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童年
童年
【广西】龙州一中八年级 雪梦禅
童年里,有单纯的快乐和梦想。偶尔的伤心流泪也如一味作料,其作用不过是为了衬托主味的美好罢了。
我8岁上学,这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已经算早的了。学校很远,山路崎岖,加上途中树林茂密,独自走总有些害怕,于是,我们常常几个人结伴而行。
上学一起走的有9个人——5个男孩,4个女孩。其中有个叫青子的女孩,和我很要好。一大早,天微亮,不用父母催促,我们就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后,大家便聚在一块儿吃早饭。山区生活艰苦,谁的早饭丰富,通常都会分给旁人点儿。我每天早饭除了几样普通的野菜外,底下还藏着一个荷包蛋——这一直是个秘密。我往往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把蛋夹到青子的碗里,并暗示她快些吃,莫要让人瞧见了。青子是4个女孩中最小也是最好看的一个,年纪与我相仿。她父亲去世早,家里困难,因此,她早饭的菜都很简单。
夹蛋的次数多了,青子早饭时便有意坐得离我远远的,生怕我自己不吃把荷包蛋夹给她。无奈之下,再夹蛋给她时,我便说:“倘若你不吃,我明早让妈妈多煎一个,我们一人一个。”她不想这样做,便怯怯地说:“我们一人一半儿,好不好?”我点点头,怕再说下去,她连那一半儿也不要了。
早餐过后,我们得上学去了。清晨露水很重,蛇也多。我们男孩3个在前边开路,2个押后。女孩们见我们很辛苦,便唱起了老师教的歌儿,稚嫩的歌声空谷四响,久久不绝。贪睡的鸟儿从梦中惊醒,扑扇着翅膀飞起——这是多么美的情景啊!以至如今,仍时时在我梦中闪现,挥之不去。
当时,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放纸鸢了。
纸鸢都是自己做的。晚上放学到家后,大家各自取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只,聚在空旷地评头品足。笑声中,各式各样的纸鸢便迎风而起,飘舞在天空了。
我记得,这9只纸鸢中,最显眼的是海龙的。他想当一名船长,于是,就把自己的纸鸢做成一只似是而非的航船,并用墨水抹得黑乎乎的。这只“船”漂浮在空中,横冲直撞,我们也笑得前仰后合。
青子的纸鸢也很特别:像一件洁白的裙子。她喜欢放纸鸢。有时见到和别的纸鸢的线缠在一起,将要坠落时,她便惊叫起来。纠缠的纸鸢绕开后,她便拍手大笑,却忘记了自己手中还牵着纸鸢。为她攀树拾纸鸢这项工作——通常是我或海龙做的。
时光要是永远停留在那时该多好啊!但,那是不可能的。
后来,父亲做生意挣了钱——我们全家一起离开了大山。由于父母忙而我年纪尚小,不能孤身回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能在梦里与我那可爱的故乡相会。
长大些,征得父母的允许,我终于再次踏上了故土。当我试图在这里寻回我失落的童年时,眼前的情景却使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悲哀:青子、海龙他们几乎都弃学在家务农了。黝黑且愁苦的脸膛,粗糙的双手,涣散无神的眼睛。见到我时也只是不冷不热地问了一句:“回来了?”——我颇悔于来此了。我跟他们说,我明日要走了,他们也不留,只道了几声“安好”而已。我们谈了些无关紧要的话,谈到“命运”时,他们便沉默了。沉默后便各自散了。
是的,对于“命运”,也许他们早已咀嚼透了。时间和现实,使他们“成熟”,也渐渐磨掉了他们当年的梦想。如今,我无法再进入他们的世界。我若还执著着不肯忘记过去,或企图走进他们的生活,那便是我的罪过了。
编辑点评:
文章共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描述作者单纯快乐的童年,表达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怀恋;后半部分写长大后重返故乡的经历、感受——展示童伴们在生活、心态上的变化,充分写出了作者失落、悲凉、心痛等情感。
善用对比。作者先极写童年生活的美好,再展示“成熟”后童伴们的变化,两者形成强烈、鲜明的反差,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不足:个别词语使用不恰当。有些地方有刻意模仿的痕迹,如“倘若”、“颇悔于来此”、“安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