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八节)

作者:蒋志华 字数:1754 阅读:30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八节)

第八节:范仲淹割齑划粥终建功立业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大家都很熟悉的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范仲淹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范仲淹的祖籍以前在陕西,后来才到了江苏吴县。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八月初二,范仲淹在这里降生。范仲淹不到3岁的时候,父亲范墉因病去世了。他的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悦,在朱家长大成人。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他遍读不懈的精神,给这里的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过了差不多3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隐秘。他惊谔地发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树门户,待将来卓然立业,再接母归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23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睢阳区),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齑(ji)画粥”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吃的食物非常的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又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自己在那里吃粗茶淡饭,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您这样真的让我们这些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我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啊!”一旁的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这一番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当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之职,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伟人。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七节) 下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九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