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
点击图片在线阅 读
内容精要
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贾母派人接到贾府。在金陵荣国府,除了见到外祖母外,还见到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会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风;贾赦之女迎春、贾政之女探春、宁国府贾珍之妹惜春。当然,也见到了那块石头化身、衔玉而生、深得贾母宠爱的贾政之子贾宝玉。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当宝玉见美若天仙的表妹没有玉,便一怒之下要砸自己的玉,引起一场不快。不久,王夫人的姐姐带着儿子薛蟠和女儿薛宝钗也在贾府住下。这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予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戴。
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政的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她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场大典,修建了极其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了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人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国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宝玉的丫鬟袭人规劝宝玉读书“干正事”。
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因有宝钗和其他小事,常常发生争吵,但在不断的争吵中情感也不断在加深。一日宝钗过生日,大家—起听戏,一个小旦长得像黛玉,被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连忙阻拦,结果惹得林黛玉和史湘云都生宝玉的气。
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更是成天与这些女孩子们厮混。书童将《西厢记》等书偷带进园子,宝玉和黛玉一起欣赏。黛玉性情忧郁,暮春时节,惋惜落花,将落花收集,埋于土中,称其为“花冢”,并写《葬花辞》。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
王夫人的丫鬟金钏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宝玉结交了一位王爷喜欢的伶人,因其失踪,王爷派人来贾府寻找。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贾府上下一片惊慌。王夫人找袭人,要她随时汇报宝玉的情况,并决定将来让袭人给宝玉做妾。
在探春的倡导下,大观园成立诗社。行酒令时黛玉引了几句《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两人关系转好。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写出了《秋窗风雨夕》,抒发自己的哀愁。黛玉丫鬟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的真心,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信以为真而精神失常。由此,黛玉更知宝玉心理,众人也以为他们定成美满姻缘。钗黛二人也达到最融洽的时期。
宝玉另一丫鬟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宝玉无可奈何,写《芙蓉诔》祭她。宝玉年纪渐大,贾政逼他上学。迎春出嫁,宝钗被家事缠绕,大观园冷清起来。
十月里,海棠开花,大家以为喜事,置酒庆贺,就在夜里,宝玉的通灵玉不知去向,人也痴呆,祸不单行,元春此时死去。
由贾母做主,决定为宝玉娶宝钗,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同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从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幻破灭,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
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探春远嫁之后,大观园更加凄清。荣宁两府种种行为惹恼皇帝,终于被抄家,革去两府世职。由于权贵的帮助,荣府世职恢复。不久,贾母病死,风姐主办丧事,因大家怨恨而力不从心死去。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小小年纪出家。
宝玉终于在应考之后出家当了和尚,尽管他中了举人,宝钗也怀了孕,他也顾不上了。
时代背景
十八世纪,在世界史中是一个转折时期,在封建体制之中孕育着资本主义,萌发出民主思想,在欧洲,如法国、德国,都有过启蒙运动,宣扬人性善良和回到自然的民主思想,如卢骚的《民约论》。当时的中国,虽然闭关得像铁桶似的,但是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打破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反映到意识领域,也萌生出朦胧的民主思想,加上关闭的门缝也不时地渗透些微的西洋气息,更助长民主思想的传播。《红楼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反映的也正是这样的时代。其主题思想就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反映出在强大封建势力的压制下,朦胧的民主思想犹如巨石下的幼芽,顽强地挣扎,破土而出。这部巨著,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主人公贾宝玉对于仕途禄蠹的否定与对爱情人性,尤其是对于人性的尊重,都表现出反对封建与追求民主的主题思想。
作者生平
曹雪芹,名异,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曹家原本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才),入了满籍。从他曾祖父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要。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曹家与皇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经常以密折向康熙报告当地政治情况和大官僚的动态。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煊赫的贵族世家。曹雪芹的家庭不但是“百年望族”,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诗书之家”。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主持刊印了著名的《全唐诗》,能写诗、填词、谱曲,有《楝亭诗抄》等著作。洋溢着文化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熏陶培养了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
康熙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矛盾斗争表现为皇室内讧。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父亲因卷进了皇室派别斗争的政治旋涡,加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1728年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经典片段
那刘老老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老老。刘老老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老老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妙语佳句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相关趣典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其异名还有《情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金玉缘》等等。
《石头记》主要写贾府的兴盛和没落,其中的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书中还写着警幻仙令十二个舞女演新制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给宝玉听,由于这十二支曲子暗示了全书的主要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最后的归宿,所以在小说的流传过程中,有人就把《石头记》也称为《红楼梦》。
又因《石头记》中写的宁、荣二府是一个显贵之家,是一个巨户望族;大门是红的,女子住的楼阁是红的。所以“红楼”又是富贵人家的代称,也是女子住处的代称,甚至富家的高贵小姐也以“红楼”而代之。梦,即梦幻。古人认为人生一世,富也好,穷也好,最终还是一死,这就好像一梦破灭,所以说“人生一梦”。又再美好的儿女之情,最终也是生离死别,没有不散的宴席;宴席一散,一切落空,这也如同一梦,梦破一切皆空,到头来还是一个悲剧。而《石头记》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梦,这样一个悲剧,贾府最终的结局也是这样一个悲剧。曹雪芹在写前八十回时,贾府的终局还未写完,但已经多处有走向灭亡的暗示,所以书名叫《石头记》。高鹗续书按照曹雪芹前八十回所暗示的线索,写了贾府的终局,也就是将曹雪芹所写的“梦”的最后破灭展示出来了;而这个“梦”又是在贾府的红楼里发生的,所以就以《红楼梦》的书名取代《石头记》了。
阅读指导
《红楼梦》描写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并围绕这一悲剧,为我们铺开了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一悲剧发生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可以说在封建社会里注定是个悲剧。它表现在两个层次,首先,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其次,它不符合封建家庭的实际利益。在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最具有叛逆性格的少男少女。宝玉对读书做官不感兴趣,并不把它看作是所谓“正途”,在这一点上,只有同样具有叛逆思想的黛玉赞成他。宝玉和黛玉一起长大,在感情不断冲突和交流过程中,志同道合,共同追求一种个性自由,企图摆脱封建束缚的生活方式,于是在心目中都把对方视为自己未来的终身伴侣。从家族发展考虑,黛玉显然不是宝玉未来妻子的最佳人选。黛玉身体羸弱、脾气孤傲以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得不到贾母的喜欢,而薛宝钗圆融的人品和才干以及薛家拥有的财富,使她具备了做“宝二奶奶”的条件。贾宝玉和薛宝钗最终被安排举行了婚礼,但这只能标志着婚姻悲剧的开始,所谓“金玉良缘”的结合只能是徒有其表。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一直未减,并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近百年来,《红楼梦》的评论、研究日益发展、兴盛,从早期的评点、索隐,到二十世纪前期的“新红学”,再到五十年代后的文学批评,论著之多真可谓汗牛充栋。《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文本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都不断地得到了日益深细地探讨、解析,近二十年间更是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研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