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手记】 本文的主题非常鲜明:人,要热爱读书。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了这个主题: ①当家被抄后,女孩儿“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为书而“哭”,就是一种爱啊。 ②当女孩儿由上海来到云南,“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因为找不到一本书——为书而“忧郁”,也是爱呀。 ③当女孩儿偶然发现一本书时,“心激动得怦怦跳”、“眼睛都发亮了”——为书而“激动”、“喜悦”,这就是爱。 ④当听说拿到书就可以归自己时,女孩儿不顾自己干干净净的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向书“爬”去——为书而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不正是爱吗? ⑤当把书终于拿到手时,女孩儿“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担心书被夺走,正是爱的表现。 ⑥文章开头写女孩儿从上海到云南,遭遇人生的重大变故但依然乐观;文章结尾写女孩儿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正因为爱书,女孩儿才能如此幸运。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用主题贯穿全篇,并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体现主题,那么主题就一定会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深深地打动读者。
佳作示例
我和书的故事 刘 雄
今天闲着没事,从书架上取下《水浒传》随意翻看。书中夹着一个书签,翻到那页一看,是“智取生辰纲”这节,我的思绪不由得又飘到了那个星期天…… 那已是上学期的事儿了。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就随手取了本妈妈书架上的《水浒传》来看。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离不了,于是我干脆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真没想到,书中还有这么奇妙的世界,以前我单知道动画城里的节目好看罢了。“王教头私走延安府……”我轻声念叨着,禁不住为作者的文字而暗暗叫好。“啪”!书突然被合上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俺老娘来了。“不看了,写作业!”母命难违,写了一会儿作业,我挂记着吴用的妙计成功与否,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水浒传》。可我担心妈妈再来突袭,于是把作业本当“羊头”挂在了《水浒传》的上面,又用一只“顺风耳”隔着“三重门”时刻探听妈妈的动静。这恐怕是“三心二意”的最高境界吧,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我就立刻“改头换面”。 “好!真是好!”看到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一节,那种酣畅,实在是令人拍手称快。岂料“随风潜入室,进屋静无声”,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身后了。这下好,被抓了个“书赃俱获”——我的《水浒传》,就这样被妈妈收缴了。 后来,我又趁爸妈不在家之机将书盗回我处,在作业时间享受“水浒大餐”,再次被妈妈逮个正着,饱餐了顿“竹笋炒肉”。摸着自己可能已经红肿的屁股,我跌跌撞撞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口中还念念有词:“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熊瞎子三抓水浒迷。”(我可亲的母亲大人尊姓“熊”) 再后来,我们语文课上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老师要我们比赛说水浒人物、水浒故事,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普降我身,那个开心啊!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青少年) 【评析】 如果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这样说:我爱书。小作者把“我爱书”这个主题贯穿在情节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开端:只看了几眼,就被《水浒传》迷住——这是“爱不释手”; 发展:被妈妈抓住后,用作业本掩护继续看书——这是“爱书”不顾一切; 高潮:看到精彩处,“得意忘形”再次被妈妈抓获——这是“爱书”忘记了一切; 结局:虽因看书而挨打,但比起课堂上看书带来的喜悦,就不值一提了——这是“爱书无悔”。 用主题来统帅全篇,又在文章的各个部分紧扣主题,文章自然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夺人眼球。
写作百宝箱
在确立主题时,时代的要求有时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历史剧,它的主题都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密切相连,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异族压迫的愤懑;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则是不畏强权、反抗强暴的叛逆者形象,颂扬了反封建的精神——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呼声和时代精神;剧作家曹禺遵照周总理嘱托创作的《王昭君》塑造的是一个自愿出塞和亲、有胆有识、功绩卓著的巾帼英雄,表达了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后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