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小典故
饮食小典故
宜昌三游神仙鸡
三游神仙鸡,是湖北宜昌市一道传统菜,系选用肥嫩仔鸡为原料,经宰杀治净后,以整鸡置砂钵用多种调味料腌渍,再加高汤及香料、冰糖等调料烧沸,然后移小火(火靠)至汁浓鸡熟装盘。色亮香醇,原汁原味。
相传,三游神仙鸡的得名,源于宋代“三苏”。早在北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从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县)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被三游古洞的险峻所吸引,遂备上酒菜到此一游。对酒吟诗,胜似神仙。后人为了借以扬名,便将“三苏”所食之鸡菜命为“三游神仙鸡”。后来南宋诗人陆游,在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亦慕名登三游洞,还汲水煎茶并题诗于三游洞石壁。传说也曾品食过“三游神仙鸡”美肴。而今,三游神仙鸡更加美名远扬。
宫廷小吃典故
小窝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仓惶逃往西安。途中,有一天慈禧饿极了,叫人去找吃的。当差的找来一个大窝头。慈禧几口便把窝头吃完了,连说好吃。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有一天又想起窝窝头,就让御膳房给她做窝头吃,御厨不敢给她做大窝头,于是把玉米面用细箩筛过,加上白糖、桂花做成栗子大小的小窝头。慈禧吃了说,正是当年吃过的窝窝头。
豌豆黄芸豆卷
有一天,慈禧在静心斋歇凉,忽听大街上有铜锣声。慈禧问是干什么的?当差的回答说是卖豌豆黄、芸豆卷的。慈禧让当差的把那个人叫进来,那个人说:敬请老佛爷尝尝这豌豆黄、芸豆卷,香甜爽口,入口即化。慈禧尝过后说好吃。于是就把这个人留在宫中,专门为她做小吃。
肉末烧饼
相传有一天夜里,慈禧做了个梦,梦见吃夹了肉末的烧饼。第二天早膳时,果然上的是肉末烧饼。慈禧一看和梦中吃的一样,心里非常高兴,说是给她圆了梦。问是谁做的烧饼,当差的说是御厨赵永寿。慈禧当即令人赏给赵永寿一个尾翎和二十两银子。从此,肉末烧饼作为圆梦的烧饼流传了下来。
以月命名的名菜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国不仅有许多以月命名的景点,引人入胜,而且也有不少以月命名的地方名菜,脍灸人口。
乌云托月山东名菜。是以紫菜与荷包鸡蛋做成汤,称“乌云托月”。这是孔府的一人一小碗的汤菜,在宴席上是口汤碗的一种,又叫进门点心,有时也可做成大汤碗。
乌龙赏月西安清雅斋饭店创制的清真名菜。是以海参和鸡肉为主料精制而成。此菜选料精良,造型雅致,鲜香味醇。
半月沉江厦门市南普陀寺素菜馆的一道名菜。用面筋、香菇、冬笋、当归等原料烹制而成。此菜原名叫当归面筋汤。1962年冬郭沫若在此用餐,见该菜造型奇特,改名为“半月沉江”。
群虾望月沈阳名菜。此菜是将鸡蛋皮用碗扣成圆月放在盘中,然后将烤成红艳艳的10只大虾,把虾头朝向“月亮”,摆在“月亮”四周即成。此菜红黄相配,甜咸适口,滑嫩鲜香。
四星望月江西兴国的传统风味名菜。此菜是以一尾活草鱼、米粉等烹制而成,成菜后,四周配以四个小碗菜。此菜原名叫兴国米粉鱼,1929年4月,毛泽东来到了兴国,品尝后改名“四星望月”。
洱海映月是云南的“风花雪月”的四道名菜之一。“洱海映月”,菜式构思奇巧,菜盘中有一泓碧水,水中飘荡着彩云。在彩云中,则有一轮金黄圆月在飘浮、转动。原来,“碧水”是精心调制的菜汁;“彩云”系肉馔和蛋白;“圆月”是鸡蛋黄。
月映蛟龙是新疆伊犁地区的名菜。这道菜为“海马炖鸡蛋”。一次,左宗棠举筷品尝,问是什么菜。厨师请大帅赐名。左宗棠略作沉思,低头看盘中海马如游龙在月宫中,抬头窗外,一轮明月在天,脱口而出道:“月映蛟龙”。从此,这道极有特色的菜便流传了下来。
皎月香鸡据载,赵匡胤与棋友陈平两人对饮,赵吃得非常香,问:“老弟,此菜唤作何名?”陈平答:“此菜尚未取名,还望胤兄赐予。”赵走到窗前,指着月色说:“你看,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美丽皎洁,我看就叫‘皎月香鸡’吧”。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特将此菜选入宫中,并流传至今。
此外,以月命名的菜还有龙游月宫(鸽蛋鳝鱼)、月宫仙女(鸽蛋菜心)、花好月圆(虾仁鸽蛋)、海底捞月(海蜇鸽蛋汤)、明月鸭松、会崎松月、月映玛瑙等等,也都是一方的名菜。
将错就错成名菜
有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并非某个高厨或名人贤士精心制作的,而是由于机缘的巧合,名菜往往在“错中成”。
龟汁狗肉:传说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常到其以宰狗为业的娘舅处“揩油”,娘舅赶之不去,甚为厌恶。一次娘舅忍无可忍,便拉起了吊桥,下了逐客令。谁知刘邦并不死心,骑上一只大乌龟泅水而过。娘舅一口恶气无法出,将大乌龟杀了,扔进狗肉锅里。没想到狗肉出锅后让人口涎大流,龟汁狗肉便由此而来。
佛跳墙:这是御膳掌勺人卷铺盖前的最后“佳作”。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勒令厨子若再做不出口味翻新的菜肴就扫地出门。厨子苦叹山穷水尽,作好了卷铺盖的打算。最后一次掌勺时,他索性将素鲜各色菜料“一锅端”,在烹调上使出浑身解数。岂料这锅菜异香扑鼻,引得隔壁修行多年的老和尚爬墙张望。因此而保住了饭碗的厨子就把这道菜叫做“佛跳墙”。
东坡肘子: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东坡。苏东坡向有美食家之名,不仅自己反复炮制,还向亲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干菜鸭子: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见江南水乡鸭子满湖,顿生尝鲜之意。而此时已近晌午,厨子情急生智,撒了一把干菜和鸭子一道烹制。鸭子身上的细毛被黑乎乎的干菜一裹,难辨真假。乾隆皇帝吃后大赞味道鲜美,一道名菜也就诞生了。
冰糖莲心羹
春秋末年吴越相争,越王勾践大败,作为人质在吴受尽凌辱。获赦回国后,起用范蠡为相国,决心东山再起,报仇雪耻。范蠡献计,一面用金帛美女迷惑吴王,一面生聚教训,富国强兵,伺机再起。勾践同意后,便派范蠡出发寻找美女。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范蠡在诸暨苎萝山下的浣纱溪边果然发现了为寄托三年前亡国之耻而穿孝的美女西施。在他的说服下,西施接受了越王之命,愿意离开故土去吴,洗雪“会稽之耻”。范蠡亲自护送她前往苏州。
行行复行行,谁知走到嘉兴南湖,体质柔弱的西施竟病倒了,龙船只好在这里停泊。范蠡一面传医诊治,一边煎汤送药,不敢怠慢。一个月后,西施病体仍未复原,范蠡心里十分焦急。这时,忽见一个丫头采来几支莲蓬,说是莲心可治姑娘的病。范蠡大喜过望,立即剥了莲实给西施吃,姑娘吃后觉得很受用,胃口渐开。又有乡人来说,用莲子煮烂成羹,加上冰糖,常吃可以补脾养心,清热泻火,有利西施姑娘的病体。范蠡依言,煮成冰糖莲心羹,每天早晚让西施吃下去,果然不久便康复上路了。
范蠡高兴地慨叹道:“冰糖莲心,连着西施姑娘爱国爱乡的玉洁冰心啊!”从此,冰糖莲心羹便成了杭、嘉、湖和苏州民间一道著名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