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集《呐喊》简介
鲁迅小说集《呐喊》简介
【作品简介】
鲁迅小说集《呐喊》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字为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在1918年5月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为发起人及领导者之一,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字街头》等重要文学刊物。
鲁迅生前出版有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两种杂文集十六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在整理中国古籍和翻译外国文学方面也成绩卓著。其全部著译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
【主要作品内容提要】
《头发的故事》
“头发”代表着中国人民心中长存已久的封建思想,通过我与N君的对话,写出人们对革命的淡忘。革命之后,民众除了革去头上的辫子外,社会状态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封建思想在中国人心中难以除去的。
《风波》
风波是写朝廷上换了皇帝没换皇帝对村里人思想的风波。揭示了农村人,也就是在封建思想摧残下的中国人安于现状、不问世事、没有拯救自己命运的思想,没有人的价值的认识。
《故乡》
故乡也就是讲我们熟悉的一个人物——闰土。小说通过作者对小时候那个在西瓜地月光下捉猹的少年叫老爷、为生活所迫憔悴、充满奴性的闰土的比较,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危害之深。其中《少年闰土》被选录人教版小学语文6年级上。
《阿Q正传》
阿Q是个做体力活的单身汉,他好赌博,又重自尊更多的是自负,以至于也学欺软怕硬,被欺负了却总己的精神胜利法。他自认为是强势家赵家的亲戚,占小尼姑的便宜博得客栈中人的一笑,又学着欺负小D,王胡想赢得点尊严却总适得其反。又想着女人想与吴妈睡觉,被赵家暴打了从此没有工作去尼姑庵偷萝卜……之后进城做了小偷行业回来发了财,不过被人知道了又落迫。最后闹革命时期,赵家被人打劫,阿Q被诬陷为同犯被抓进城去,畏畏缩缩地画了圈认了罪,最后被枪毙。
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造成心理的畸形影响,充满奴性的中国人民和冷漠、无反抗、麻木的封建思想。也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对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端午节》
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个叫方玄绰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表面上上进,清高,孤傲、不肯罢课又不愿去索薪,内心却是道貌岸然地玩着精神胜利法。手里却拿着一本知识分子读的《尝试集》。
《白光》
写陈士成好几次落榜科举后最终因为受不了失败和无人赏识的悲痛,精神异常失足落水。从中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
《兔和猫》
鲁迅通过对可爱的小白兔的和对大黑猫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仗势欺人的强者的憎恶。
《鸭的喜剧》
简短的文字,通过爱罗先珂君想有蛙鸣合奏曲而养了蝌蚪和鸭子,最后鸭子吃了蝌蚪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弱肉强食的道理,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写照。
《社戏》
社戏是看到后来才明白是作者写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追忆,鲁迅的小说看多了总要去思考什么东西有什么意向,似乎这样才符合他的写作习惯。不过小说更多的是通过渲染出一种情结让你读完之后才若有所悟,原来童年是这样美好的啊。当然,那些人物的刻画无不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类的性格特征,是很到位的也是很有现场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