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八节)

作者:蒋志华 字数:1119 阅读:32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八节)

第十八节:苏轼苏辙兄弟的中药保健法
     苏轼是宋代大文豪,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官至尚书右丞,直到晚年仍身体康健、才思敏捷。他对食疗养生颇有研究,著有《苏东坡养生集》传世。苏轼钟情芡实,以为食疗佳品。芡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益精等作用。《神农本草经》载,芡实“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苏东坡极喜欢吃芡实粥(又称鸡头粥),常下厨自煮之,经常服食,并称芡实粥“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另外,苏东坡吃芡实别出心裁,尚有一法,即取熟的芡实一粒,剥去外壳,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下咽,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身体保健很有效。北宋著名史学家刘贡与苏轼是好友,有一天,其父请苏轼等文人学士喝酒,苏轼的弟子有事找他回家,苏轼便起身告辞,此刻刘贡父正喝得高兴,意欲挽留,笑日:“幸早里,且从容”。苏轼不假思索地答道:“奈这事,须当归”。在座宾客们听见这般对答,都纷纷称赞两位才智过人,出口成对。原来,刘贡父的出句表面意思是时间还早,不要着急,但实际这六字中却包含了三味水果和一味中药,即杏、枣、李和苁蓉(一种中药,寄生植物,本身无根)。答句的本意是怎奈这事,必须我回去处理,妙的是其中六字也含三果一药,即柰(苹果之一种)、蔗、柿和当归(一种中药)。苏辙在文坛上素有盛誉,在食疗方面也颇有造诣,说起来挺有趣味。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延医而治,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服药而不能愈。32岁那年,经名医指点,以食疗病,始食茯苓,一年诸疾皆痊。此后,苏辙对食疗情有独钟,对茯苓的食疗作用赞以诗曰:“解急难于俄倾,破奇邪于邂逅”。他还作《服茯苓赋并引》,其中说:“松脂流地下为茯苓,茯苓千岁,举则为琥珀。可以固形养气,气而却老者”。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甘平,心脾肾经。约在公元2世纪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指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七节) 下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宋元时期时期第十九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