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御膳”也不轻松
吃“御膳”也不轻松
今天,人们在节假日或双休日品尝一下"宫廷"美味,甚至吃上一顿"御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想当年,即便是皇亲贵族,吃顿"御膳"也不轻松。
曾经跟随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张挺,有个雅号叫"伴驾王"。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当年陪同皇上吃饭的情景时写道:"那天是我第一次和溥仪一起吃饭,是他把我留下'进膳'。不知是皇上的御膳太丰盛了,还是我当时太饿了,反正我是狼吞虎咽,专拣好的吃。一旁的随侍几次向我摆手使眼色,我都只当没看见。事后随侍告诉我,皇上是很少同别人同桌进膳的,一些皇亲国戚能得到皇上赏赐的一两盘菜,就已经深感'皇恩浩荡'了。按宫里规矩,御膳端上来后,随侍报菜名,再取出盘内的银片让皇上过目,以确认无毒。在皇上没有先动这盘菜前,同桌的任何人都不能吃。"
皇帝吃饭的第一道程序是"传膳",即说明今天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吃什么;然后是"进膳"。在这两道程序中间,还需要"尝膳",即先由太监用银牌试试饭菜是否有毒,再由太监亲口尝试,确认无疑后方才送上。
据说,溥仪用饭在东暖阁,饭菜摆三四张八仙桌。菜有六七十种,由御膳房做。另有四位太妃送二十几种家常菜,米饭三四种,小菜十几种,粥有五六种。宫内流传"吃一看二眼观三",即形容饭菜之多。
清代宫中的"御茶膳房"是管理宫廷膳食的机构。内膳房下设荤局、素局、点心局等,专管皇帝、皇后、妃嫔的日常膳食;外膳房承办部分筵宴以及为值班大臣、侍卫等备膳。
清代皇宫紫禁城的膳食标准划分得极其严格。据《清稗类钞》记载,皇帝三顿饭都由御膳房掌管,山珍海味等菜谱,都要一一写在一只牌子上,"常品如鱼、鸡、羊等,每膳皆具,必双,御膳房主之。"若无特别旨意,任何人都不能与皇帝同桌用膳。皇太后、皇后及妃嫔们,一般都在本宫用膳,皇后的膳食不得超过皇帝。但慈禧晚年时,每顿饭动辄一百二十几样菜,外带时鲜果品,已是大大僭越了祖规。
清代宫内的规矩十分严格,连皇帝、皇太后也不能随意在饭桌上表现出自己"喜欢吃什么";即使对于他们自己非常喜欢吃的菜,也要严格遵守"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据说这样是为了防止有人在饭里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