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户八百八町:江户风俗和民俗7
大江户八百八町:江户风俗和民俗7
维系百万都市大动脉的水上交通
便财船与各种河船为各地提供着生活物资
从船只到木筏都对水上运输起到了巨大作用
江户人的日常必需品,除了理所当然排在首位的大米外,酒、油、纸、棉花、蜡、石材还有柴鱼片等几乎也都是用船运进的。这些船只中除了从遥远的西国、东北等地来的大型便财船(内海的千石船)外,还有从关东一带通过利根川及荒川水系,把木炭、席子、蔬菜、味噌等运到江户来的小船只,和从相模滩、房总半岛运送鲜鱼的押送舟。这些押送舟从千叶县的仁右卫门岛到房总半岛南端的日本桥鲜鱼市场,平均五天往返一次。
木筏也加入了运输的行列。它载着从秩父(埼玉县秩父地区)一带砍伐的木材,通过入间川水系进入荒川,再顺隅田川而下,最后运往深川的贮木厂。用木筏搬运的除了屋顶用木材和木桶用原材料的木板,还有木炭以及新鲜的时令蔬菜,等等。
在江户接受各地物资的同时,也有譬如用来做肥料的干沙丁鱼等大批商品从江户运出。在深川的小名木川沿岸,有一个叫铫子场的干沙丁鱼专用集散地。产于九十九里滨的干沙丁鱼先收集于此,然后再通过便财船运往关东各地及大坂的干沙丁鱼代售点。
◇用五十一小时横穿江户与大坂
往返于江户与大坂间的被称做“菱垣回船”和“樽回船”的便财船,究竟有多大呢?
最初的便财船装载量约为五百石(排水量75吨左右),配有桨,靠人力和风力前行。到了十七世纪末,桨逐渐消失,扬帆行驶渐成主流。其外形也逐渐大型化,装载量扩大为一千石。到幕府末期,还出现了装载量为两千石的大型船只。
据记载,在当时若为迎面六十度的逆风,便财船就能直向前行。故可以说,其性能已不亚于现在的帆船。一艘装载量为一千八百石左右的便财船的船头,会有二十余人进行操作。
另据天保六年(1835年)的记载,从上方驶进江户的便财船,菱垣回船和樽回船加起来一年间共计九百四十艘。按平均每艘的装载量为一千石计算,共运载了约九十四万石(14万吨)的货物。
十七世纪末,一艘便财船在江户及大坂间航行,单程大约需要一个月。但到了十八世纪末,就缩短为半个月。据安政六年(1859年)十月十五的记录,从大坂的安治川口出航的一艘菱垣回船,到达江户湾的入海口浦贺只花费了五十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