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青少年健康网络环境!
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收藏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阅读首页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武侠小说 | 百家讲坛 | 中外名人 | 故 事 会 | 散  文 | 诗  歌 | 美文欣赏 | 名言警句 |
| 小 小 说 | 幽默笑话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百科知识 | 教育成才 | 中国相声 | 学校管理 | 期刊杂志 | 学生频道 | 其它阅读 | 学生主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青少年读书网 >> 学生频道 >> 各科学习 >> 化学 >> 正文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3


    【目 录】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

  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
  
  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比如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等。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
  
  一、以地名命名
  
  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
  
  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
  
  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
  
  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
  
  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
  
  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
  
  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
  
  镅—拉丁文意是“美洲”。
  
  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
  
  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
  
  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
  
  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
  
  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三、以神名命名
  
  谐声造字如:
  
  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
  
  钍—拉丁文意是“杜尔”,北欧传说中的雷神。
  
  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铌—拉丁文意是“尼奥婢”,即旦塔勒斯的女儿。
  
  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
  
  借用古字的如:
  
  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
  
  四、以星宿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均是谐声造字的新字。
  
  碲—拉丁文意是“地球”
  
  硒—拉丁文意是“月亮”
  
  氦—拉丁文意是“太阳”
  
  铈—拉丁文意是“谷神星”
  
  铀—拉丁文意是“天王星”
  
  镎—拉丁文意是“海王星”
  
  钚—拉丁文意是“冥王星”
  
  其中的铀、镎、钚分别是92、93、9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紧挨在一起。铀最先于1781年发现,因其时天王星新发现不久,故用具命名。到镎、钚分别于1934年和1940年发现时,也就顺理成章地用太阳系中紧挨着天王星的海王星、冥王星来命名了。
  
  五、以元素特性命名
  
  这是最多的一类,命名时,或是根据元素的外观特性)或是侦据元素的光谱谱线颜色;或是根据元素某一化合物的性质。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命名除采用根据音译的谐声造字外,还有其它多种做法。
  
  1.沿用古代已有名称
  
  有许多元素,我国古代早已发现并应用,这些元素的名称这屡见于古藉之中。在命名时,就不再造字,而沿用其古名,如:
  
  金—拉丁文意是“灿烂”
  
  银—拉丁文意是“明亮”
  
  锡—拉丁文意是“坚硬”
  
  硫—拉丁文意是“鲜黄色”
  
  硼—拉丁文意是“焊剂”
  
  2.借用古字如:
  
  镤—拉丁文意是“最初的锕”。而镤在古汉语中指未经炼制的铜铁
  
  铍—拉丁文意是“甜”。而铍在古汉语中指两刃小刀或长矛
  
  铬—拉丁文意是“颜色”。而铬在古汉语中指兵器或剃发
  
  钴—拉丁文意是“妖魔”。而“钴”在古汉语中指熨斗
  
  镉—拉丁文意是一种含镉矿物的名称。而镉在古汉语中指一种圆口三足的炊器
  
  铋—拉丁文意是“白色物质”,而铋在古汉语中指矛柄
  
  借用这些字是因为这些字的发音与其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发音相同接近
  
  另有一个元素“磷”,拉丁文意是“发光物”。此元素我国古称“”,现因规定固体非金属须有“石”旁,遂用“磷”。而磷在古汉语中则是用来形容玉石色泽的。
  
  当然,以上这类字的古义现在都是基本不用的
  
  3.谐声造字如:
  
  铷—拉丁文意是“暗红”,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
  
  铯—拉丁文意是“天兰”,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
  
  锌—拉丁文意是“白色薄层”
  
  镭—拉丁文意是“射线”
  
  氩—拉丁文意是“不活泼”
  
  碘—拉丁文意是“紫色”
  
  4.会意造字
  
  我国化学新字的造字原则是“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这类字数比起谐声一类来要少得多。如:
  
  氮—拉丁文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我国曾译作“淡气”,意为冲淡空气。后以“炎”入“气”成“氮”。
  
  氯—拉丁文意是“绿色”。我国曾译作“绿气”,意谓“绿色的气体”。后以“录”入“气”成“氯”。
  
  氢—拉丁文意是“水之源”。我国曾译作“轻气”,喻其密度很小。后以“”入“气”成“氢”。
  
  氧—拉丁文意是“酸之源”。我国曾译作“养气”,意谓可以养人。也曾以“养”入“气”成“”,再由“”谐声,造为“氧”,但仍读“养”音。
  
  钾—拉丁文意指海草灰中的一种碱性物质。我国应其在当时已经发现的金属中性质最为活泼,故以“甲”旁“金”而成“钾”。
  
  钨—拉丁文意是“狼沫”。我国应其矿石呈乌黑色,遂以“乌”合“金”而成“钨”。
  
  碳—拉丁文意是“煤”。因我国古时称煤为“炭”,遂造为“碳”。
  
  也有些元素开始曾用谐声造字,后又转为会意造字的。如:
  
  硅—拉丁文意是“石头”。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从拉丁文音译,谐声造为“矽”。后因“矽”与“锡”同音,多有不便,遂改为“硅”,取“圭”音。因古时,圭指玉石,即是硅的化合物。不过,至今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物理学教材中)还有用“矽”了的。
  
  要说明的是,我国对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读音习惯上是按英文字母发音。而新造汉字读音,一般是读半边音,如氪(克)、镁(美)、碘(典)。但并非完全如此,如氙(仙)、钽(坦)等,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目 录】   

我是会员:会员投稿        我不是会员:匿名投稿

最新更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神童故事》
《恨煞》
《孪生》
《胭脂》
《喜宝》
《嘘——》
《洁如新》
《爱情慢慢杀死你》
《德芬郡奶油》
《画皮》
《你的素心》
《掰》
《我俩不是朋友》
《红楼梦魇》
《都市的人生》
《经典散文集》
《连环套》
《十八春》
《怨女》
点击排行
神童故事(202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720)
草房子(17291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20437)
青铜葵花(96903)
三国演义(92290)
平凡的世界(86345)
红岩(65476)
苏菲的世界(59757)
小小说精选(57218)
水浒传(54023)
安娜·卡列尼娜(53717)
脑筋急转弯(5083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9449)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朗读(47867)
培根随笔(47489)
圣经故事(46924)
幽默笑话(39470)
红楼梦(38194)
格列佛游记(37837)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关于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用Email:tom#tipto.cn(#换成@)联系我们,我们会在7日内删除
蜀ICP备14029477号-3 Copyright2018-2020 青少年读书网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