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贵族观

作者:刘仰 字数:4050 阅读:120 更新时间:2016/06/09

《红楼梦》的贵族观

由于近代以来《红楼梦》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它推动了传统文化更大范围的传播,二是,它促使了对中国传统的某些误解的强化。关于前一方面,本文不做阐述,只说后一方面。《红楼梦》造成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它的贵族观。这一观念深埋在《红楼梦》作者的骨子里,虽没有直接描述,但影响到小说的诸多方面。前文《“红楼梦”中的儒佛道》已略微涉及了这个话题,这里再专门阐述一下。
  
  中国传统文化在周朝时期基本属于封建贵族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可以看成是封建贵族制度逐渐式微的历史阶段。从商鞅变法开始,封建贵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就开始消失。其典型特征是:土地分给平民,而不是由封建贵族永久世袭。换句话说,也叫郡县制代替封建制。然而,封建贵族等级制度的彻底消失,并不那么容易,汉唐时期,贵族等级制度有不同形式的回潮,此处不详述。宋朝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贵族世袭制度被消除得最为彻底的时期,因此,宋朝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平民社会,与现代社会更为接近。很多国内外学者说“现代性”源自宋朝,基本上是正确的。然而,由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在文明程度上的相对落后,元朝、清朝又有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复辟的现象,元朝更严重,清朝相对元朝稍轻一些。但是,与宋朝在消除贵族等级、实现平民社会方面达到的彻底性相比,清朝在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上,依然是一个倒退。我之所以说《红楼梦》造成对中国传统的误解,原因之一就是,它使得现代人认为,清朝的贵族等级制度似乎就是中国传统的特征,而没有意识到它实际上是对真正中国传统的倒退。
  
  比较来说,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等级制度就相当于中国周朝的封建贵族制度。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封建贵族、教会等级的破坏,相当于商鞅变法。中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出现了秦始皇,欧洲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还没有出现欧洲的秦始皇,拿破仑本来有希望,但没能成功。关键在于,欧洲的等级制度并没有消除干净,法国大革命只在法国,而没有扩展到全欧洲,反而被欧洲贵族镇压。尤其是工业革命后,金钱等级立即替代了农业条件下的土地等级,因此,欧洲在法国大革命后,平民社会的力量上升,但贵族等级依然残留,只是形态上与历史上的土地等级制度有所不同。
  
  清朝的贵族等级制度有两种形态,一是满清贵族的世袭等级,它比较稳固,例如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北静王。在地位上,“王”比荣国公、宁国公的“公”地位要高,“王爷”的称呼在清朝很普遍,但在宋朝基本没有。明朝在这个问题上,等于宋朝已经解决的问题,由于隔了元朝的世袭贵族等级制度,明朝又地回到了历史的老问题上。但清朝又倒退了不少。满清世袭贵族除非犯下篡位等谋逆大罪,一般不会有大的影响,不用担心世袭地位的失去。这种现象在《红楼梦》中表现得不多。说到《红楼梦》作者的贵族观念,必须说一下“红学”的基本观念。“红学”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幼年的家事等。虽然我不完全认同上述看法,但是,《红楼梦》的作者对于曹家的事情有所了解至少是可以肯定的。曹家从兴旺到破败,在清朝也算一件大事。即便不是曹家后代撰写《红楼梦》,其真实作者借鉴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也完全可能。那么,曹家的贵族地位,与满清贵族有何不同?
  
  曹家的祖先是辽东地区的汉人,在地位上是满族的“奴才”,但与长城以南的汉人不同,他们也算在八旗之内。如果立了功,或者皇帝喜欢,也能得到世袭贵族地位。然而,与满清贵族相比,汉人的贵族地位远不如北静王之类那么稳固,由于始终是满清“奴才”的身份,因此,其贵族地位也容易失去。换一个角度说,曹家这样的汉人贵族,只要贵族地位还没有失去,其社会地位就要比其他汉人来得高,看不起贾雨村之类平地而起的汉人高官也就很正常。所以,曹家的汉人贵族地位,在清朝实际上介于满清贵族和普通汉人官员之间。它彷佛是贵族制度向平民社会的一个过渡状态,在清朝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共存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曹家的汉人贵族地位比满清贵族更容易失去,因此也就更容易把贾雨村这样的人当成自己的威胁。这种现象在永久世袭的满清贵族身上,反而不多见。满清贵族对于贾雨村这类人,更多是看不起,较少有受威胁之感。
  
  《红楼梦》中宝玉上学后,一群孩子大闹贾府义学的故事,可以作为解读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宋朝是中国古代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宋朝的国立学校,最初的国子监招收的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它很像贾府的义学,招收贾家宗族子弟上学,而且都不收学费。宋朝的国子监教育并不成功,因为高官子弟往往不好好读书,这一点与贾府的义学很像。但也有不同。宋朝的官员并没有世袭,高官子弟未必能做高官,除非个人努力,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否则只能一代不如一代地迅速成为普通人。而贾府具有世袭性,世袭地位的高低,也完全反映到学校里面。这就是贵族教育与平民教育的不同。宋朝后来最主要的国立学校是太学,太学招收七品以下官员及平民子弟,也不收学费,教育成果就比较好,因此其规模很快超过国子监。拿今天的学校教育来比,如果今天的学校里,某个学生的家长有地位,该学生就有地位(像贾宝玉在学校里一样),肯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这就是平民教育的特征。然而,今天的平民教育在金钱等级制度下,稍稍换了一种形式。以美国来说,像哈佛、耶鲁这样的一流大学,它靠高额的学费阻挡了大多数平民。虽然也以奖学金的形式吸纳少数优秀的平民子弟,但毕竟是少数。因此,现代西方社会虽然没有了法律意义上的世袭贵族,依然存在现实意义上的金钱贵族等级,一流的教育资源主要被有钱人享用,主要为有钱人服务。其形态只比《红楼梦》中贾府义学中明显的世袭特征稍微进步一点而已。严格来说,今天的欧洲教育还没有达到宋朝太学的水平,更何况宋朝还有大量的府学和县学。
  
  《红楼梦》的作者感叹汉人贵族地位的不牢固,可以看成是一种进步,因为这是来自中国历史上长期废除世袭贵族的传统。与清朝维持满清世袭贵族的制度相比,贾家的破败,无非是南北朝时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故事的翻版。然而,王导、谢安家族的遭遇在一千多年以后的清朝再次出现,也正说明了清朝在这个问题上的倒退。虽然我们可以说它是“历史的螺旋上升”,但这个“螺旋”实在也太大了一点。曹家所体现的清朝汉人贵族,相对于宋朝几乎全部都是贾雨村这样的人物,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倒退,这种世袭贵族的破败在真正中国传统的作用下,也就是必然。《红楼梦》在贾府破败后,由贾兰东山再起,实际上也是一个进步。也就是说,不再依靠世袭的特殊权利,而是依靠个人的努力。这是一种向中国传统的真正复归。
  
  《红楼梦》面对贾府的破败尽管无奈,还是有很多惋惜,但毕竟无奈占了上风。为此,《红楼梦》还生发出对于世袭贵族衰败的整体态度,“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对荣华富贵永久消失的强化,其实也暗含了另一个没有清晰表达的含义——即便那些地位更加牢固的满清贵族,早晚也有这一天。只不过在清朝的大背景下,这种态度不便公开、清晰地表达。或者也可以说,《红楼梦》的作者对于满清贵族永久世袭的状态,用汉人贵族的衰败作为例子,无意中触及到了它,只是很弱而已。为何我说《红楼梦》客观上造成了对中国传统的误解?因为真正的中国传统就是要消除所有的世袭贵族。而直到今天,欧洲以及某些崇拜欧洲文化的中国人还在说,欧洲比中国先进的原因之一,就是欧洲有贵族的传统。当我们说“人人平等”的时候,虽然不可能百分百地做到,但是,强调贵族的存在,不管以何种形态出现,其实都是对“人人平等”的挑战和反动。由于清朝离现代太近,又是皇帝制度消失前最后一个中国皇朝,因此,《红楼梦》所表现的清朝贵族等级制度,不管《红楼梦》的作者对此是惋惜还是无奈,它的广泛传播,往往使得这种贵族等级制度被现代人误认为就是真正的中国传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和误解。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曹操人生中的十大闪光点 下一篇:四大名著地位的变化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