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44
清代帝王44
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仍是热河
杂植时花,分置亭榭。游其地者,忽而青枝蓊郁,忽而竹篱茅舍,凿池引水,杰阁高凭,实天理一大观也。河间纪晓岚先生,扈随多年,《滦阳歌唱集》中,尤多讽颂,今不暇杂录矣。维纯庙在庄时,游至苍石,四顾茂林修竹,绿草如茵,清风习习,几不知暑之盛至矣。不觉顾而乐之,笑谓从者一武臣曰:“此地气候温淑,大胜京师,洵无愧避暑山庄也。”某武臣对曰:“诚是。此陛下就宫内言耳。若外间城市极狭,房屋亦小,人民半多蜗处其中,兼之户灶衔接,十倍京师。故民间有谚曰:‘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仍是热河也。’”乾隆愠然,挥之使出,一番清雅,大被扫兴,闻为之三日不快。传者云,该武臣系满人,故未遭祸,若汉人鲜有幸免者。然该满人亦可儿矣。
《所闻录》
高宗赐沈德潜诗
长洲沈宗伯入词馆后,以悼亡假归,高宗赐诗,有“我爱德潜德”句。钱文敏公因赠诗云:“帝爱德潜德,我羡归愚归”,为时传诵。
《郎潜纪闻初笔》卷13
高宗破格嘉惠耆臣
梁芗林相国诗正为户部侍郎时,值封翁七十寿,高宗论赐官诰,又赐以五言近体一首,又赐以“传经介祉”四大字。相国兄林,方以庶常侍养家居,特旨免其散馆,授编修。及相国参大政,一日,上忽语之曰:“汝父明年八十矣。”即日锡以阁部之封。逾年辛巳南巡,封翁迎驾于吴江,上停舟劳问,召见行幄,令二子扶掖上殿,称其多福,赐貂,赐币,赐糍饵,又赐以七言近体一首,又赐以“湖山养福”四大字。封翁既退,偕浙东西士大夫为太后祝于净慈寺,上复赐燕湖上。濒行,又赐相国“台阶爱日”四大字,又赐以白金三百两,为封翁颐养之资。高宗圣孝迈古,是岁适遇慈宁万寿,娥台姒幄,奉以时巡,故嘉惠耆臣,尤为破格。大君之锡类,臣子之显扬,至斯叹观止已。
《郎潜纪闻二笔》卷9
嘉奖巡抚严惩太监
高宗幸滦阳,有随侍太监某滋扰民间。时热河巡检张映沙者,文和相国之族子也。抚以善言,太监愈咆哮。张乃呼隶缚之,立加大杖。直督方恪敏闻之大惊。上章劾奏,帝察其情,谓近臣曰:“非太监恣行不法,若安敢尔。其人殊有家风,朕甚嘉之。”因降特旨,令越七阶擢同知,而太监遣戍矣。
《新世说》卷3
赋诗讽词臣
乾隆时,某词臣奉敕撰墓志铭,误将翁仲二字倒置,坐降通判。濒行,高宗为赋一绝云:“翁仲如何说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从今不许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盖每句末二字均颠倒也。
《新世说》卷7
某僧戏对乾隆帝
高宗南巡,驾次毗陵。一日游天宁寺,闻住持僧某僧不遵清规,因询之曰:“汝有几妻?”僧以两妻对。帝异其言,又询之,则曰:“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帝一笑置之。
《新世说》卷7
圣躬勤政
上每晨起必以卯刻,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时同直军机者十余人,每夕留一人宿直舍。又恐诘朝猝有事,非一人所了,则每日轮一人早入相助,谓之早班,率以五鼓入。平时不知圣躬起居,自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上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鸣暴竹一声。余辈在直舍,遥闻暴竹声自远渐近,则知圣驾已至乾清宫,计是时,尚须燃烛寸许始天明也。余辈十余人,阅五六日轮一早班,已觉劳苦,孰知上日日如此,然此犹寻常无事时耳。当西陲用兵,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
《曝杂记》卷1
圣学
上圣学高深,才思敏赡,为古今所未有。御制诗文如神龙行空,瞬息万里。平伊犁所撰成太学碑文,属草不过五刻,成数千言。读者想见神动天随光景,真天下之奇作也。寻常碑记之类,亦有命汪文端具草者,文端以属余。余悉意结构,既成,文端又斟酌尽善。及进呈,御笔删改,往往有十数语只用一二语易之,转觉爽劲者,非亲见斧削之迹,不知圣学之真不可及也。
《曝杂记》卷1
其二
上每晨起,即进膳。膳后,阅部院所奏事及各督抚摺子毕,以次召见诸大臣,或一人独见,或数人同见,日必四五起。最后见军机大臣,指示机务讫,有铨选之文武官,则吏、兵二部各以其员引见。见毕,日加已,皆燕闲时矣。或作书,或作画,而诗尤为常课,日必数首,皆用朱笔作草,令内监持出,付军机大臣之有文学者,用摺纸楷书之,谓之诗片。遇有引用故事,而御笔令注之者,则诸大臣归遍翻书籍,或数日始得;有终不得者,上亦弗怪也。余扈从木兰时,读御制《雨猎诗》,有“著制”二字,一时不知所出。后始悟,《左传》齐陈成子帅师救郑篇“衣制杖戈”注云:“制,雨衣也。”又用兵时,谕旨有朱笔增出“埋根首进”四字,亦不解所谓。后偶阅《后汉书•马融传》中始得之,谓决计进兵也。圣学渊博如此,岂文学诸臣所能仰副万一哉?余直军机时,见诗片乃汪文端、刘文正所书,其后刘文定继之。由诗片钞入诗本,则内监之职。迨于文襄供奉,并诗本亦手自缮写矣。(御制诗每岁成一本,高寸许。)
《曝杂记》卷1
皇子读书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赵翼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以之临政,复何事不办?因忆昔人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如前朝宫庭间逸惰尤甚,皇子十余岁始请出阁,不过官僚训讲片刻,其余皆妇寺与居,复安望其明道理、烛事机哉?然则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曝杂记》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