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臣——左宗棠7
清代大臣——左宗棠7
左宗棠之见憎士论
宗棠晚岁诋?"曾国藩,遂见憎士论。然其立功万里外,西北敉平,虽汉班超何以加焉。当初议出关,廷臣什家谓不然,李鸿章阻尤力。而时逾四年,即奏大功,宜其以勋绩夸众。今蒙、藏皆叛,而圣武神文之项城一筹莫展,然则学子后生可勿遽讥古人矣。甚畏其妻,终身不敢置姬妾。初被诬,几陷诏狱,赖郭嵩焘得免,遂总师干。而其后竟假厘捐事,劾罢嵩焘,正士讥之。自西域还朝,后归里,尝告人:“湘绮(王运)不当与执敌体礼,更不当诋其过行。”湘绮闻而贻之以书曰:“运方怪公不以师礼见待,恶愿自下公,又以往者颇议曾(国藩)、胡(林翼),人以为好诋?"也,而不知人非曾、胡,因不屑论列也。”宗棠得书甚愠,遂不复通缄札。(按:宗棠有一妾)
《近代名人传》卷中
俭德
军兴以来,各路统将在兵间数年,往往咸致富有,满载而归。公独一钱不苟取予,所得犒赏,悉与将士共之,营中悦服。尤能以身作则,自奉甚俭,衣惟布絮,即遭朝祭大典,亦但服呢羽而已。有新选县令,华服来谒,公终不令到任,曰:“吾民脂膏有限,何堪供彼睃削乎。且牧令为亲民之官,事必躬亲,恐污彼衣,殊为可惜也。”一时属吏争尚朴素,官场风俗为之一变。公励刚介之操,自号“忠介先生”。胡文忠公(林翼)尝与人言谓:“公一钱不私己,不独某信之,天下人亦皆信之也。”
《左宗棠轶事》
塞上献诗左文襄
清左宗棠经略西域,出嘉峪关时,沿途插柳,初不过为志归途也,而积久成阴,风景一变。有湘人游士某谒公于塞上,献诗云:“大将征西久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公大击节,优礼待之。有才爱才,于斯愈信。
《清朝野史大观》卷10
左文襄联语
先外祖巴陵刘湘浦先生,讳树森,弱冠以刑名学游幕秦中。历佐诸节使幕四十余年,为文章宗法柳州,简练峭洁,奏牍之文,一时无两。每遇极繁赜琐屑之事,他人数十语所不能尽者,先生辄以数语了之。而曲折奥舕,无不毕举,以是名动九重。咸丰中,曾卓如中丞望颜入觐,文宗曾以先生名垂询,士论以为至荣。先生之薨也,左文襄以一联挽之曰:“约秦法三章,弱楚材一个。”联长盈丈,作擘窠书,字径几二尺许,为文襄生平极得意书。有劝诸舅氏以此泐诸墓门者,以尺度过长,竟不果。
《春冰室野乘》卷中
腹中满贮马绊筋
左文襄公体胖腹大,尝于饭后茶余,自捧其腹大笑曰:“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一日,薄暮,顾左右曰:“汝等知我腹中所贮何物乎?”或曰:“满腹文章。”或曰:“满腹经纶。”或曰:“腹中有十万甲兵。”或曰:“腹中包罗万象。”文襄皆曰:“否,否。”忽有小校出而大声曰:“大帅腹中无他物,皆矢耳。”文襄有喜色,曰:“斯言近之矣。”言未已,又有一校曰:“将军之腹,满贮马绊筋耳。”文襄乃拍案大赞曰:“是,是。”因拔擢之。盖马绊筋,草名,湘人呼牛所食之草为马绊筋。文襄素以牛为能任重致远,尝以己为牵牛星转世。曾于后园凿池其中,而左右各列石人一,肖织女与牛郎状,并立石牛于旁,隐寓自负之意。及闻小校言适与其夙志符合,故大赏之也。
《清稗类钞•诙谐类》
入朝为诸大臣所侮弄
昔左文襄罢西师而入朝也。愤纲纪之不举,盛欲有所整顿,朝中诸大臣颇相忌畏,而未有以相制。已而察知议政王意亦不愿,于是遂群起侮弄之,或举其可笑之端编为小诗,转相谐谑。缘左侯不习于陈对。其初陛见也,慈圣劳苦之,且曰:“汝在外久,今在京须早起,想不便。”左侯操湘音对曰:“臣在军中五更时便须弄起来。”诸人遂皆举此为笑。左又谓诸寅僚曰:“吾之妾善为盐斋,虽乡味颇可口,翌日当遣人分致,乃仅各馈少许耳。”诸人编诗亦遂入之。又左体肥,每当治事之处,喘息殊甚。诸臣伪为恭谨,相共扶掖,其实以为弄资也。又诸臣知其欲研究诸务,任其自行料检。左顾此则失彼,举端则不能竟委,数日茫无头绪。已而两江总督缺出,遂简放左公督两江云。
《清朝野史大观》卷7
文襄将略
左文襄征回,凯旋入关,顿军某所。安札甫定,文襄忽传令拔营前进。时兵弁惫甚,欲稍休息,猝闻此令皆不欲,诸总领入帐白状。文襄怒曰:“吾即起马,有敢后行者以军法从事。”众怨恨勉行。行数小时,文襄问已行几何。帐下白言,离前驻军所已四十里。文襄复下令安营。稍顷前途来报云:前驻军所忽被轰炸,全营营地顿成巨坎,于是全军皆大惊服。将领皆入谢,且问所以先知之故。文襄曰:“吾甫驻军时,忽思叛回虽暂弭首,然出于勉强,非诚心归化也,必甚憾我,阴图报复。吾所驻地彼必预算及。且吾静听更鼓,地下若有应声,如中空者然。故令速避。然明言又恐后不验,故不能不以威迫耳。”将领咸惊叹以为神人。
《清朝野史大观》卷7
左文襄俊辩
左文襄大拜,至翰林院受职。诸翰林意存蔑视,文襄危坐清秘堂中,曰:“适从何来,遽集于此?”诸翰林肃然起敬。已而请书匾额,文襄大喜,谓:“诸君皆擅长八法,今乃推一粗鄙武夫作此,足征引重之心,遂有入学蒙童乍临影帖为塾师所激赏动笔加圈之乐。”诸翰林皆服其俊辩。盖左以举人补赏检讨,为入阁地也。既官东阁,往往一人在室中摇首自语曰:“东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清稗类钞•才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