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92

作者:朱幼棣 字数:1171 阅读:4 更新时间:2016/06/09

怅望山河92

077水库移民不等同于高山区“扶贫搬迁”
  想单纯靠水电站之类的大项目,通过移民使百姓脱贫,有相当大程度的先天不足。
  某位院士说:“三峡库区涉及重庆市和湖北省的20个县市,是全国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仅重庆库区5个县中就有国家级重点开发县10个,绝对贫困人口64.4万人,三峡工程移民解决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应该不全是认知的不同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这位院士混淆了“高山移民”和水库移民的概念。
  “高山移民”一直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扶贫工程。我曾随国务院扶贫办的同志到一些移民点调查过。在西南,主要是把不适合人类居住、自然生态环境极端恶劣地区的居民向沿江、沿河的平坝地区移民建村。在陕北,从极度干旱缺水的白石山区往川道上移;在四川大凉山,也是从高山往低处河谷盆地搬迁。
  三峡库区移民恰恰相反,是把低海拔的平坝和台地上的居民,往高处“后靠”,不仅优质的农田水浇地减少,一般地说,生活也更加不便。--农民不能都成为水库上的渔民吧。
  移民需要口粮田,种植果树也要开垦山地,新建城镇需要平整的土地,把农田改为建设用地。--这些并不像某位院士所说的“减轻了土地资源紧缺的压力”,而是恰恰相反。因此,三峡水库移民与山区高山贫困地区移民毫不相干。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三峡库区原有的6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中,能够通过水库移民脱贫的极少--因为他们基本上不居住在沿江地区。
  三峡地区大量山地的垦殖,是在明代田消失后,由于人口增加而发展起来的。不断往高山移民,造成了森林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特别是经历了明末的战乱,从清初开始,三峡河谷是湖广及河南大量移民入川的通道。许多移民留在了三峡,毁林开荒。于是,从江边到远山区的植被均遭破坏,山脚山坡都成为梯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加上建国后“大跃进”等几次大的山林破坏,长江水也逐渐变黄变浊,正如朱镕基总理所说的,成了“黄江”。
  --有专家曾提议,三峡水库移民可在高山草甸地区从事畜牧业,神女峰下放羊,这类丰富的想象还真有浪漫色彩。可高山上还有成片未被利用的草场吗?种田插秧的农民,去放羊放牛愿不愿意呢?况且,在大规模企业化养殖的今天,这种高山散养会有多少经济效益,也是值得怀疑的。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怅望山河91 下一篇:怅望山河93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