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话经典(先秦时期第九节)

作者:佚名 字数:832 阅读:15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趣话经典(先秦时期第九节)

第九节: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澹台灭明的武城(今属山东省德州市)人,字子羽,他的年龄比孔子小39岁,求学到孔子门下,想侍奉孔子。孔子收徒之时,澹台灭明走到孔子的跟前以后,孔子抬眼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个澹台灭明长相实在是太丑陋了,不仅相貌丑,而且他的体形也七扭八歪不端正。所以孔子当即断定,这个澹台灭明没什么大的出息,不过孔老夫子还是很厚道的,心想人家既然求上门来了,就让他跟着学吧!但又觉得整天看着个丑人,心里难免不爽,就免了让他随在身边侍候的工作。就这样,澹台灭明因为貌丑的原因,最终失去了在身边侍奉孔子以求教的机会,他在这里跟孔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掌握了孔子学问的大义后就回去了。虽然澹台灭明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但他回去以后却脚踏实地地领悟和实践了孔子的仁德理念,他处事光明正大,不存偏私,宽谅别人无心的过失,却对自己的品德严格要求,不是为了公事的话,从来不登公卿大夫的门。在布道的行动上,他也以自己的老师孔子为榜样,一直游历到长江一带,传授孔子的仁德思想,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奉他为老师,向他悉心求教。而澹台灭明却要求自己更加严格,无论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或是给予别人些什么,又或者是他离弃某一个人,愿意趋就某一个人,都是从堂堂正正的德义之理出发,可谓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澹台灭明修心养性,传布仁德的名声,很快在四方诸侯之间传开了,愿意追随他的门人弟子越来越多,在他去楚国讲学时,跟随他一起去的弟子超过了300人。孔子听说后,不由感慨地说:“我当时以貌取人,真是失之子羽啊。”这就是成语典故“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来历。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中国各个朝代的边塞诗赏析 下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先秦时期第十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