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115

作者:叶春声 字数:1004 阅读:5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115

许驸马府坐北向南,占地24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方正规矩,结构严谨,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宅院。其中主体建筑三进五间,面阔418米、进深482米。主体建筑采用五柱穿斗式梁架,夯土墙。前座建有抱厅房,中厅东西围屋则带有护厝,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的格局,而第一进与第三进之间还建有通廊,后面则建有横贯全宅的后包“御书楼”。许驸马府的屋顶为硬山顶,倾角小于20度,出檐平缓。这与明清时期潮汕民居屋顶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据说是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如果从营造方式方面去考虑,这种小倾角屋顶,大概是原来采用蝴蝶瓦砌盖方式。在铺盖瓦顶时,不使用胶结材料,第一层底瓦直接铺架在两桷之间,凹面朝上;第二层瓦将凹面朝下,覆盖住两行底瓦间的接缝。这种屋顶,就叫做蝴蝶瓦屋顶。蝴蝶瓦屋顶的透气性强,能防止梁木受潮腐朽,为南方民居所常用。到近代客家围屋的瓦顶还采用这种形式。采用这种营造方式,屋架不能太斜,否则瓦顶受大风雨或其他外力影响,容易发生倾泻的危险。明清时期的潮汕民居屋顶的营造采用灰沙土做胶结物,瓦片粘连结实,倾角也就可以大些。风格的差别也许能说明许驸马府的建造时间确实在明代以前。
  许驸马府门簪为木制圆形,门槛较高。柱子多为圆木柱,门墙柱础均置于石基上。第二进厅前的拱斗有简单的卷云雕刻装饰,与明清时期潮汕大型民居的装饰风格有很明显的区别。整组建筑群装饰手法古朴生动,具有宋代住宅建筑的传统特点,是岭南乃至全国罕见的宋代建筑。
  据说也就是从许驸马府开始,这种带护厝的“府第式”民居逐渐在潮汕地区流行开来,后经元、明、清而渐趋稳定与成熟,如明崇祯年间所建的潮州黄尚书府,就是与许驸马府建设格局十分相似的“府第式”民居。而这一格局到了清代末期,也最终演绎成潮汕地区“驷马拖车”式的建筑模式。
  1981年许驸马府列入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潮汕民俗大典114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116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