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一声天下白:写给唐代诗人李贺》(孟红梅)内容梗概
《雄鸡一声天下白:写给唐代诗人李贺》(孟红梅)内容梗概
李贺,字长吉,福昌县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年仅27岁。李贺自小聪颖,才思横溢,善工诗文,名震京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格瑰丽奇峭,意象繁密浪漫,用字坚锐狠重,给人以力的震撼,梦的神往,美的享受。是唐诗,乃至我国诗坛中的一枝奇葩,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一代伟人毛泽东尤爱李贺诗。多种版本的李贺诗集,如《李长吉歌诗集》、《李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昌谷诗选》等,几乎每本都被毛泽东圈划过。至今传世的李贺诗共240余首,毛泽东圈过的就有83首,有的多达四五次。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一则有关王勃的批注中,称李贺是“英俊天才”,但“死时二十七”,“惜乎死得太早了”。在五十年代末,每次提到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人物时,总是提到李贺,称他多才而短命,有特殊成就。
《雄鸡一声天下白》是部以历史的视角,散文的笔触,考证的态度,创作而成的全面反映李贺其人其诗的长篇小说。全书50余万字,十二章七十六节。故事情节、书名、标题,均取自李贺现存诗作原文,准确而真实地还原了诗人短暂而壮美的一生,同时,也为其留世的诗作以及唐代文人士子生活风貌作出了更为恰切的解读和描摹。
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急转直下的唐代中晚期时代。
唐贞元十年,因时任陕县令的父亲李晋肃被贬西川,五岁的李贺跟随母亲郑氏回到故里昌谷。昌谷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山村。连昌河日夜不停地吟唱,故行宫连昌宫神秘诡异的色彩,南园、北园稻青竹秀的美景,纯朴自然的风土人情,滋润着李贺童年的心田与梦想。他常常带着小奚奴,背着锦袋,徜徉在昌谷的山山水水间,寻章摘句,吟诵歌唱。
十三岁那年,在时任陆浑尉皇甫湜的大力举荐下,李贺以诸王孙的身份进入东都洛阳国子学读书。在这里,他结识了权贵子弟,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之子于季友、于敏兄弟俩,以及入蜀为官多年的房式之子房次元及官宦子弟王恭元等。由于聪明好学,天分极高,且极具个性,少年李贺在赢得那些权贵子弟的友好和尊重的同时,更为自己赢得了诗名,一时间,十五岁的他诗名远扬,名震两京。期间,与洛姝真珠的相遇,使他第一次感到了爱情的美好。
永贞元年,西川节度使韦皋死,被其强留西川十几年的朝廷官员陆续还朝,而李贺之父李晋肃却音讯皆无。为此,年仅16岁的李贺便单人独骑踏上了寻父之路。经蓝田,他雨夜遇险,被善良的采玉老人石伯父子救起,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困苦;过巫山,他巧遇被贬的“黑白子”(王叔文),与其伴而行,得以有惊无险,顺利度过瞿塘峡,抵达渝州。在这里,他收留了孤儿巴童,两人相扶相依,一路西行,共度难关。
然而,当他们一路艰辛,历尽磨难,抵达西川时,却遇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谋反,扣押了欲归朝的十几名朝廷官员。李贺被困其中。“西山日暮青狸哭”,他沦落到了人生极其凶险的境地。但天无绝人之路,后朝廷派高崇文率军平蜀,李贺与其他被困人员里应外合,粉碎了刘辟的阴谋,得以脱身,并如愿找到了父亲。在蜀期间,李贺不仅经历了平叛黄洞蛮的惊心动魄,还结识了一代才女薛涛,为自己的青春岁月再添一抹亮色。
在西川滞留数月,元和元年秋,李贺随房式回京。途中,房式被任命为宣慰使,出使河朔三镇。李贺随行。但出师不利,在宣慰第一站成德镇王承宗幕府,李贺与房式被乱军冲散,仓皇中,带着两名歌舞伎北逃至幽州,不期而遇同族名人李益。期间,在经受了平生第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后,李贺创作出了《雁门太守行》、《马》等诗作。
元和二年春,李贺自塞北返回昌谷。而此时,他的父亲李晋肃已经去世数月。青草凄凄的坟头,他悲恸欲绝,烧纸祭奠。纸烬翻飞,灰蝶悲舞。而这只是痛苦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三年丁艰期间,他不仅目睹了嵇伯的惨死,更经历了小奚奴的逝去,给他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楚。但是命运对她还是眷顾的,稽伯之女兰香、当初那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她的柔情与琴声渐渐愈合了亲人离世给李贺心灵留下的创伤。
元和四年秋天,守孝期满的李贺,前往东都参加河南府试。在皇甫湜的引荐下,他拜谒了韩愈,受到赏识,并在接下来的秋试中得隽。然而,就在领取进京解状时,却因有人举报家讳问题,他被拒发放解状。韩愈、皇甫湜极力为他辩解,却无收效。失意之际,李贺愤而离洛。途中,巧遇始任河南尹的房式。在房式的帮助下,李贺顺利取得解状,首途赴京。敷水驿,目睹中使凌辱朝廷官员元稹。出于义愤,李贺和其他举子,阻止了中使的暴行,捍卫了朝廷官员的尊严。元稹感激涕零,急匆离去。他要面见皇上,举报房式的不法事。而所谓的不法事,正是房式无视家讳,为李贺发放进士试解状之事。对此,李贺一无所知,依然雄心勃勃奔向京城,奔赴考场,并一举中第,圆了自己的进士梦。曲江游宴,杏林探花,皇宫蹴踘,平康寻欢……今朝谁是拗花人!李贺深深地沉醉在这个无限风光的春天。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匆。不知不觉中,春已过半,领取春关的日子到了。这是进入仕途最关键的一步。领了春关,就已进入吏部的籍册,剩下的就只是任什么官职的事儿了。领不到春关,你就只能在“官”门之外徘徊。不幸的是,李贺最终没能领到春关,原因依旧是“家讳”问题。倔强的李贺不服输,炎炎烈日下,他像一匹坚忍的马,四处奔走,呼吁申诉。然而,曾经的酒朋诗友,不是人微言轻,爱莫能助,便是因为妒忌自私而远远躲避。悲愤无奈,迫于生计的李贺,只得在秋天来临的时候,穿着来时的那件麻衣,默默地离开了京城。
回家看望过母亲,李贺随即去了东都,却惊闻真珠被掳河阳幕府。为了寻找真珠,也为了谋生,李贺在韩愈的举荐下投奔了河阳幕府。为君唱起长相思。和真珠在一起的日子幸福而安宁,李贺一度淡忘了创伤和梦想。他想就这样在河阳,和真珠和和美美地度过一生。然而,很快,这种宁静被打破,真珠被逐,一辆破车将她拉到了大山深处,再也没了踪迹。这时,普宁公主和于季友河阳行猎,在普宁公主的鼓动下,李贺再赴京城,重拾旧梦。这次,他实现了梦想,参加制举拔萃科试,并获得太常寺奉礼郎一职。尽管只有从九品,但毕竟步入了仕途。一段时间内,李贺心态平和,生活安定。期间,他结交了权璩、张又新、李汉、杨敬之、沈亚之、沈子明等一批诗友;认识了谢秀才、缟练、朔客李氏等人,还遇见了女冠白瑶、才女上官叛儿、宫女阿甄等红颜知己。李贺一生,惜无家室,可他却拥有了美好的爱情。与此同时,他还见识了颖师高超的琴技,领略了申胡子异域风情的觱篥……生活在低吟唱和,花天酒地中,绚烂着,暗淡着,快乐着,痛苦着。
转眼已是李贺任奉礼的第三个年头,官场的黑暗,世道的不公,让他萌生了另寻出路的想法。元和八年暮春,天下大水,朝廷以为阴盈,出宫人二百车。阿甄得以还乡。此事引燃了李贺南下游历的决心,一为寻访阿甄,二为投靠亲朋,以期提携。
过石城,至江陵,李贺意外遇到了和二兄同事的元稹。一笑泯恩仇,在放下怨恨的那一刻,李贺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离开江陵,李贺沿江而下,前往昭关投奔十四兄,不遇,顺路去了金陵,淹留多日后,继续南下,经苏州,到杭州,不期而遇杨敬之。二人结伴同行,随浙东观察使孟简到会稽观水兵操练。之后,便取道浮山,永州,在柳宗元贬谪处小住,过洞庭湖,一路游历,一路艰辛地回了京城。
京城依旧,失望和病痛让李贺萌生归意。第二年春天,他毅然辞官回家。春天的昌谷,流露着干旱的表情,而繁杂沉重的课税依然如旧。迫于生计,为了梦想,在家休养半年,身体好转后,李贺再次踏上北上之路,弃笔从戎,投奔时为潞州节度使的郗士美。
“吟诗一夜东方白”。凭着横溢的才华,勤奋的态度,纯洁的人品,李贺受到了郗士美的器重。但这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于李贺真正的愿望与渴求,郗并没放在心上而实实在在地去关注,解决。
李贺未免失望,但他依然坚持着。直到两年后,郗士美兵败,归朝另任,他只得再次整理行装,踏上了那条看不到尽头的奔波之路。北方的冬天,寒冷异常。幸得朔客李氏与缟练的庇护,李贺始感暂时的安慰。但现实与梦想剧大的反差,让他不能得过且过下去,他再次踏上漫漫长路,寻找心灵的归宿。结果只能是失望。身体和精神已不能支撑他继续走下去,无奈之下,他只有选择返回家乡。
路过京城,适逢斩首吴元济,严寒的世界里,李贺用诗歌描画出“大旗喜”的动人景象……而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痛楚在加剧,希望的火光却依然不熄。在一个秋虫鸣唱,桐风惊心的夜晚,他饮下了人生最后一碗药汤,安静地躺在床上,用铅水般的清泪,无声地告别了阿弥(母亲)、姐姐,随着绯衣人和仙姬,乘赤轧车,在仙乐袅袅中,向亲苍茫深处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