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121
怅望山河121
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32.5亿吨。如三峡电能大致折合成标准煤的话,不到全国煤炭总产量的百分之一。同年,我国净进口煤炭约1.5亿吨,约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的电能。而煤炭在我国总能源结构中约占70%,其余为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这个比例几十年没有大的变化。如果这样一算,三峡的电能在我国能源格局中起多大的作用也大致清楚了。
记得十多年前,我还在新华社,编发过宣传三峡工程伟大意义的稿件,记者发来的新闻标题是“三峡发电:照亮半个中国”--当时就颇感疑惑,是指1994年中国全国城乡的生活用电呢,还是指15年后三峡建成之时?这些在新闻中都没有交代。如果用2010年三峡建成的发电量,来“照亮”1994年的中国城乡可能差不多,而对于新世纪的中国城镇的居民用电来说显然根本不够。--当时读这报道,便有时空错位之感。
十多年前称“三峡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在特定的时期里,写点这类有强烈文学色彩的报道也无妨,可鼓舞人心,坚定信心。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资讯已无法垄断。--如今,科学发展观正在引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信息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最好摒弃这类华而不实的浪漫文风。
至于说到清洁电能,大致不错。
大家都知道碳排放和碳交易,与植树造林有关,林地和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虽然水电不像火电,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三峡水库淹没了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这片辽阔土地上有庄稼也有森林,能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至今,我们并没有科学统计过。
江西、湖南、湖北等我国中部地区,冬季往往既缺煤又缺电。同样,如果完全寄希望于三峡大坝发电,大抵也是靠不住的。今天,在湖北咸宁、江西湖口等地,即三峡中下游建设核电站规划也提上了日程。
其余利与弊、得与失,不再一一分析,有的已经超出了一个人学问与智慧的边界。--是不是可以说,历史不单单是事件和业绩,而是人,经历或者被经历了往事的人。瞬间的决断,无论大小,未必就是全部知识与全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