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青春姐做主
姐的青春姐做主
正在“重点班”读初中的姐姐,昨天晚自习没上,一回到家,就和爸妈吵了起来。
姐姐体育加试已过,毕业会考在即,很快就要“上阵”,去参加中招考试了。可就在这紧要关头,姐突然向家人宣布:她要辍学!不考了!
姐是班里的尖子生,老师都说她今年是板儿上钉钉,准走(直进省重点)。每次考试,无论抽考月考还是模拟考,姐都是前三名,可她竟然要辍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惊煞我们全家人!
“你这孩子,咋能说不考就不考了呢?”好一会儿,爸爸才回过神儿来,立时一脸愤怒,眼睛都瞪直了,“你是学校培养的重点学生。还要你给学校争光,给家里人争气哩,你咋能说变就变?你当是小孩子过家家呀?”
爸爸边说边气愤地挥舞着他那粗壮有力的胳膊,仿佛是一头发怒的狮子。
“爸,你先别生气好不好?你听我说,现在国家对咱中小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是不错,可读高中上大学还要交高额的费用。关键是花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读了书,可毕了业不分配,还是不好找工作。那不是白给家里增加负担吗?你和妈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苦劳作,能弄几个钱?都花在我身上,就等于打了水漂儿。我还不如趁早外出打工挣钱,给咱家减轻些负担哩!”姐姐两只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爸和妈,那神情不卑不亢、不愠不火。两片能说会道的薄嘴唇竟敢和爸妈理论了。
“你别净给我瞎扯!”爸恼羞成怒地打断了姐姐的话,“我和你妈为了供养你,是吃了不少苦。可我们心甘情愿!为了啥?还不是为了让你上大学!其他的都是白说!你这不争气的孩子!”
“爸,你还真别说,咱农村的孩子真正能考上大学的,还真的没几个。还有,爸,你知道咱国家的教育资源是怎样分配的吗?保证你想不到。——2002年,咱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可其中的77%都给了总人数不到40%的城里人,咱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60%多,可只给咱23%,你说这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吗?合理吗?——这还不说,就说国家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吧,2004年,上海的小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6680.22元,咱河南的小学生平均是654.41元!教育公用经费,上海的小学生,每生是1664.65元,而咱河南的小学生呢?每生只有42.58元!你说这些数字都说明了啥?”
爸抽出一支烟,噙在嘴里,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大口,缓缓地说:“我说你这孩子啥时学会了不听话,还多管闲事呀?你坐在教室里,你的任务是什么?是好好听课,好好做作业,好好给我考试!考好成绩,将来上清华,上北大!这难道不是你的梦想吗?你看你把精力都用到啥地方了?咱要钱没钱,要权没权,不就剩考学这一条路了吗?你咋越大越不争气了呢?”
“爸,我这不是不争气,我这是‘审时度势’。人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可不愿非在考学这一棵树上吊死。再读三年高中,就算能考上大学,咱家这状况,也根本供不起我;要是考不上呢?那时我回家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种地不会,要手艺没有,你说我怎么养活自己?我总不能让爹娘养我一辈子吧?所以呀,我考虑再三,还不如趁早和别人一起‘乾隆下江南’呢。二老再坐下来慢慢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嘿,你这死妮子,说你咳嗽你就喘,你还越说越有理呢!不管你说得天花乱坠,爸我只认准一个理儿: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无论你干啥,没知识那就绝对没门儿!你要是认死理儿一条道走到黑,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别再这这那那了,明天你还是老老实实给我回学校学习去,好好给我参加考试!”
姐姐则显出一副无所谓、吃了秤砣铁了心的样子,玩弄着她手里的MP3,转过身,悠然地走进了她的书屋。
看着姐姐扔了一地的课本练习册和文具盒,一片狼藉。我分明听到了爸爸急促的喘息声,也看到了妈妈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不解和迷茫。
爸和妈面面相觑,对视良久,谁也不说一句话。
一阵舒缓的轻音乐从姐姐屋里隐隐飘了出来。我却听不出丝毫的愉悦和轻松。
一阵风吹进屋来,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沁人肺腑的花香。庭院里,一只不识趣的“白来杭”大公鸡正伸着长脖子,拼命追赶着那只胖母鸡,吓得母鸡缩着脖子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眼看就要钻进堂屋里来了,心里有气正没处可撒的爸爸,飞起一脚向那只恃强凌弱的“白来杭”踢去……
目睹了这场风波,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学期都捧回一大摞奖品奖状的姐姐,能真的就这样说不上就不上了?咳,不管她。我还得好好上我的。姐姐不考,我考!
评:
农村的孩子普遍深感升学无望,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加之全社会打工浪潮的冲击,致使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日渐严重。习作从一个角度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读来真实生动,能引人深思,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言行描写具体细致,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任性、桀骜的女儿,望女成凤心切却又无奈、不解的父亲都很有代表性,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一句“姐姐不考,我考”,应该是作者态度的表现,也是所有人应该支持的,深化了文章主旨。
需要指出的是:读书还是有用的。此外,“没钱”“没权”也是有出路的——爸爸的教育方法值得商榷;姐姐的一些想法有失偏颇,所“引”的材料有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之嫌。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