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夜晚的一点明白》(查舜)内容梗概

作者:佚名 字数:4747 阅读:36 更新时间:2016/06/09

《月亮是夜晚的一点明白》(查舜)内容梗概

  这是一部寻觅青春诗情的小说,同时这也是一部因了岁月的磨练、淘洗而生发作者的人生感悟的小说。简言之,这是一部借一个寻常的青春成长和家庭婚恋故事,书写时代风貌和回族人民特殊的生存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性格的作品。

  小说分现实和回忆两条线索进行,现实线索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发生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至80年代。小说主人公丁玉清是一个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的当代青年。由于他的姥爷李哈吉曾经是一位中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几种文字都很精通并呕心沥血翻译经典和著书立说的大阿訇,他的父亲丁祥解放前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致富史,土改时其家庭成分便被划定为“富裕中农”,在把宗教和致富看作是反动与罪恶的年代里,这样双重的政治标签不仅给丁祥带来不幸,更为丁玉清的人生成长之路带来了难以抗拒的各种阻碍和浓重的心灵阴影。

  像那个时代所有的中国农民一样,丁氏父子要在物质生存上遭受通常的饥馑、困厄、匮乏、灾难,比一般农民更多一重忧患的是,丁祥和丁玉清还要在政治上遭受格外的歧视。然而,丁玉清却是一个宁折不弯,决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民族曾经遭受的深重苦难赋予他抵抗不公平命运的血性,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倾心关注培养了他沉潜深思的品格。于是,在政治并不清明,生活颇多磨难的岁月里,他由一个倔强的回族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性格沉稳坚定有为的青年。而他的人生命运的转机恰恰出现于国家命运出现重大转机的80年代。所有的新思想、新观念都争先恐后地要在青年人中间寻找自己的知音。大学校园成为思想和生活新潮流的集散地,而许多经历过岁月磨难和底层生活的大学生们,在新的校园里却经受着此前少有的精神撕扯和情感熬煎。

  丁玉清少年时的经历及当时梨花湾人经历的磨难,事实上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和一个村子人的磨难。它们往往与民族关系密切相关。丁玉清在大学里遭遇的歧视、得到的支持与帮助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民族与其它民族相遇的经历。然而,书写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息息相关,只能说是《月亮是夜晚的一点明白》这部长篇小说的题旨之一。如果作品仅仅停留于这样一个题旨层面,那么它的文学价值是要被大打折扣的。作为一部叙事体的长篇小说,《月亮是夜晚的一点明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一种真实而纤细的笔墨,生动再现了时代交替年代里生命律动当中的复杂难言形态。

  大阿訇李哈吉虽然只是引子中出现的人物,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为了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的象征一点一滴地渗入到丁玉清的生活之中。大阿訇的精神和智慧,通过善良的父辈们,传递给了丁玉清,使他在成长之路上能够战胜困难。描写丁家人物坎坷命运中的一些笔墨,扎实、深切而又纷扰人心。这恰恰是检验一个作家有无阅历底蕴、思索智慧和艺术功力,能否在作品中避免概念游戏和增加审美成色与思想魅力的重要课题。若从远景上说,历史基因的考证,往往也要从这里着手和获益。而当生命的原始底色无遮拦地呈现和真实裸露之时,《月亮是夜晚的一点明白》所给出的答案是,回归家庭本位。因为家是最能遮挡人生风雨的静谧的港湾。只有在那里,我们才可能感受人间最自然而又最深刻的抚慰、柔情、甜蜜和温馨,从而深切体会庄严的责任感和创造新生命的快乐

  处理这种正常的现实情感关系,并且刻写出足够的深度,也许需要的是更为广阔的观照视野,更为深刻的对社会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此时,诚实的文学品格将直接决定书写的质量。从表面上看,小说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是一个世俗的“多角恋”的故事。然而,与当前绝大多数事涉男欢女爱的作品题旨有异的是,恰恰提出的是,男女恋情当中的道德操守问题和维护家庭价值的问题。在被逼迫的无奈之中,丁玉清与不识字的纳素娟结为贫贱夫妻,当人生命运出现转机,丁玉清又与初恋女友李芬旧情重燃(另外两位开放女性董果和秀春的分别涉入愈发加大了感情旋涡的力度)。

  小说的故事主干是一个九曲连环般的爱情故事。描写了丁玉清在几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缠,但是,并不涉及变态的情欲。即使自己的民族曾有过漫长的一夫多妻的婚姻文化传统,就像小说中所描写的大胡子姑爷与大姑奶奶和小姑奶奶几乎是一辈子和睦相处的这类迷人生活情景,已经渗入到了主人公丁玉清乃至此前的一代代人的血液与意识,但作者却正是迎着这种难度而上,来刻写矛盾的复杂性、现实生活的严峻性和人物成长环境的独特性的,道德的坚守和家庭的维护始终是创作者坚持不变的创作信念。两情相悦因为有了道德和伦理的约束而成为真正的充满芬芳的人类正常的情感生活。通过丁玉清的看似并不圆满却美丽素洁的爱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回族的民族精神内涵。

  这部长篇新作从总体风格上来说,是一部带有浓厚的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小说中似乎包含着真诚的生命的付出,让人感受到一种当下文坛中罕见的生命的激情。这不仅仅体现在作者对小说女主人公纳素娟的诗意描写上,更体现为贯穿全书的主要叙事基调是清新明朗的。这当然与小说所讲述的青春往事有关(初恋情怀总是美丽的),更与小说所涉及的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时代气氛和社会精神面貌有关。因为是带着无法忘却的理想和激情,也因为是书写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故事,所以其清新明朗的基调成为贯穿全书的动人的调子,即便是主人公的情感在屡屡经受少有的苦难之时,因了由青春的情感和韵律相伴,这种动人的基调非但没有改变,而且更具有了些许凄婉的蕴涵和性质。丁玉清这个人物在新世纪文学中是很少见的,他的人生经历,是许许多多受到多样文化冲撞的穆斯林青年的代表,遭遇了种种困难和艰辛,经受了心灵磨砺,但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作者塑造丁玉清这个人物是满怀激情的,丁玉清对爱情、人生的体味体现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由于另外一条自唐代开始经宋、元、明、清、民国至解放以来的叙事线索,即杜家商队故事及其怀念情结的自然融入,使小说在抒情气质之外,平添了悠长的历史回声和某种俯瞰、穿越和沉思的品质。杜家商队的故事,暗示着这个民族曾经拥有的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而这些也为作品具有大胸襟、大气派和宏大主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这部作品中,这样的探索还有许多,作者的这种理性观照和探索体现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情怀。这种探索精神也还表现在对作品的驾驭上,比如采用历史和现实对位交叉叙述的结构,使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的有机结合与适度映衬,乃至就连作品中穿插的大量的真切感人、音乐感很强的歌词,也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一个亮点,这些歌词富于西部的风韵,特别是一些情歌炽烈、朴素、纯真、生动,既有西部山野的原始美,又有经过提炼的精纯和隽永。它们非但起着情节过渡、舒缓节奏、增颜添色的作用,更重要的,十分有助于雕塑丁玉清的文学性格。这些歌词,之所以与整部作品水乳交融在一起,不可分割而又毫无借助痕迹与死搬硬套之感,原因是全部出自于作者本人之手。

  再者,这部小说对于特殊年代里西部风土人情和民族生活的状绘也是新鲜而独特的。丁祥老人在儿子新婚之日被戏耍,是特殊年代里西部人生活当中的近似于“穷欢乐”的一种独特风景。为刚刚出生的孩子“穿沙裤”,更是产生于西部贫困边鄙之乡的“穷人的风情”。

  尤其是丁玉清为了相亲而走遍村子借穿戴, 小说中这种让人揪心的细节还有很多,读后叫人无法忘怀。类似这般像是专门从生活底层开掘、打捞并提炼出来的感人细节,不但为叙写主要人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生活阅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可读性和审美耐力。同时,也还使作品所描写的主人公周围的众多人物,比如大胡子姑爷、丁祥老人、李哈吉大阿訇,王智斋、吴成章、费兆仁、马二羔、撒懿德和齐黎彬等人物的性格和品行在差异和对比中,实现了各自的丰满感和多寓性。

  小说中丰富的回族风俗风情、婚丧嫁娶、四时八节,甚至神秘的原生态文化等等,可称集回族文化之大成,不仅使作品色彩斑斓,重要的是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提供了孕育丁玉清的文化母体,是主人公最初的文化源头。这些都得益于作者在本民族的文化语境中长大,举凡回族的生活习俗、心理素质、文化氛围和塞上风情都渗透在他的灵魂之中。人物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无不呈现出明显的回族特征和西北高原色彩,这些特征和色彩都是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毫无附加之感和斧凿之痕。这些也说明,一个地方的风物人情,常常联系着社会风云的聚散与变幻。而风物人情的变化,既指示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引发人们内心深处一种复杂的情感。在那些即将和已经消逝的古老的风物人情当中,该深藏着多少民族在特殊年代里的生存故事和心灵的饥渴与向往!

  作品中的梨花湾,雪一样飘飞的梨花和空明澄澈的月光,是完全属于作者的故乡和亲人们的。它们是现实的存在,更是一个审美的世界。作品所写的主要内容虽属少数民族范畴,却看不到

  “边缘意识”和“边缘文化心态”,而是以主人翁的精神、赤子般的情怀,强调着多民族大家庭的多彩性,向心力的可贵性,并强烈呼唤着“人类意识、未来意识和科学意识”。

  这本书是作者对青春韶华的深情怀念,同时,也是一个经历过生活的磨砺从而穿越了岁月烟云的智者对过往年代的认真梳理和独特品味。作者带着生活世界的生动信息和丰富能量,依靠广阔的生活世界的力量,依靠着他的故乡和亲人的情感的支持,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当中汲取永远青葱的生活的力量,从故乡的社会变迁和亲人们的生死歌哭、悲欢离合之中升华出对一个民族命运的深长思索。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草原外史》(江浩)内容梗概 下一篇:《赤脚医生万泉河》(范小青)内容梗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