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38
怅望山河38
奥林匹克公园里小屋的楼顶,是遥看“鸟巢”与“水立方”的好地方,可这里维持水面和绿化成本很高啊。
两年前,圆明园湖底修防渗工程的争论,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反对者认为这完全改变了湖泊的自然生态,把它变成了一个“塑料盆”。坚持硬化湖底,铺防渗膜的“硬道理”是,不铺设防渗膜,圆明园的水面将会干涸。
北京西北海淀中关村圆明园一带,曾经湖沼河网密布--这也是海淀这个地名的本义。晚明时期袁中道记述这一带的景色:“西直门北十余里,地名海淀,李戚婉园在焉。亭台楼阁,直入云霄。奇花异草,怪石美箭俱备。引玉泉流水入清渠,可数里,泛大楼船其中,宛似江南。”“至西苑……见西湖之水,澄湛晶莹,新蔳翠色,冷冷照人,宛似江南。”(袁中道《游居杮录》)游记中所说的西湖,大概是指现在的颐和园、圆明园一带。能“泛大楼船”,可见引水的河渠相当宽阔。
地下水位高,湖水丰盈的海淀,现在却有干湖之虑。而在“高地”上开挖出来的这个北京最年轻的湖泊,最让人担心的依旧是水源问题--据说现在用的是净化后再利用的中水,这自然是好,100元的门票可以维持,但从长远看呢?
从环境和生态方面,北京闻名世界的,大抵是沙尘暴、大气污染和严重缺水--都与水有关。
环京津地区缺草少树,还有蒙古高原的沙碛与荒漠化扩展,导致沙尘暴频发。冬季,北方落雪降水多少,决定了春天沙尘暴频次与强度。入夏,草长地绿,沙起尘扬的日子就少了。--尽管奥运会期间,有几个外国运动员,戴着拉碾毛驴式的黑口罩,下飞机后招摇地走过海关,以吸引聚集在候机厅里的媒体记者的注意。--但黑口罩总得摘下,嘴脸总要露出。说实在,北京空气经过几年治理,工业和民用煤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况且还有汽车按牌照尾号分单双号上路,空气质量好转确是事实。
北京灰蒙蒙的天空,虽说与污染、汽车尾气、扬尘有关,但其显现多半还是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阴霾天气。不好治的是空气中的扬尘,总有一些时日,地燥风劲,黄尘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