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六节)

作者:蒋志华 字数:2819 阅读:33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六节)

第十六节:苏轼学老农做“东坡居士”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宋代文坛上皆享有盛名,被后人称之为“三苏”,还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若从学问这个角度来看,苏轼算不上是一个很严谨的学者;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苏轼却是一个变通的能手。虽然后来苏轼在文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坎坷多舛。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北宋仁宗嘉韦占二年(1057),年仅21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苏轼的母亲病故了,苏轼立即与父亲、弟弟回乡奔丧,并在家守丧两年。继母亲去世以后,苏轼接着又经历了丧妻、丧父之痛,仅仅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签判。接着,王安石变法,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力主渐进,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新党的不满,他们常常想办法孤立苏轼。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元月,苏轼被任命为杭州通判,此后辗转到密州、徐州和湖州。后来,新党中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多方营救,苏轼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但是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苏轼在黄州待了四年,这一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为了糊口,他不辞劳作,情愿做个躬耕自给的农夫,也不受他人的怜悯。苏轼的好友马梦得曾替他在东城门外请领了一处荒弃的营地耕种。苏东坡一向爱好白居易的诗,当年白居易作忠州刺史时作有一首《东坡种花诗》,而忠州、黄州皆是他们的谪地,且都是在城东,所以苏轼就给这块土地称之为东坡,从此自号为“东坡居士”。黄州的生活对于苏轼来说变成了一种享受,他在此地交游,读书作文,以豁达的心境享受着这里的田园之乐。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宋神宗手诏苏轼改任汝州团练副使,诏中有“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句子,苏轼看了既感动又欣喜。不久神宗驾崩,新皇帝登基,小皇帝赵煦年方9岁,由祖母高太后摄政。在治国上,高太后倾向于保守派,反对变法,她对于苏轼的才华也颇为赏识,于是就召苏轼回京,到任五日以礼部郎中召还京师,很快升迁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成为官居三品的翰林学士,负责起草诏书,即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轼达到了他一生仕途的最高峰,也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但在政治上,苏轼既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派,也不入司马光的保守派,可谓是两派的共同敌人,这一次自然在劫难逃。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他在这里学习佛经,吟咏创作,支撑他的无疑又是他的达观和洒脱。绍圣四年,一些反对派看到苏轼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于是,苏轼再次被贬为琼州别驾,安置于昌化军,也就是儋州,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即所谓的“天涯海角”所在地,这里可是历代贬官的最远的地方。可是苏轼在此依旧活得丰富多彩,更为可喜的是他的创作在此时也极为丰富。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驾崩,年仅24岁,即位的是宋徽宗,向太后垂帘听政。向太后也是倾向于爱戴元丰老臣的,于是流放边地的许多人接诏内迁,当时有人作诗日:“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苏轼也是在这次的召还之列,年过花甲的苏轼得以生还,自然感慨万千,他与苏辙决定聚首常州。不幸的是,他在到达仪真的时候染病,坐船来到常州后,仍不见好转,而且病情日益加剧,后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七月二十八日病逝,终年66岁,死后苏辙遵遗嘱将其葬于汝州的峨眉山。总之,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然而,在我们的印象中,苏轼决非那种悲悲切切、顾影自怜的落魄者,而是一个豪迈洒脱、个性鲜明、开一代风气的大作家。确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苏轼尽管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却始终在追求人生的价值和个性的张扬。这首先取决于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忧国忧民的精神,乐观开朗的胸襟,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而这一切,都倾注于他终身不怠的文学创作之中。虽然一生命运坎坷,事业屡遭不顺,但是他却从不气馁,也不放弃,在逆境中却写出了很多传诵至今的豪放派诗词,表现了他变通的做人原则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在临终之时,苏轼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话中充满了自信与达观,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执著而善于变通,独特的思维和人格,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始终如一保持着自己,未曾有所改变。而今天我们吟读苏轼之诗、之文、之词,品味其书画,再看他得意或者贬谪之时的所作所为,可以得到很好的启迪。如他那首更加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该词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吟诵这壮美的词章,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得亦不喜,失亦不忧;顺境思危,逆境亦乐,才是我辈应有的变通处世之道。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五节) 下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七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