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60

作者:朱幼棣 字数:942 阅读:0 更新时间:2016/06/09

怅望山河60

有些历史人物不可辱没。陈永贵是村里的好带头人。几眼窑洞的坍塌,不会击溃一个几百人山村带头人的理念,他深知一场豪雨对山坡上的旱地来说,意味着秋后粮食的丰收。他聚起失散的人气,坚定信念,发动群众,扶起倒伏的玉米,补种上大秋作物。他心中有数,土地已经被浇透了。--如果遇上旱灾,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施展不出。
  陈永贵发出豪言壮语,救济不要,交国家的公粮不减!--果然,这一年取得了大丰收。大寨人承领天时,得到了属于自己一页的光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行山上的陈永贵比毛主席在行。
  毛泽东出生在农村,但他从青年时起就是个革命家,并不谙农事。
  大灾荒发生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食堂解散,农村退到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邓子恢甚至还提出来要“包产到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打不下去了。毛泽东心里一直很郁闷,看法也多有摇摆,但总的认为这是倒退、资本主义复辟。
  以政治家的眼光,毛主席发现了陈永贵和大寨典型的价值。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时,陈永贵被请到北京,进了中南海。宴会时,毛主席用温软的手,把这个头系白毛巾的农民拉在自己身边坐下。如此殊荣,陈永贵自己也不曾料到,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此后,轰轰烈烈的全国“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在全国开展,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向荒山进军,“大寨田”成了革命名词,层层修建,直到山顶。--1988年长江大洪水后,一些过于陡峭、坡度达到五六十度的“大寨田”,才逐渐退耕还林。
  --2007年秋天,我来到鸭绿江边,水流清澈。两国边界经过几次调整变动,有些地方交错曲折,分辨不太清楚。一起前行的地方朋友说,这好认,哪个山头没树没草,光秃秃的,哪座山头开荒、梯田坡地都挂到了山顶上的,一定是朝鲜领土。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怅望山河59 下一篇:怅望山河61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