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特殊句式归纳

作者:佚名 字数:2283 阅读:2009 更新时间:2016/06/09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归纳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很多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_)“者“也”式,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至于“者…‘也”或者同时使用,或者只用其一,或者连用,视具体情况而言。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悉”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时,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豫州王室之胄。(司马光《赤壁之战》)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二、倒装句
  
  文言倒装句式可以分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主谓倒装。在感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
  
  例:甚矣,汝之不惠。渭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啦这种倒装古代汉语中并不多。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二: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三: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是“于我有何”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
  
  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
  
  例:“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其中“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中的“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中“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1] [2] 下一页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专项复习:古今异义 下一篇:徐志摩隐藏六层灵魂的秘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