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论永乐帝:他确实激发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佚名 字数:2104 阅读:60 更新时间:2016/06/09

日本学者论永乐帝:他确实激发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有文,有识,有趣——凤凰副刊


公元1402年(中国明代建文四年)盛夏。

酷暑下的明朝首都南京正陷入一场空前混乱之中。受封于抗蒙前线基地北京的燕王,统率数万大军,攻下南京,武力夺取皇位。他发动靖难之役,悍然举兵反叛,攻打侄儿建文帝朱允炆(1377~1402?年),历时四年战事,成为明朝第三代皇帝。

他就是明太宗朱棣(1360~1424年),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的第四子。后来,与他一样出身、由藩王成为皇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1507~1566年)尤其尊崇太宗朱棣,并改其庙号为“成祖”,此后史书多称朱棣为“明成祖”或者“永乐皇帝”。自明朝以后形成了一皇帝一年号、以年号称呼皇帝名号的惯例,“明洪武帝”“清康熙帝”等都是如此。

朱棣是在杀戮与反叛中登上历史舞台的,他的即位实际上是不合法的篡夺帝位。他即位之初,清洗了近一万人,这与其父朱元璋在位期间杀人达十万人没有本质的区别。明朝初期,出现了他们这样两位性格残忍、猜疑心极强、手段残酷的皇帝。但是,在明朝建立之初,他们的杀戮行为与其说是出于本性,不如说是为了强化皇权采取的手段,这样说绝不是为他们辩护。

实际上,洪武、永乐并称,是因为明朝的国家体制是由朱元璋和永乐帝两代皇帝确立的。朱元璋打下基础,永乐皇帝强化了皇权,这已是定论。这话应该所言不虚吧。历来像“太祖”“高祖”等带有“祖”字的庙号,都是授予王朝的开创者的,后来永乐皇帝的庙号被嘉靖皇帝由“太宗”改为“成祖”,这说明后世认为明成祖朱棣与明太祖朱元璋拥有同等地位。

当然,二人是绝不相同的。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以勤俭著称,即便在对外政策上,除了必需的花费,他也是比较消极的。与此相反,喜好排场的永乐皇帝在位期间,相较于内政,他更愿意在外交方面发挥才干,始终贯彻积极的外交政策。声势浩大的蒙古亲征、郑和下西洋等都是在朱元璋时代无法想象的大事业。而从他们的外交政策中可以看出的这种差别,同样也能从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中看出。

例如,谈及在促进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后世对二人的评价很低。正是由他们确立的明朝专制国家体制阻碍了本应顺利发展的中国近代化,使得此后中国被世界远远甩在了后面。可以说,曾经作为世界先进国家的中国由强盛转为没落,就是从他们在位期间开始的。因此,他们二人作为中国社会“负面体制”的确立者,成为“近代”话语体系中被排斥的对象。

但是,对于永乐皇帝的施政政策,也有一部分正面评价。如他的积极对外政策促进了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明朝的安定与发展,也带来了民族间的融合。

在中国国内,即便是从民族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这种看法来肯定永乐皇帝的作为,也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与前面提到的近代化问题都是功利主义的看法,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人对待永乐皇帝的普遍态度。

认为永乐皇帝是民族融合推进者的看法虽说有些极端,但是他的确有时能获得中国人的理解和同情,原因何在呢?这恐怕是由于永乐皇帝推行了积极的外交政策,将中华文化广播于海外,这也是他与其性格极为内敛的父亲朱元璋的最大差异吧。中国人是否意识到这点暂且不论,但永乐皇帝确实激发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在由于现代化的成功而充满自信的中国,自1990年以来,相继出版了不少永乐帝的传记,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但本书并不想从永乐皇帝对现代中国近代化的功罪得失的角度来进行中国史的研究,而是以14、15世纪的中国与周边东亚诸国的关系为轴,重现永乐王朝,客观分析永乐皇帝的作为及影响。同时,在探讨异于欧洲的中国式近代化模式的过程中,尝试冷静地对永乐皇帝的政绩做出定位。

为此,我觉得有必要首先要明确已经对永乐皇帝盖棺定论的中国式世界观、中国式伦理,即完全异于欧洲中心发展史观、世界观的独特的中国式世界观,并最终从中展现出与欧洲不同的中国式近代化模式。在我们将视线聚焦14、15世纪的中国明朝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永乐皇帝毕生追寻的“中华”的内涵。


本文摘自《永乐帝 : 华夷秩序的完成》 [日]檀上宽 著 王晓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如何进行日常学习安排 下一篇:孩子般的男人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