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假期
12月12日 8——12日与同学到悉尼玩了。 这是她从小就向往的地方。记得女儿上小学时家里有本台历,上面印着精美的世界风光图片,那个大贝壳状的悉尼歌剧院也许那时候就在她心里种下了。 她说从机场租了辆日本的花冠车,一路欣赏着田园美景,边走边看边拍照,跑了整整一天。因为心情好,竟然一点没晕车。 晚上住大学时最好的姐妹G家,在国内俩人分别时挥泪相约十年后见面,没曾想一年就胜利“会师”悉尼。G第二天就回国了,把屋子留给她,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以上网,每天传回来一堆照片。 几天来游览了卧龙岗的南天寺、悉尼歌剧院、跨海大桥,欣赏了悉尼夜景,吃了大餐。今晚乘19点多的飞机回布里斯班,而同去的丹丹已经从悉尼回国。 这是她第一次真正的“单飞”,挺自豪的。自己夸口说,以后无论到哪里都没有问题了。
12月15日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以前曾与女儿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选物品特别是那种木制家具的时候,总是千挑万选,不愿意有半点瑕疵,以求完美;但艺术家画一棵大树哪怕是公园里水泥造的“木桩子”,都要有意地弄上几个疤痕,以求真实。 这就告诉了人们一个真理:真实的往往不可能那么完美,太完美了往往让人怀疑它的真实。 由此想到了恋爱婚姻,如果一味追求完美过于挑剔,或者看似某某已足够完美,轻易就去谈婚论嫁,都是很弱智的一种表现!这样能不受伤吗?!
12月18日 从女儿的那些留学生朋友的博客看,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心理问题。 按说这个群体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有条件走出国门见识外面的世界,是不少同龄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来说,好象忧虑和烦恼多于快乐。症结主要来自于前途的渺茫、感情的困惑、岁月的寂寞。 她的一个朋友说:“我们现在经历的一切,被所处的特殊环境给放大了。”可他们为什么单单是把困难和问题放大了十倍、百倍,而对自己享有的优越麻木得没有感觉呢? 这就是现在的孩子,他们生在蜜罐子里,却不知道什么叫甜蜜,幸福指数很低。 比起他们这一代来,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多么容易快乐啊!三分钱的一支新铅笔,会令我们欣喜得跳起来;一毛钱九块的水果糖便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一个小“戏匣子”是我们了解外边世界的唯一渠道。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那么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可从来没有现代年轻人的这些“烦恼”。 真是“小资”啊!简直是 “变修”了! 还好,我的女儿称自己“没心没肺”。她的心理素质还是蛮好的,是“没事偷着乐,有事傻乐和”的那种。 遇到问题会自我调节,这一点比较放心。
12月20日 对于子女感情方面的事情最好不要多干涉——这可是身边不少好朋友的经验之谈啊! 这里分两种情况: 一是你管也没用,他(她)不听你的,你做不了孩子的主,瞎操心,干生气,到最后领回家叫你一声爸和妈,你就得“高高兴兴”地应着,你就得“满心喜欢”; 二是子女很看重你的意见,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她)对一份感情的取舍,这样做也有好多弊端。毕竟恋爱是他们自己谈,将来是他们携手一生,到底是不是适合,就像鞋子穿到脚上,是否舒服脚知道。你看着很适合,他(她)就是“不来电”和“没感觉”,你还有什么办法?更何况父母的理念、价值取向、衡量标准,早就与年轻的一代有着天壤之别了。 父母的操之过急、跟着“起哄”,或者是品头评足、患得患失,都能给孩子以错觉,造成误导。过分的自信,过多的暗示,过早的结论,会给孩子“扰乱”了“视听”,看错了人。 女儿已经是独立的成人了,她有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她有她的标准,把权力给她自己,她的幸福让她自己做主吧!不要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不要那么多的清规戒律,让她放松地、自由地、充分地去选择,该来的自然就会来了。 当然,如果她觉得差不多了,请我“把关”的时候,我还是会很乐意的。
12月22日 又是冬至。 今天这一天啊,从早晨起来就让她哭笑不得。本来想坐火车去打工,到车站一看售票处关门。急急忙忙去赶巴士,可包里竟然没带零钱,便又掉回头准备“斗胆”先上火车再说,因为一旦发现逃票将至少罚款二三百刀。可等她跑过去时,却眼睁睁地看着火车的门渐渐地闭上开走了。然后就给有车的朋友打电话,不是上班的就是关机睡觉的,剩下的几个回国了。乘出租车太贵,坐一次的钱差不多一天的工就白打了,不去又怕人家说不讲信用。怎么办? 她倒是想了个好办法,给老板打电话,说自己什么车都没坐上。老板说:“你等着,我十分钟到。”结果老板亲自开车去接,一路狂奔,刚好正点到达。她好一个嚷嚷:老板接我赶着去打工,这叫什么事儿啊? 中午在餐馆吃了饺子和锅贴,晚上回来还不过瘾,好象跟谁赌气似的,又自己和面、捣馅儿包了起来。谁知下到锅里的饺子一个个涨成了麻团,这才回过神儿来——原来用的是自发粉,就只好掰开皮儿光抠馅吃。 这一个人的冬至饺子吃的是够狼狈的,真是有点五味俱全啊!
12月25日 今天是圣诞节,她盼望了很久的夏天的圣诞节。 从上午就开始包装礼物。中午到戴维妹妹家,晚上去W老师家,光礼物就买了一大堆。穿上那件新买的学院裙,好臭美,像个日本的高中生。 只是赶了这两场圣诞宴会下来,把她累成了一团泥。晚上十点多钟的时候,明明MSN在线却一句话不说。可我在这边着急啊,我要知道你什么情况啊,她那里勉强打出了一句:妈妈我累,让我歇歇吧。 行,有了这么一句我也可以放心睡了,最起码知道她是安全的。
12月27日 直到昨晚上她才倒出空来把圣诞节的全过程给描述了一遍。 澳洲的圣诞节就像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是不请外人到家里来的,除非是尊贵的客人,所以她深感荣幸啊!中午邀请她的戴维妹妹家是一个典型的中上阶层的澳洲家庭,浓浓的节日气氛,豪华的家庭摆设,丰盛的美味佳肴,使她又一次陶醉了。 女主人是一位“圣诞节狂”,家里到处都是精美的圣诞饰物,她说“漂亮到了极点”!先是餐前小点,大家互赠礼物、拥抱、祝福,欢声笑语,温馨而浪漫。接着是正餐,一堆人中就她一个“老外”,再说她是客人可以不下厨房,其他的七位成员每人都做了几道自己的拿手菜。特别是那两只肚子里装满果仁的圣诞火鸡的出炉,香味顿时飘满了整个屋子,女儿说口水早就流出来了。然后是咖啡、水果、布丁……她只好临时放弃了减肥计划,again。 晚上是一大帮子山东籍的中国留学生,聚在W老师家里吃海鲜,喝红酒,然后打“够级”,女儿不会打就唱卡拉OK。如此闹腾法,所以到最后终于撑不住了。 她写的《夏天的圣诞节》一稿,转发到了报社社长的信箱里,正好赶上报纸排版。她借此给家人和朋友们送来了最真挚的祝福。
新年1月1日 看来她这个新年过得真是很好。昨天到叶子的澳洲男朋友家去了,弹钢琴,吃烧烤,半夜开车出去听新年钟声。 露天烧烤(BBQ)是澳洲的一大特色,烤炉就在自家院子里,什么鱼片啊、牛羊肉啊、各种肉串啊、火腿啊啥都能烤。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佐料,难怪澳洲还有另一“特产”——肥婆。但叶子的婆婆是个例外,非常标致的一个美人儿,公爹是个钢琴教师,儿媳妇可以直呼他们的名字。 那种一边烧烤一边有钢琴声传出来的感觉,女儿喜欢极了。当然,她也发现了不同生活习惯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跨国婚姻是没有办法彻底沟通的。你这里觉得人之常情的事,人家根本不理会,有理说不通啊,没办法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