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谈人生》读书心得
《泰戈尔谈人生》读书心得
泰戈尔对人生有乐观认识,他认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意义。一如稻谷,离开了风光于田埂的日子,就又有了宝藏于仓廪的时光。读泰戈尔,不禁让人想到,好的诗句,好的文字,从不一下子说破,应该有回味——诗句结尾之处,正是意义生起之时。文学的伟大,就在它有“句子之外的意义”。
泰戈尔还有一个认识,让我心境豁然。他说:“人们往往接受你的奉献,而不接受你自身。”换言之,你贡奉了,价值就在了,没必要再关心“自身”在社会上、在人心中有没有位置。这让我联想到,所谓大人物,即便是身居高位、权重一时,或者腰缠万贯、颐指气使,但如果没有人格影响、社会作为、文明贡献,在时光深处,也是“小人物”;相反,位卑言轻、贫贱暗淡的小人物,如果他对国家、民族、群体,有积极贡献,对人类进步、社会风气有积极推动,历史也会记住他们,也是“大人物”。
所以,依泰戈尔的逻辑,“乐生”必定与“有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泰戈尔在论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意义的同时,也强调要懂得功成身退,让出原有的“位置”,开辟新的疆域,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价值。
他说,果实成熟,离别枝条,是它的光荣。
因为离开枝头,正是它新生命的开始——落入餐盘,被人类享用,会化作人的生命活力,经由人去开创新的价值;落入土地,会变成种子,衍生新的植株,结出更多的果实。所以,离弃并不意味着虚无,而是诞生。
给人的启发是,在博取权位的同时,应该记住:完善了权位,就应该把它放弃。否则被人强行从权位上拉下来,就失去了光荣与尊严。就是说,事功之后,要适时从权位上退下来,自己隐入台后,让功德熠熠闪光。
泰戈尔特别推崇印度古谚:年逾五十,人应该进入森林居住。
他解释说,这并不是要人去做隐士,而是提醒人,年逾五十,就不要再贪恋红尘,追名逐利,要懂得修炼内心,默默奉献。寿则多辱,并不是辱就天然地附着于寿,是寿者蒙昧,该通透清明之时,却趟红尘祸水,陷在功名利禄之中,丢怪露丑。
泰戈尔认为,人生再漫长,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而且,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漫长的时光反而短暂,短暂的瞬间反而永恒。
他的话,一经回味,从自我人生中,会找到很多对应的例子——
昨天填个人履历,发现倏忽间我已经有30年工龄了,回望30年,真不知自己都做了什么,除了写了几部不温不火的书,还留下什么?简直是一事无成。而父亲临终前那个一瞬间的表情——眼神哀怜无助,就像一个落单的孩子——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感,每一想起,都会感到,生命苦短,要懂得珍惜。这短短的一瞬,抵得过30年的碌碌无为,在人生体验上,有永恒的意义。
还比如,已有了28年的婚姻生活,时光的磨损,已让我看不到爱情的模样了。但是,初恋的一个镜头,却让我念念不忘——黑夜里,她朝我走来,由于急切,忘记了脚下路面的不平,踩到一个凹处,打了一个剧烈的趔趄,虽未跌倒,但眼中的惊悚失魂却给我留下深深震撼。每一忆及,都让我感到,所谓爱情,就是这种惊悚性质,如果不能让人失魂落魄,就没多大意思了。
所以泰戈尔说,生命的存在,就是踩着一个个瞬间而走完人生旅程。
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其实并非真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那一个又一个生活瞬间。
读泰戈尔,感到他既幽深又明豁。他的诗,隽永蕴藉,非反复思量不能得其韵味一二,而他的人生之说,却深入浅出,是参悟通透之后的娓娓而谈。
譬如他说友谊和爱情的区别,就明达得让人会心会意——
所谓友谊,可以理解为三个实体,即两个人和一个世界。换言之,两个人成为合作者,做好世上的事情。而所谓爱情,就只有两个人,而没有世界。两个人就是世界。在友谊中一加一等于二;在爱情中一加一还是一。
友谊可以逐步演变成爱情,可爱情却不能降格,最后成为友谊。一旦爱上一个人,之后要么爱,要么不爱。友谊有升华的空间,因为它并不占据所有的地方。可是爱情没有扩张、收缩的余地。昔日高踞宝座的国王,可同意当无牵无挂的游僧,却怎么也不会甘心情愿地当纳贡的诸侯!要么手握权柄,要么四海云游!中间没有他的立锥之地!
换言之,爱情是寺庙,友谊是住宅。神明离开寺庙,不可能去做住宅区的事情;但在住宅区里,却可以安置神明。
据五十年的人生经验,我觉得泰戈尔的话是圣明之言。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是成立的,因为买卖双方还有未来的利益;不能当恋人还可以做朋友之说,却是欺人欺心之论。因为爱情是非功利的存在,是纯粹之地,容不得丝毫杂质。要么爱,要么恨,即便不恨,也是远离或冷漠。心火烧尽,只有死灰,死灰之上,再用力地吹,也不会死灰复燃。
所以,衡人论事,要说真话,不要为那一点所谓的文雅、所谓的高尚,而说违心的话。
泰戈尔的可贵,就在于他始终在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