上一件自制的土布衣服
冬暖夏凉,超厚、超宽、超大型
把我的山东媳妇接过来,改叫婆姨
夫妻俩合穿,在衣服里吃饭、吵嘴
接吻。天黑后也不用脱下来
在里头睡觉、做娃……若干年以后
如同当初掘建时移走里面的土
当我被生活移往别处,比如重新移回
济南空军大院,或闵子骞路住所
或别的什么地方,我就带上我的婆姨
带上我的狗娃或牛娃离开
我的窑洞还留在原处。就像此刻
我在陕北看到的众多废弃的窑洞一模一样
里面残留着一些从前的呼吸、体温
以及一些细小的甜蜜或悲伤
它们的主人已被岁月移往别处
它们陈旧、破败,窑日枯草摇曳
透过卷着沙尘的大风。从远处望过去
像晾在黄土墙边微微飘动的旧衣服
有一点亲切,有一点凄凉,还有一点点恐惧
有些窑洞已彻底坍塌,它们的主人
或许已在里面安睡了多年——
那是一些具有双重功能的土布旧衣服
生前遮体。死后葬身
一样的婆姨
一样的赭黄肤色,一样的呼吸干燥
一样的宽厚起伏的形体
恍若写意的高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