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青少年健康网络环境!
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收藏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阅读首页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武侠小说 | 百家讲坛 | 中外名人 | 故 事 会 | 散  文 | 诗  歌 | 美文欣赏 | 名言警句 |
| 小 小 说 | 幽默笑话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百科知识 | 教育成才 | 中国相声 | 学校管理 | 期刊杂志 | 学生频道 | 其它阅读 | 学生主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青少年读书网 >> 学生频道 >> 各科学习 >> 化学 >> 正文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阿伏加德罗与分子假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19


    【目 录】   

阿伏加德罗与分子假说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这在现在是众所周知,不过,这一理论的提出、并被人们接受,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9世纪初期,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在他的皇皇巨著《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中,阐述了他的原子论,其中的要点主要有三方面:①元素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能再分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都不能再分。②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其质量和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质量和性质都不相同。原子的质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③不同的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是复杂原子,其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各原子的质量之和。
  
  尽管无法亲眼看到原子,很多信奉眼见为实的科学家还将信将疑,但原子论的确能完美地解释当时的许多科学事实——比方说质量守恒定律、倍比定律等——所以很快就被主流的科学所接受。只是,道尔顿的原子论刚火热了没多久,就有人来“砸场子”了。此公就是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
  
  盖·吕萨克一生建树众多,涉足的研究领域也很广,而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即酷爱实验,而且精于实验。他的许多研究成果,直接来源于他的精确的实验。1809年,在对大量气体反应进行测定的基础上,盖·吕萨克在他的那篇著名论文《论气体物质彼此化合》中总结出了一条经验规律:当气体互相化合时,各气体的体积成简单的整数比(当然,需要在同温同压下)。
  
  大量的气体化合反应(其实不仅仅是化合反应)都支持这一规律。比方说,氢气与氧气化合成水蒸气时,其体积比为2∶1∶2;氢气和氯气化合成氯化氢气体时,其体积比为1∶1∶2;氮气与氢气化合成氨气时,其体积比为1∶3∶2。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再写下去有骗取稿费的嫌疑了,打住。
  
  而同时,盖·吕萨克为配合原子论,提出了“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这一假设。按常理说,气体化合反应,各气体体积成简单整数比,是对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不同的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理应得到道尔顿的认可和推崇。不想,马屁拍在了马脚上,道尔顿一点也不领情,反而认为盖·吕萨克是在拆他的台。
  
  下面就以氢气与氧气化合成水蒸气这一反应为例。2体积氢气与1体积氧气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可以推论得到2个氢原子与1体积氧原子反应得到2个水蒸气原子(道尔顿称其为复杂原子)。

1.JPG
  
  很明显,如果反应是照左图所示进行的话,那么每一个水蒸气原子,必然是由一个氢原子和半个氧原子组成的!半个氧原子,开玩笑,“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可是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把原子劈开,你好大的胆子!”(此处为杜撰的道尔顿的心理描写)而事实上,根据盖·吕萨克的实验,不仅要一分为二,有些反应中原子甚至要一分为三……谅道尔顿脾气再好,也无法接受这一切。况且他的脾气并不咋地。
  
  分歧之下,盖·吕萨克自然坚持己见。有点恼羞成怒的道尔顿指责盖·吕萨克的实验可能做得不准确,导致实验数据有误。这玩笑开得有些大了,说盖·吕萨克做实验不严谨,就类似于说关云长武功差、博尔特跑得慢、爱因斯坦不聪明、比尔盖茨穷光蛋一般。
  
  为了调和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阿伏加德罗“粉墨登场”,抛出了他潜心研究得出的理论——分子假说。
  
  阿伏加德罗认为:第一,气体并非由原子直接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气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气体单质大多数是双原子分子,如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当然也有例外)。气体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分子。第二,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后来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这样一来,氢气与氧气化合成水蒸气的反应中的死结就迎刃而解。即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水蒸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如下图所示:

2.JPG
  
  这样即没有让原子莫名其妙地分裂,氧原子的一半,永远还是另一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同时也能完美地吻合盖·吕萨克的实验结果。不料,这个论断虽然帮得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却得不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因为分子这玩意儿,以当时的认知,是不可能存在的。当时正是贝采利乌斯的“电化二元论”盛行之时。“电化二元论”认为:每个原子都带有正负两种电荷,例如氧原子有极强的负电性,金属原子(如钾原子)有极强的正电性。化学反应,其实是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电化二元论的核心内容还有很多,此处不展开)两个同样带负电性的氧原子结合在一起构成分子,是难以想象的。电化二元论能比较完美地解释电解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过程,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风靡一时。但电化二元论也有其局限性,在同种原子能否构成分子这个问题上,电化二元论纯属“误导”。(直至20世纪初期,美国化学家路易斯创立了共价键理论,揭示了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构成分子的方式,才比较好地解释了气体单质分子是如何构成的)
  
  科学往往是这样。某些事实超出当时科学家们的认知范畴,就会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只有经过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认知不断进步,才会逐渐闪烁出其光芒。又如,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定了带正电荷的质子集中于原子中心极其小的体积内(原子核内)。不过,那些带正电的质子被束缚在空间极其狭小的原子核内,按当时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来看,一定是不稳定的。但原子并没有因此而时不时地“自爆”,相反,大多数原子都寿命极长。或许,人的一生对于原子而言,只是打个哈欠而已。
  
  言归正传。真理有时候会被埋没很长时间,但终究会被重新发掘出来,并大放异彩。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说没人在意,但科学界的矛盾却日益加剧。因为对于气体物质构成的错误认识,使得原子量的测定的数值、物质的表示方式极其混乱,每个人都自成一套体系,并不买其他人的账。
  
  真相就要大白于天下了。在1860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会议上,散发了一本由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写的名叫《化学哲学教程提要》的册子。这本册子就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与盖·吕萨克的气体化合定律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据理力争说明了分子假说具有坚实的实验基础;而更多实验事实(如有机取代反应)证明了电化二元论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原来横亘在分子学说面前的大山被搬开;同时,康尼扎罗还根据分子假说测定了不少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合理的方法,并确立了书写化学式的原则。《化学哲学教程提要》厘清了当时存在的一系列模糊和错误的认识,顿时使许多问题豁然开朗。自此,分子假说成为了分子学说,人们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也由此前进了一大步。
  
  时至今日,没有人会怀疑分子的存在,布朗运动为你揭示了分子的热情与活力,而借助于STM,更是能够一睹分子的风采。但我们仍应看到,分子假说的建立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其最终的胜利,亦是来之不易。

摩尔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目 录】   

我是会员:会员投稿        我不是会员:匿名投稿

最新更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神童故事》
《恨煞》
《孪生》
《胭脂》
《喜宝》
《嘘——》
《洁如新》
《爱情慢慢杀死你》
《德芬郡奶油》
《画皮》
《你的素心》
《掰》
《我俩不是朋友》
《红楼梦魇》
《都市的人生》
《经典散文集》
《连环套》
《十八春》
《怨女》
点击排行
神童故事(202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720)
草房子(17291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20437)
青铜葵花(96903)
三国演义(92290)
平凡的世界(86345)
红岩(65476)
苏菲的世界(59757)
小小说精选(57218)
水浒传(54023)
安娜·卡列尼娜(53717)
脑筋急转弯(5083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9449)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朗读(47867)
培根随笔(47489)
圣经故事(46924)
幽默笑话(39470)
红楼梦(38194)
格列佛游记(37837)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关于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用Email:tom#tipto.cn(#换成@)联系我们,我们会在7日内删除
蜀ICP备14029477号-3 Copyright2018-2020 青少年读书网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