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冠服饰知识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3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周口店时期,“人”是赤身露体的,和我们在峨眉山看到的猴子大概没什么区别。原始社会时,衣服(如果可以称为“衣服”的话)也只是遮羞避寒之物,并无外在赋予的特殊含意。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衣冠服饰则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参照物,成为了一种工具。《易经.系辞》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那意思是说,尊卑等级按衣冠服饰作出区别之后,大家安分各自的等级不乱套,天下才不会大乱。到了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的周代,已经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朝庭专门设立了“司服”这一官职,专管服饰规范,计划帝王大臣的穿着。另外还有“染人”官职,专司染料收获、监督官办染坊、安排各级官位的服饰色别。至魏晋时期,衣冠制度已日趋完善,皇帝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定的服饰,且“衣画裳绣,皂上降下”;皇后则“皆以蚕衣为朝服”;王公贵族“服无定色,冠缀紫标,标以繒为之”;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昌盛,文化繁荣,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衣冠制度正式确立。我想这大概和现今制服着装泛滥、满街大沿帽差不多吧?既然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服饰装束,因而才有“只认衣冠不认人”、“衣帽取人”、“衣冠禽兽”等俗语出现。由此也形成了我国古代用特定服饰来代称的社会地位及官职。 布衣:指庶民百姓,意为只穿得起粗布衣服的人,当然不会是高官富贾啦。 绅士:绅为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作装饰的宽大的带子,劳动人民也当然不会在下地干活时往腰里系上一根拖泥带水的大宽带子的吧? 纨绔:纨为白细的绢绸,绔即裤。穿白细高档绢绸裤子的人,只能是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了,否则,当心劳作时撕破裤子! 麻衣:赴试求官的考生,也称“白衣”。西厢记中的张生为此一族的代表人物。 青衣:青,在色彩方面可谓是博大精深,难以猜透。它可指深蓝色(青出于蓝)、也可指湖蓝色(现代色度学)、绿色(绿水青山)和黑色(青丝缕缕)。在此处是指黑色,着黑色衣服的女子,是为了衬托出别人色彩的高贵,也是为了工作时的耐脏。故此,青衣指婢女。 黄冠:古代道士用黄冠束发,因此后来把道士又称为黄冠。 黄裳:黄色是五行中土的颜色,为社稷之本,最为尊贵。裳为裙袍,有点孔乙己那长衫的意思,只能为上等人穿着。而黄色之裳意味着臣居尊位,黄裳也就成了君主太子的别称。 左衽:衽为衣襟。中原汉人衣襟向右掩,而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则向左掩。因此左衽泛指受异族统治的人。 甲:古代战士的护身之战斗服装,多用皮革和金属片制成。故后来以甲代称士兵,如:兵甲。 绿巾儿:古代绿色为贱色,大约是因为从事农作生产、整日面对绿草绿树绿庄稼的人都是最底层的农民的缘故吧?因此,绿巾、绿裳亦为贱服。元、明时期,官府规定娼家男子只能着绿巾,以示等级低贱。后来演变为将妻子红杏出墙的男人称为戴“绿帽子”。 除此以外,由于妇女喜爱服饰打扮,又主要从事纺织、服饰的生产,故用服饰来代称女子的称谓很多,如:巾帼、裙钗、珠翠、红袖等等等等。 |
康熙临终时雍正是如何“篡位 中国古代音艺文化知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史典籍知识集锦 中国古代对人的称谓 古代饮食常识 中国古代科举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风俗及礼仪知识集锦 中国古代授官称谓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我是会员:会员投稿 我不是会员:匿名投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