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书史话》在线阅读
《中国藏书史话》在线阅读
所谓藏书史,是指不同时代的图书典籍依照确定的编排体系实施管理、保存与流通的历史。它涉及四个方面:一、图书存在的形态,因为不同的书籍形态有着不同的保管和流通的方式,如竹简、纸书与磁带就有着不同的收藏与使用方法;二、图书的编目,即组织图书的体系与方法,如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组织图书,而现代则是按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划分与管理图书;三、图书的典藏,即图书的保存与管理;四、图书的流通,即图书的借阅与使用。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研究我国的藏书史是研究我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打开我国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因而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设置图书典藏机构与管理人员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上藏书系统可分为三类:国家藏书,俗称官藏;私人藏书,亦称私藏;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即私办公助的藏书机构。而历史上所称的藏书家,是指私人藏书者而言。
我国的国家藏书始于周代。据文献记载,周朝史官有执掌藏书之职,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就做过当时国家图书馆的主官——“守藏室之史”,专事国家典籍的收藏管理工作。秦代藏书处叫石室。汉代初定天下就广征图书,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六处收藏。曹魏时设有秘书、中、外三阁国家藏书处;晋沿魏制,图书收藏皆归兰台(外台)和秘书(内阁)。以后南北朝大致如此。及至隋唐、两宋、明清历代都设有官藏机构,各个朝代政府都拥有数量可观的藏书,这些藏书无疑对典籍的保存与流通起了积极作用。但值得指出的是官家藏书一则具有独占性,在封建社会里它们仅为帝王权贵所享有,布衣知识分子无法使用;二则每当改朝换代,图书多遭兵燹[xian显]之难。这也是我国官家藏书,在保存版本和传播知识方面,反不及私家藏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