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枭雄袁世凯22
晚清枭雄袁世凯22
其实,袁保恒的去世,对于袁家的影响同样巨大。
要知道,袁保恒是袁家的又一个顶梁柱。他的去世,不仅使袁世凯失去精神榜样,而且使得袁家的经济开始拮据起来。
袁家以往那种大家族聚族而居的日子,此时再也无法维持下去。无可奈何之下,1877年,袁家按照袁世凯父辈的人数分了家。
分到袁世凯手里的,是嗣父袁保庆的一份遗产,总共有三顷左右的土地,还有一些积蓄。
袁世凯虽然分到了这笔还不算小的遗产,然而他同时也得负责全家上下七八口人的衣食住行,还得办好三个妹妹的婚事。
这些家庭琐事无疑让生性豪迈的袁世凯十分苦恼,加上失去了精神榜样,这段时间的袁世凯几乎整天生活得浑浑噩噩。在对前程的极度担忧中,他搬到了陈州居住。
很显然,当时的袁世凯精神上压力很大,十分郁闷。为了排遣愁苦,他开始喜欢上了喝酒和骑马,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愤懑之情。
不过,那段时间里,袁世凯却结识了一位对他的人生相当重要的朋友,这个人就是徐世昌。
袁世凯是怎么认识徐世昌的呢?
原来,在搬到陈州之后,袁世凯觉得没有朋友,就自己出资组织了两个文社,一个叫“丽泽山房”,一个叫“勿欺山房”。
这两个组织虽然名为“文社”,其实就是一帮子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们整天聚在一起喝酒、吟诗、侃大山。
也就是在文社里,袁世凯结识了被他认为是自己一生“兄弟”的徐世昌。
徐世昌虽然后来成为了晚清著名的军机大臣,但当时却只是一个文弱的读书人,正在淮宁县署当私塾老师,等到挣够路费就北上参加科举考试。
不知什么原因,袁世凯跟徐世昌一见如故,两人甚至结拜了兄弟。当他得知徐世昌的窘况后,便慷慨地赠银一百两,资助徐世昌考试。
正是靠着这一百两银子,徐世昌得以来到京城,最终高中,顺利地走入了仕途。然而,就在徐世昌风雨兼程前往北京应考的时候,有些破罐子破摔的袁世凯,此时却干脆什么书都不看,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此时的他,心中已经决定,这是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能中就中,不能中就从此拉倒!于是,他依旧每天喝酒、骑马、写诗,甚至还帮人打起了官司。
可以想象,以这样的状况去考试,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果然,1879年的秋天,袁世凯再次名落孙山。
这一下,袁世凯对那些古典书籍和考试的怒火终于爆发了!盛怒之下,豪迈无比的他把有关科举的书烧了个精光。时年二十岁的他向天发誓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安能龌龌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