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人物素描
下岗职工人物素描
题记: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但是,还有这么一群人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经受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克服了家庭生活的困难坚韧地生存着;是他们,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他们至今依然是城市低保的主要对象和棚户区里的主角。他们,就是千千万万个国营和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
一、老陈
老陈,是某纺织机械配件厂的供销科长,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身材,一把破旧的黑布雨伞和一个同样破旧的黑色手提包就是他的全部行头。他不善言谈却善于吃苦,说话总是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当时,乘坐飞机是一种梦幻般的奢侈,仅靠车船他一个月出差行程的最高纪录达到了1万多公里,足见他当时的工作量之大和业务量之密集。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过夜是家常便饭,饥一顿饱一餐也是经常的事。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使一个仅有200余人的国营小厂一年上缴国家利税达到了400多万元,这在工业自动化和劳动生产率都空前提高的今天也是不多见的。
那是在九十年代末期的一个炎热的夏天,老陈的厂子因为产品滞销和银行贷款到期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停产。职工已经有五个月没有发工资了,老陈也因为连续一周没有出差而闷在家里头昏脑胀、四肢酸痛。这天傍晚,老陈正因为菜里多放了点儿辣椒而对老伴大发脾气,刘厂长摇着蒲扇来到他家:“老陈,这么热的天,发什么脾气,好了,好了,走,到我家去喝两杯……”其实,厂长比老陈还大两岁呢,只是出于尊重才这么称呼他。
老陈:“不去,不去,厂里停了产,职工没钱发工资,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喝酒啊?”
刘厂长:“我今天来,正是为了这件事,你也知道,厂里的仓库里还有100多吨优质轴承钢,你看能否找个买主给卖了,反正钢材涨价了咱们也不吃亏……以暂解燃眉之急。”
老陈:“你说什么?你卖原材料?那厂子要是复产你拿什么生产?你知道我为了这些钢材吃了多少苦吗?亏你想得出来……”
厂子:“我不也是没有办法了吗……?”
老陈:“你,……你走,你走,你这是什么馊点子……?”边说着,边用力把厂子往门外推。“啪”的一声将门关上了。
厂长走出老远还听见老陈在屋里骂骂咧咧:“这个败家子,把厂子经营到了当裤子的地步……”
其实,那个时候厂子经营不善怪不得厂长,因为当时全国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厂里的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原有的客户也大都处在停产和限产的状态之中,银行贷不到款也与国家紧缩银根的政策有关。一些对经济运行变化比较敏感的地方官员和企业家们已经开始着手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甚至是民营化改造了。
老陈不懂得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经济可以自行调节资源配置这些高深的经济理论。他只懂得“爱厂如家”,他只懂得自己的厂子从三台洪炉起家走到今天是多么地不容易,凝结了全厂职工多少心血和汗水!今天卖原材料,那明天就会卖设备,后天就会卖地皮、厂房,这是要老陈的命,这是要全厂职工的命啊!
老陈预计的一点儿都不错,钢材卖了也仅仅维持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地就又停粮断炊了。捉襟见肘、坐吃山空。厂长每天苦着脸,职工们每天也苦着脸,县里派来的解困工作组进驻厂里已经半月有余了,每天也是苦着脸。无奈之下,工作组决定提前召开全厂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拍卖厂里的机械设备以渡过难关。
会议没有开成,让以老陈为首的一群老职工给冲了……。
老陈想起了前年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给他颁发“劳动模范”奖状证书的县委徐书记,第二天,他带着一帮老职工,找到了县委,找到了徐书记。老职工们声泪俱下,老陈更是痛心疾首:“书记啊,你也知道厂子就是我们的命啊,你知道我们为了这个厂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吗?……这群败家子,就知道卖……卖光了、吃完了怎么办?难道让全厂职工都去跳江吗?书记啊,你可要为全厂职工做主啊!……”
徐书记:“师傅们、同志们,大家消消气,听我说几句……企业的困境县委、政府是时时刻刻在关注着的,县财政也制订了解困预案,但是苦于县里没有这个财力。驻厂工作组拟处理机械设备是请示了县委、政府的。……你们厂过去为全县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是不会忘记的。你们的心情我深深地理解,……但是,但是年初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地提出了经济结构转型和企业改制的时间表,这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还请大家予以理解和支持。至于职工们的生活困难政府即将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的重大举措予以解决,……在这个过渡期内我希望大家能克服困难、度过难关……。”
…………
无功而返,老陈回来以后茶饭不思,常常一个人闷在屋里苦思冥想。
设备卖了,而且只卖了当初购进价的零头,出设备那天,全厂职工围在厂大门口一个个默默无语、神色凝重。少顷,老陈哭了,厂长哭了,全厂职工都哭了,有的捶胸顿首、有的泣不成声。那场面、那情景,把那个购买设备的江浙老板给惊呆了,也许是心灵受到了震撼,也许是害怕群情激奋而出什么意外,总之他最后即时表态给全厂职工每人增发300元生活补助费,方使事态平息。
那以后,老陈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一个壮实的汉子就这么倒下了。厂长顶住压力,从企业的应急资金中拿出了五千元钱,另外报告县委徐书记从县财政大病补助金中拨付一万元钱送老陈到省城去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可检查来、检查去,老陈的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没有什么大病。最后省城的医学专家给出的结论是:长期的劳累导致身体透支和近来思想受刺激而精神抑郁所致。给开了一些药让老陈回来静养一段时间即可康复。
可现实情况并非像医学专家所说的那样,老陈回来后在家静养了三个月病情并没有好转。人也变得寡言少语了。县里派来了企业破产清算组,准备对企业进行破产改制。老陈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人变得亢奋了。每天围着破产清算组的工作人员破口大骂:“一群败家子,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蛀虫……老子要进京去告你们……崽卖爷田不心疼……。”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企业破产改制决议的会场上,老陈情绪激动地站了起来刚要开口,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人笔直地向后倒去……。后来人们在厂里再也没有看见老陈的身影,听说他和老伴到在东莞工作的儿子家里去养病去了。
企业破产改制工作完成了,职工们都分到了工龄买断金并办理了社保和医保。厂长费尽周折在东莞找到了老陈的住所,给他送去他的社保、医保手续和工龄买断金。在听完厂长的情况介绍后,老陈缓缓地说道:“老刘,我对职工这样的安置还是满意的,可是我……我就是舍不得我们的厂子……。”
老刘:“别说了,你以为我就舍得吗……。”
于是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
二、喜妹
喜妹的名字是妈妈为她取的。
她妈妈在生她的那个早晨,门前树上有两只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待丈夫去叫接生婆的空当,她迫不及待地出世了。于是,妈妈就给她起名叫喜妹。
喜妹行二,头上有一个姐姐。因为长相甜美,小时候又十分乖巧,深得父母的宠爱。喜妹自幼聪颖过人,小学、中学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可命运偏偏安排她与纺织结下了不解之缘。
喜妹十六岁那年,县里举全县之力在她的家乡建起了一座万锭棉纺厂,这在当时也算是轰动全县的大事。工厂征地喜妹的家里分到了一个土地工指标,喜妹顺理成章地进了工厂当上了一名纺织女工。
喜妹是劳动模范,而且不是一般的劳动模范,是全国劳动模范。全总授予她“五一劳动奖章”,团中央授予她“新长征突击手”,那一年上北京开会还受到了陈慕华副总理的接见。这一切荣誉的取得,是凭着她和一群小姐妹们在上海国棉九厂学习时练就一套过硬的操作技术,是凭着她连续数年单班产量第一、棉耗和断头率始终稳定达标的骄人成绩。喜妹不习惯拿着别人写好的讲稿四处作报告,就喜欢在嗡嗡作响的车弄里来回穿梭。妈妈经常数落她:“天生的劳作命……”
星回斗转,日转星移。不知不觉十余年过去了。喜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正厂子里的生产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先是三班轮流转,后改为两班,……再后来停工待料……终于有一天企业干脆全面停产了。一些头脑活泛的人已经开始悄悄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南下打工寻找新的出路去了,还有一些人干脆不辞而别、自行离厂了……。
喜妹和丈夫倚在床上,电视里传来刘欢高亢激越的歌声:“昨天所有的荣誉都已变成了回忆,再苦再难你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歌声真是唱到了喜妹的心里去了。看看身边眉头紧锁的丈夫,想想即将升入初中的儿子。喜妹再也坐不住了,她推了一把身边的与丈夫,说道:“厂子停了,日子还是要过的,要不你在家关照儿子读书,我到南方去打工去,怎么样?”
丈夫:“那怎么行?要去也是我去,你一个女人家出外打工养家,那不是叫别人戳我的脊梁骨吗……?”
喜妹:“还是我去吧,你是搞统计的在外面工作不好找,我有棉纺的专业操作技术,我相信只要努力收人不会低的,等我趟好了路子,再找机会介绍你过去好了。”
丈夫拗不过喜妹,只好由她去了。
喜妹和厂里的一帮小姐妹一起来到深圳蛇口工业区,可当时正值内地职工大量涌入沿海打工的高峰期,工作并不好找。她们一行七人已在蛇口滞留三天了,工作依然没有着落。那一天她们按照街头广告的地址找到了蛇口一家港商兴办的棉纺织厂,可厂里的人事经理再三说道:“对不起,对不起,人已经招满了,你们到别处去看看吧……?”机敏的刘晓红高声嚷了一句:“你们也太瞧不起人了,走!我就不信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找不到工作……”
“且慢!”站在一旁的港商老板突然插进来说:“小姑娘,你说什么?谁是全国劳模?谁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
“就是她!”晓红指着喜妹说:“喜妹姐,把奖状拿出了给她看看。”
港商在仔细地审查完喜妹的获奖证书后,眼前一亮,笑眯眯地对喜妹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失礼了。……你们几个人厂里全要了,去办手续吧。”
小姐妹们顿时欢呼雀跃,刘晓红喜滋滋地对喜妹说:“喜妹姐,你太伟大了!你就是我们大家的贵人啊。”
港商深知: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物力资源、信息资源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的。喜妹不懂这个,她只晓得终于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了,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后来的事实证明:港商的用人眼光是超前的,喜妹与和她同行的六个姐妹在这家企业里大显身手,从当初每人看六台细纱机到后来每人看八台、十台,产量、质量、棉耗均稳定在目标值上。当然,她们的收入也是原来在自己厂里的五到六倍甚至十倍。喜妹还被聘为员工培训部的技术顾问,(相当于国营厂的操作技术总教练)收入相当于原来的十几倍。是那种原来叫做劳动态度、现在叫做敬业精神的东西,使喜妹受益匪浅。她不仅在这家纺织企业站稳了脚跟,而且先后从原来的厂子里介绍了一百多个姐妹到这里就业,她的丈夫也在这家企业担任统计工作。而港商老板始终对喜妹敬重有加。虽然他并不懂什么政治思想工作,但他深知对职工尤其是对有才干的职工的敬重,就是对企业的敬重,就是对老板自身价值的敬重这个道理。
时光荏苒,又是十年过去了。国家产业布局调整使东南沿海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内迁,通过喜妹的牵线搭桥和多方游说,深圳蛇口的这家纺织企业最终落户喜妹家乡的纺织工业园区。虽然厂里更新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纺纱设备,虽然喜妹和她的小姐妹们的操作技术大部分已被电脑自动控制程序所代替,但是老板仍然执意要留用喜妹担任厂里的技术顾问。因为老板深深地懂得:什么都无法取代员工的敬业精神,而喜妹就是员工们最好的敬业榜样。
喜妹的经历深刻地阐明了“是金子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三、晓兰
晓兰是在外面做那个的。
晓兰很漂亮,就是人不够机敏,她妈妈常骂她:“好看苕!”
晓兰高中没毕业,她的姨爹介绍她到县染织厂上班,因为她姨爹是这家染织厂的业务副厂长。眼看着晓兰上大学没什么指望,她妈妈极力主张让她上班。有姨爹罩着,晓兰的工作既清闲又有面子,在厂里当出纳。当然,晓兰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就在她上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姨爹把她给睡了。她当时既羞又怕,不敢跟妈妈说,更不敢跟姨妈说!不久之后,姨爹因“商业贿赂罪”被捕入狱,判了十年。晓兰虽然逃脱了姨爹的纠缠,但却又因“树倒猢狲散”而被撤了出纳的职位,安排到车间做整理工去了。整理工的工作就是从坯布上找出瑕疵用镊子取下来并将布面修复平整光滑,这项工作看似轻松实际上很费眼睛,一天八小时下来人都是头昏脑胀的。晓兰没有受过苦往往完不成定额,每月只能拿到一点可怜的基本工资。
晓兰的厂在不久之后因债务缠身而关门倒闭了。全体职工无限期放假,工资无着,复产无望,职工们只好各自自谋生路去了。晓兰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南下找工作跑了两趟都无功而返。这次是第三次了,来到这个滨海城市已经七、八天了,工作依然没有着落。眼看着身上的盘缠已所剩无几,这一天正百无聊赖地踟蹰街头,忽然听见有人叫她:“晓兰,你怎么在这里……?”
晓兰定睛一看,原来是中学同学刘芳。她忙答道:“是刘芳啊,怎么这么巧?我……”两人互相交流了校园分别后各自的情况。原来,刘芳也是高中未毕业就在一个远房堂姐的撺掇下来到这座城市打工的。说是打工,其实就是“做那个”的,现在自己开了一间休闲屋,日子倒也过得悠闲自在。
“哎呦,你真是个木脑壳!你这么好的条件那不是端着金饭碗讨米吗?走,跟姐走,我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晓兰便跟着她去了,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低矮的小屋里,有三、四个衣着暴露的女孩坐在粉红色的日光灯下悠闲地嗑着瓜子,刘芳如此这般地给晓兰嘱咐了一番,晓兰频频点头,便在这里开始了她新的“工作”。
晓兰接的第一单是一个大学生,二人刚进小房间未及晓兰褪尽身上的衣服,那个高大白净的小伙儿便把头紧紧地埋在她的双乳之间,嘤嘤地哭泣起来:“亲爱的,别离开我!我会珍惜你一辈子的……。”看来这是一个正和女朋友闹别扭的大男孩。晓兰不说也不动,任由他去。他足足哭了三、四十分钟,末了,小伙儿从兜里掏出了300元钱塞到她手里。
晓兰:“别,别,什么都还没做呢?”
小伙儿:“我明天还会来看你的……”说完,匆匆离去。
晓兰拿出100元“抽头”给刘芳,顺带跟她说了这个事,刘芳取笑她道:“漂亮脸蛋就是不一样啊,人家把你当他女朋友呢。罢了,这第一单我也不抽你的了,拿去买点儿香水什么的。”
晓兰的第二单可没有这么幸运,那是一个络腮胡子、满脸横肉的矮胖男人,皮肤黝黑泛着油光,进了房间便急不可耐地剥去晓兰的衣服,匆忙之中晓兰要给他戴“套套”,他一把抓了去丢在地上,不管不顾地压在晓兰身上吭哧吭哧地大动起来……足足折腾了半个小时,最后,他从晓兰身上爬了起来,心满意足地咂了咂嘴,掏出200块钱扔在晓兰身上,兀自离去。
事后刘芳把她好一顿数落:“要死了,你可不能由着客人胡来,万一染上病怎么办?……要真有什么事,你可不能怨姐没点拨你。”
就这样,晓兰心安理得地做了起来。有时候也出台到宾馆酒店,有时候也出入私人会所,见识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男人们。望着渐渐鼓胀起来的钱包,晓兰的心里喜滋滋的。
好景不长,这座城市里掀起了扫黄风暴。晓兰在与警察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前前后后被现场捉住了三次。
第一次,望着战战兢兢、楚楚可怜的晓兰,警察动了隐恻之心,教训了一番后把她给放了。
第二次,警察要她交代单位或者家庭的地址和电话,要单位或者家庭来人把她领回去。晓兰死也不肯说出单位和家庭的地址电话,只是一味地哭泣,警察无奈,在被关了三天两夜后罚了她500块钱让她走了。
第三次,是一位警察大姐,没有训斥,没有让她交代单位家庭地址电话,只是轻口细面地劝导她:“姑娘,你做什么不好,偏要干这个?你父母知道了他们会怎么想?万一染上了不治之症怎么办?……你以为你这样做仅仅是出卖你的身体吗?不!不是!你是在出卖你的人格尊严!……回去吧,找个正当职业,开个小店,怎么样不能养活自己呢?”
晓兰后来真的回去了,回到了家乡。她在城西开了一家名为“深谷幽兰”的化妆品小屋,小店还经营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据说那还是得益于她的“不够机敏”,因为货真价实、诚招天下客是为生意正道。
四、牛大眼
牛大眼名如其人,性子直,脾气犟,说话急了的时候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人送绰号“牛大眼”。
牛大眼高中毕业顶替父亲进了一家县办的服装厂。他从搬运工干起,先后做过裁剪、打版放样、机修、平缝等工作,因为敢于较真、责任心强,最后一直做到生产销售副厂长。别看牛大眼文化不高,可服装加工的技术样样上手,企业管理搞得井井有条。只是,天有不测风云,牛大眼所在的厂子由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再加上当时的外贸体制对企业的制约,上世纪的最后一年里,服装厂很快陷入了停摆的窘境。
牛大眼不信邪,自己有一身好力气未必找不到饭碗!他先后开过餐馆、跑过货运,但最后都因经验不足而惨败,一点可怜的积蓄全部贴进去了。……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天晚饭后,牛大眼跟妻子商量:“咱把房子卖了吧?我还是想搞服装加工,我就不信不能东山再起……”
妻子:“你疯了,房子卖了住哪儿去?亏你想得出来!”
牛大眼:“我也不想这样,可不这样,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咱们克服一下,你和儿子回娘家去住,我就在厂里凑合一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这样吧。……”
妻子深知牛大眼的脾气秉性,多说无益。“你就疯吧,不要到时候连我们娘俩也卖了啊?”带着儿子收拾东西搬回娘家去了。
牛大眼的房子只卖了十万块钱,他精心谋划、精打细算,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不,严格地说应该叫服装加工作坊总算是运作起来了。起步之初,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不足五十平米的厂房,只有二十台平缝机,聘用了一些原先厂子里的下岗职工,靠过去的业务关系承接一些拾遗补缺的加工订单。业内的熟人都说牛大眼疯了,外行的人们也说牛大眼疯了,像这样小打小闹到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可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牛大眼硬是接到了某海湾国家10万套沙滩作战服的加工订单,掘到了第一桶金。
为了这10万套作战服,厂里的员工们夜以继日,牛大眼更是恨不得一天当做三天用,日夜连轴转。厂里的员工们本是牛大眼以前的同事们,他们十分清楚牛大眼的能力和为人,也愿意在这关键时刻帮他一把,这恐怕就是牛大眼能够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中国加入了WTO,给国内的服装加工企业自营出口提供了便利,但也时时刻刻地考验着国内服装加工企业的技术、质量和管理。牛大眼的厂子规模太小只能依托其他服装企业承接出口加工业务,就是在承接这批作战服的加工业务的过程中,牛大眼结识了某海湾国家的服装商哈迪先生,而牛大眼厂子的服装加工质量和交货都令这位哈迪先生十分满意。时逢年末,在年度业务酒会上,哈迪先生端着酒杯来到牛大眼面前,竖起大拇指说:“牛,你的服装加工技术、质量是这个的,我很满意……,敬你一杯,希望以后多多合作。”
牛大眼:“哈迪先生,我的技术、质量都不是问题,员工也很充足。我很想再次与你合作,只是资金短缺,规模太小……”在听完牛大眼卖房办厂的事情经过后,哈迪先生再一次竖起大拇指:“你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这样,我与你合作,出资50万美元,给你一个60万套的休闲跑行服的加工订单,六个月交货,利润对半分成,冲抵50万美元的借款,你看如何?”
牛大眼迅速地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这批加工订单,做得好也全部是帮哈迪做的,做的不好就会亏损。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一套跑行服的加工费是无论如何也赚不到1美元的。心里想,这个哈迪太精了。但是他想到这将是一个起步腾飞的大好时机,于是,他痛快地答应了:“OK!”。
扩大厂房、添置设备、招聘员工、制定管理细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牛大眼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动作,人足足掉了十斤肉。有人对牛大眼刮目相看,也有人说他彻底地疯了。数数已有半年没见到妻儿了,腊月二十九妻子来接他回家过年,望着人瘦了一圈的丈夫,妻子心酸地落泪了,可是又拗不过他,只好把孩子接来陪他一起过年。可即便是这样全家人也没能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大年三十的下午和晚上,牛大眼去给员工家家户户做工作,请求他们过年不休息,抢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订单。在他的劝说下,全厂真的只在大年初一放了一天假,员工们初二便按时到厂里上班了。
人心齐,泰山移。转眼交货期到了,厂子按约定时间保质保量地交付了这批休闲跑行服,细细算来,这批订单厂子里没有赚到钱,相反还差了哈迪先生几万美元的借款。但是扩大了厂房、添置了设备,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上树立起了信誉和知名度。牛大眼的技术、质量和信誉令哈迪先生彻底折服了。这以后,哈迪先生先后陆陆续续给了牛大眼很多订单,有的还是质量和做工都十分考究的职业正装和休闲晚礼服呢。并介绍其他服装商到牛大眼这里投放订单经营服装加工业务。
…………
除了上规模,还要上批量、上档次、上品牌,企业经营发展永无止境。牛大眼联合沿海几家服装加工企业,在县纺织服装工业园成立了“金牛服饰有限公司”,经营业务扩展到了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并且有了自己的品牌服装,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千个,每年上缴地方税收逾千万元。牛大眼还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县企业家协会执行理事。
一次在家吃了饭后,喝了点儿酒的牛大眼笑眯眯地对妻子说:“怎么样?当初卖房子,你说我疯了,……没把你和儿子卖了吧?”
妻子:“美的你……。”
五、小伯温
小伯温本姓肖名博文,因为爱吹牛卖弄小聪明,自我吹嘘时曾称:“天上知道一半,地下全知道。”同事们联想到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明朝太师刘伯温,于是戏称其为小伯温。
小伯温在棉纺织厂搞保卫,你不要小看了当时的保卫,可不像今天的保安。那时候的棉纺织厂因为是全县第一大企业而与公安局成立了联合派出所,当时的保卫就是准警察,是身着警服的,只是没有警编警号。小伯温是因为其母亲是建厂元老、厂里的老领导才照顾他谋到这份差事的。当时的保卫手上还是很有一点实权的。比如迟到早退,当时没有打卡机,时间一到厂大门就关上了。小伯温当班的时候,利用手中的权力给爱睡懒觉的秀珍姑娘开了几次方便之门,让迟到的秀珍姑娘混进了车间。一来二去,二人好上了,开门开门开到一个门洞里出进了,当然,这是后话。小伯温身材瘦小、脸面英俊,绝对的聪明活泛。配上身材高挑、总是抿嘴微笑的秀珍,形成了当时棉纺织厂的一景。
小伯温爱看报纸,而且只看娱闻版、社会版,偶尔也看看财经版,但只对股市和彩票感兴趣。小伯温爱侃大天:谁和谁又离婚了,谁和谁又好上了,哪儿哪儿一网下去打了一条美人鱼,哪儿哪儿人身上长了一个狗头,他都能煞有介事地跟你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仿佛是他亲眼看到的一样。同事们闲来没事总喜欢撩拨他,听他吹牛,看他赌咒发誓时的气急败坏的模样。
天有不测风云,虽说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企业,棉纺织厂最后也难逃脱全面停产的厄运。这个厂可是县财政的支柱啊!书记来了,县长来了,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厂了,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省里派来的调研组的专家是这么说的。好吧,破产改制,安置职工,猪娘散窝,皆大欢喜。说皆大欢喜谈不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唯一的出路。
小伯温就不欢喜企业破产,虽然他作为保卫人员暂时还有护厂重任没有被遣散回家。可每月只有基本工资,什么全勤奖、效益奖、各种补助之类的全泡汤了。最重要的是秀珍的工作没了,工资和奖金都没了。一家三口仅靠小伯温一点可怜的基本工资,那日子过得,用本地的话说就是:“白水煮螺蛳------没味啊!”
很快,秀珍为了家庭的生计,决定和一帮小姐妹去南方打工。临行前,她拍拍小伯温的头,摸摸小伯温的脸,像哄小弟弟那样柔声说道:“博文,我出门打工去了,你在家要注意身体啊,把女儿带好啊……”说到最后,她竟有点哽咽,依依不舍的样子。
小伯温:“你放心去吧,我会的。你也要保重,不习惯就回来。……我有办法养活你们娘俩的。”
小伯温说的比唱的好听,可实际上远不是那么回事。小夫妻分别不久,棉纺织厂破产改制也进入了尾声。小伯温夫妻俩共分到了工龄买断金五万余元。
女儿被他送到奶奶那儿去了,在那儿吃,在那儿睡,上学还方便。企业破产了,小伯温现在连保卫的工作也没了。还好,手上还有五万多块钱。要抓紧行动,以钱生钱。凭我小伯温的智慧,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可具体做什么呢?……前天从后街的彩吧门前过,看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是哪个幸运小子仅用24块钱买了一个小复式竟然中了500万呐!
对!买彩票。于是,他日夜泡在彩吧里,什么单式啊、复式啊,什么数字啊、概率啊,小伯温画了一大叠表格,算了一大堆数据。每天坚持购买彩票,逢单日买单式倍投,逢双日买复式下注。很快两个月过去了,小伯温前前后后投进去了近万元,可最大的一注也只中了300元钱,其它的都是五元、十元的小奖,全部加起来也不到200块钱。……彩票是骗人的!小伯温一怒之下撕毁了所有的数据资料,决定再也不买彩票了。
可不买彩票做什么呢?
股票,对!买股票。小伯温的一个同学在银行工作,这家银行与省里的一家证劵交易所联手在县城里开办了一个代办点。既可以满足小县城炒股一族的需要,又可以挣得一笔佣金,何乐而不为呢?小伯温坐在交易大厅的沙发上,享用着免费的面包和矿泉水,眼睛紧盯着电子荧屏上的K线图。长线、短线。涨停、跌停,牛市、熊市。在同学的指点下,经过深思熟虑,小伯温把手里的四万元钱全部投进了股市。很快,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全部被套牢了。
“开门!一个人在家里干啥呢?”是妈妈的声音,小伯温一个翻身从床上起来,把门打开了。
“电话欠费了也不去交,你整天都在忙什么呢?秀珍打你家里的电话不通,打我那儿去了。……瞧瞧,瞧瞧,这屋里乱的。”妈妈一边数落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整理房间。
小伯温:“秀珍电话里说什么事儿了吗?”
妈妈:“也没有说什么事,就是问候一下,她说她在外面买了一部手机,跟家里打电话方便,对了,你有空去把电话费交了吧。”
小伯温:“我没钱,拿什么交?”
妈妈:“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讨债的冤家?算了算了,我去给你交吧。”说罢,唠唠叨叨地走了。
是夜,小伯温正偎在床上看电视,电话响了,是秀珍打来的:“喂,是博文吗?这几天我天天打电话也打不通,是怎么回事啊?你还好吧,家里没出什么事吧?厂里分的钱你可要保管好啊,留着年底还要续交社保的,……”
秀珍自顾自地说了一通,小伯温在这边只有嗯、嗯地支应着。心里想:完了,钱都让我挥霍光了,怎么办?放下电话,小伯温想着得赶快吧这笔钱补上,不然过年秀珍回来我可怎么交代?他心烦意乱地抓起一张报纸胡乱翻着,忽然他在中缝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招聘职业销售经理,本公司……欲打造国内一流专业销售团队,交学费2700元,学习培训三个月,薪酬视业绩而定,年薪最高可达200万元……。”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则传销广告,可小伯温顾不得这么多了,他赚钱心切,就像一个即将溺亡的人看到了一根稻草那样亢奋。第二天,他急急忙忙找到妈妈,说是要出去打工,开口借了五千元钱,走火入魔般地奔报纸上的地址而去。
……来了一个多月了,吃的是烂洋芋或者萝卜煮糙米饭,住的是居民楼里的小单元房的地铺,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硬生生地塞进七、八个人。每天还要上课,人们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喊着:“吃尽人间苦,争做人上人。”,“卧薪赏胆不畏惧,飞黄腾达竟有期!”。身份证被收去了,出门上厕所也有人跟着,你说这叫什么事?最苦恼的是要发展下线,小伯温进来时没有手机,现在能联系上的只有妈妈和秀珍了。可怎么忍心将她们俩骗进来呢?按小伯温的上线的意思:只要他与老婆联系介绍七个人进来,他就可以做到某一级代理或者是退钱走人……。
邪不压正,忽然一天工商和公安联合捣毁了这个传销团伙。抓住了首犯绳之以法。小伯温经审讯后确认为被蒙骗的受害者予以批评教育后遣散回家。
妈妈和秀珍到车站去接他,他愧容满面不肯下车。
妈妈说:“博文呐,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成人啊……?”
秀珍说:“你快把人急死了,你咋这么不叫人省心呢……?”
小伯温现在在一家大型超市当保安,他依然爱看报纸,只是再也看不到他与同事神吹海聊了。每月发了工资,他都一分不少地交到秀珍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