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63

作者:朱幼棣 字数:1014 阅读:4 更新时间:2016/06/09

怅望山河63

殊不知,地下水与地质构造、含水层有关,不是越深就越有水。这么多深机井,最终破坏了含水层,地下水一下子从十几米跌落到七八十米,甚至上百米。在华北平原上,以北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了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的浅层地下水漏斗区,还形成了以天津、衡水、沧州、廊坊等城市为中心,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整体连片的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这21个大大小小的漏斗区勾连成片,又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群。
  1954-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在河北省衡水县小辛集农业生产合作社蹲点,从事土壤水分与耕作保墒研究。当时该地区都是旱作农业,土壤地下水很浅,只有1-2米,尚未开采利用。到六七十年代,逐步开始打井,发展灌溉农业,实现了井网化。
  33年后,李振声于1998年跟随时任总理的李鹏考察黄淮海农业时,再次来到衡水,他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地下水深度,已经下降到53米!老院士忧心忡忡。他查资料后发现河北衡水、冀县、枣强与沧州一带,漏斗相连,范围达到1.5万平方公里,水位下降深度达80米。最近半个世纪,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米多。
  水哪里去了?
  修建大大小小水库,多数河水被拦截在山区,进了水库,一部分水通过水渠和管道,流向城市,流向农田--总的来说,山区毕竟地少,山前能靠引水灌溉的土地也不是很多。所以绝大多数水被浪费蒸发掉了,进城市的最终成了污水。
  华北的大部分河道已变成了季节河,尽管在地图上还保留着迷人的蔚蓝,但它们再也汇不成沼泽湖泊。滩地无水,雨季也只有极少径流能转变成地下水。平原上浅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越来越深的机井破坏了含水层,不断扩大的漏斗区,使华北的生态系统进入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恶化之中。
  我们能留给后代的只是地图上的线条与墨点,曲折蜿蜒缠绕的蓝色,清晰又遥远。祖祖辈辈留下的流淌了千年的大河小河,在我们这一代永远干涸了,消失了……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怅望山河62 下一篇:怅望山河64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