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起跑线”口号的诱骗性

作者:佚名 字数:1754 阅读:126 更新时间:2016/06/09

揭开“起跑线”口号的诱骗性

■杨宁
  
  近些年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下简称“起跑线”口号),成了无数早教机构、广告公司的宣传口号,让无数家长带领孩子在早期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竞赛中狂奔。
  
  具体而言,“起跑线”口号背后的含义至少有几点:一是如同运动场上的起跑线一样,存在一条适合所有儿童的统一的起跑线或起点,儿童一出生就开始了你追我赶的残酷竞赛;二是早期经验对儿童发展起决定作用;三是学习开始得越早越好。如果错过了起跑线,从一开始就落后,后果不堪设想。至于“起跑线”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谁也说不清楚,似乎与社会和家长的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社会和家长越焦虑,“起跑线”就越早,从小学到幼儿园,再到0岁,再往下恐怕要到胚胎期了。
  
  为什么“起跑线”口号能够如此流行甚至风靡,关键在于它契合了人们普遍持有的某些朴素理论或信念,迎合了公众望子成龙的心理。
  
  “起跑线”口号背后包含了许多经不起推敲的朴素理论或信念,其中之一就是环境决定论和早期经验决定论。早期教育领域中最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所谓早期经验决定论或婴儿决定论,这种观点的基本主张是:个体生命最初几年的经验对其成年后的态度、才能和感情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与早期经验决定论有关的通俗说法很多,如“从0岁开始已经太晚”等说法。哈佛大学教授卡根在《三个诱骗性的观念》一文中强烈抨击了这种观点:“在今天美国的某些地方,孕妇把录音机放在腹部播放莫扎特的奏鸣曲,希望她们未出生的孩子有较灵敏的乐感。然而,没有科学家证明,生命头两年的特定经验能在成年时产生特定的结果。”
  
  早期教育是最复杂的研究领域之一,它要以儿童发展心理学、进化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基础,并涉及社会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其他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即使是讨论幼儿什么时候学习加减法合适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没有深入的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数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幼儿识字的问题则涉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知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早期教育领域的理论还远没有达到这种融会贯通的水平。
  
  现代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是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应对知识爆炸的唯一砝码就是不断加大学习负荷(如在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大量的识字、计算等学业学习),不断提早学习时间(比如把原本在初中开始的外语提前到小学三年级、一年级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和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其后果是剥夺了游戏和运动等真正适合童年期的适应性活动。这种“反自然性”的教育已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而“起跑线”口号的风靡不过是这些问题的表象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起跑线”口号提出质疑和批判,并反思我们的早期教育。教育界和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起跑线”口号的危害,纷纷质疑并批判这一说法:有的学者提出,“不要让你的孩子伤在起跑线”;也有的学者提出,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何谈“起跑线”?
  
  每个孩子的遗传或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都截然不同,每个孩子的起跑线也不相同,发展的路径和终点也不一样,没有一条适合所有儿童的统一的起跑线,2000年前孔老夫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仍然应当是今天教育的理想。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当底线被孩子一次次击穿时 下一篇:家长如何让孩子爱读书?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