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第一夫人陈璧君改造记

作者:佚名 字数:5286 阅读:8 更新时间:2016/06/09

汪伪第一夫人陈璧君改造记

一辆军用吉普悄然拐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车上下来一个老年女犯,穿戴得整整齐齐,疲惫的脸上不失几分矜持。望着高大围墙中城堡式的牢房,她喟然一声叹:“想不到,真想不到。”时为1949年7月1日。
  她是谁?汪伪第一夫人陈壁君!
  “我的身份就是
  与众不同嘛!”
  八年抗战降下了胜利的帷幕,汉奸头目纷纷落网,陈璧君在羊城被捕后被押解南京。1946年3月28日,江苏高等法院以汉奸罪对她提起公诉,4月16日开庭审讯,22日判处无期徒刑,罪名是通谋敌国。随后,陈璧君被送往苏州江苏第三监狱服刑。
  陈璧君口口声声称蒋介石公报私仇,故而虽身在图圄中,仍凶悍如前。陈璧君一次又一次大发肝火,健康势态每况愈下,常卧床不起。
  1949年春三大战役结束,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被逼“引退”,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2月4日,行政院决议迁都广州,并对关押的汉奸作了如下规定:凡处有期徒刑的,一律释放;处无期徒刑的,转移台湾。
  其时,达官贵人的心思只在身家性命安全上,哪里顾得上转移汉奸?4月21日凌晨,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其中一支直扑苏州。苏州解放的当日,监狱即被接管,陈壁君成了共产党的阶下囚。
  5月27日,大上海解放,市政府大力改造接管的提篮桥监狱。军管会决定把陈璧君这个特殊的犯人从苏州移解上海,以利改造、养病。到了提篮桥监狱,管教干部提起她的行李,领着她去了牢房,又帮她铺好床,临走时还说了声“再见”。
  “共产党的看守倒蛮客气的,这是什么意思?”陈璧君倒有点切不准了。
  考虑到陈璧君毕竟是个特殊的犯人,又年老体弱有病,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狱方给予宽大待遇。所住囚室通风透光。允许亲属旧友探监,征得她同意后,安排两个女犯与她同居一室,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苏州解放前夕,国民党监狱中的条件日差一日,陈璧君连饭都吃不饱,而今在共产党的监狱里受到人道待遇,这是陈璧君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她忍不住偷偷对同室的女犯说:“我反共大半辈子,竟受到共产党如此优待,实是始料不及。”她讲这番话,并非出于对共产党的好感,且听她后面一句:“我的身份就是与众不同嘛!”随之洋洋得意,大讲自己如何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如何与蒋介石唱对台戏一斗再斗……
  “我只有一部
  革命史”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一天,管教干部交给陈璧君一封信。信来自北京,是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何香凝联名发给她的。
  宋庆龄与何香凝早年曾和陈壁君共事多年,既有同志情谊,又有私人友情。当得悉陈壁君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她们一起去见毛主席和周总理,建议在适当时候视其态度给予特赦。毛泽东与周恩来作了如下表态:只要陈璧君发个简短的认罪声明,中央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释放她。宋庆龄与何香凝于是联名写信给陈壁君。陈璧君先生大鉴:我们曾经在孙中山先生身边相处共事多年,彼此都很了解。我们十分尊重你,对你在抗战胜利后的痛苦处境,一直持同情态度。过去,因为我们与蒋先生领导的政权誓不两立,不可能为你进言。现在,时代不同了,今天上午,我们晋见共产党的两位领袖,他们明确表示,只要陈先生发个简短的悔过声明,可马上恢复你的自由。
  陈壁君不认为自己有罪,所以拒绝了宋庆龄、何香凝的善意挽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陈壁君发现共产党的看守和气可近,渐渐地变得大胆起来。
  1950年中共中央号召开展整风运动,她在犯人中挑唆:“外面整好了整里面,大家要有准备。”
  为鼓励犯人接受改造,狱方召开奖惩大会。给几个改造好的罪犯减刑。她不以为然地说:“最多减二三年,无期徒刑减为20年,等不到出狱就老死了,还不是骗人的把戏?”
  陈壁君这番话被汇报了上去,管教干部找她谈话,批评说:“你这是煽动犯人对抗政府的改造政策。”她却振振有词:“你们不是要求我暴露思想吗?我是暴露思想,不是煽动。”
  狱中叫陈壁君写书面交代。她总是推说头晕或胸闷不写。1951年6月中旬,管教干部再次约见陈壁君,郑重其事地说:“请你系统地写一份检讨,必须把所有罪行如实交代清楚,不得隐瞒。”
  陈壁君眼睛一翻:“我有什么罪行?不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只有一部革命史!”
  在管教干部的再三劝说催促下,陈壁君终于动笔了。至8月间,陈璧君写完了洋洋2万余言的《自白书》,只有表功,没有一点罪行。管教干部看过后指出:“你前期对革命有功,我们并不否认,但要把重点放在检讨罪行上。”
  陈壁君气势汹汹:“我早已告诉过你们,我只有一部革命史,并无罪行可写!”
  “你这是什么态度?”管教干部忍不住厉颜斥责:“你背叛国家民族,还不认罪服罪?”
  陈壁君自羊城被捕后,连国民党的看守所长也尊称她为“汪夫人”,想不到今天被共产党的看守训斥,自尊心大挫。于是她向狱方递交了控告书。叫那个管教干部为“骂人看守”。她还向新进来的犯人“介绍”;“这是骂人看守,凶得不得了,你们要当心。”
  精诚所至开始转变
  一天早上起床时,陈壁君感到胸闷气急,不能动弹,同室的女犯忙去报告。
  监狱医院经检查发现陈壁君心律不齐,血压偏高,脱离险境后。又留院做进一步观察治疗,两个星期过后,她才出院回监。
  时不过月余,陈壁君又因血压高加内痔出血住进了医院,这一住,住了近7个月。
  陈壁君的两次住院,都是那个“骂人看守”抬她去的,还为她奔前奔后办理住院手续。又是那个“骂人看守”,每天将她订阅的《解放日报》,准时交到她手里,还是那个“骂人看守”,常俯身病榻前,关心备至。陈壁君因此对“骂人看守”的态度变了,见面时尊称“先生”,说声“您好”。
  这一改变,除了发自内心的感恩外,还另有所图。
  陈璧君出院后约半月,管教干部探望她时,她恭恭敬敬递上一张纸:“先生,这是我写的思想汇报,请查收。我还有个申请,先口头提出,行吗?”
  “说吧,只要提得合情合理,是可以考虑的。”管教干部的话可进可退。
  “蒋介石失尽民心,所以失败倒台去了台湾。你说我的观点对不对?”
  管教干部一时不明陈璧君的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虚与应付道:“蒋介石祸国殃民,当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先生你说得对,蒋贼坏事做绝,我是恨透了他!”陈璧君终于话入正题,“我是反蒋的,他利用手中权,判我无期徒刑,这是对我的残酷报复。”她连眨眼睛,掉下泪来:“所以我郑重要求,人民政府的法院对我复审。推倒蒋贼强加于我的罪名。”
  管教干部恍然大悟,出言谨慎:“你的要求可以提。至于能不能复审改判,得由司法机关审定。”
  尽管陈壁君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依然抱有敌意,狱方还是坚持对她耐心教育,时时事事感化她。
  1954年1月,陈璧君高血压、心脏病复发,第三次入院治疗。次年11月,第四次进医院做颈淋巴腺炎切除手术。虽然医药相当紧张,狱方还是尽力医治。手术后一段时间中,护理人员不但给她换洗衣服,还服侍她大小便。为使她早日康复,护理人员指导她做健身操,陪着她一起锻炼……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管教干部治了陈壁君的身病,更治了她的心病。但是,陈壁君还要对管教干部进行“考验”,看他们,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先来的还是后到的,是否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她还要“考验”平时很少接触的管教干部。
  轮到女监洗澡了,陈壁君跨进浴室才走了几步,一个趔趄滑坐在地上。
  “跌痛了没有?”女管教快步走来,弯腰搀扶。另两个女管教见状也过来帮忙,费了好大的力,才将她抱坐在长椅上。事后,她在一份思想汇报中暴露内心:“我被扶起来后,心里很高兴。原来她们的确用尽了力气拉我的。”
  心服口服接受改造
  狱方思想教育与人道待遇相结合的改造政策,开始让陈壁君从心底里佩服了。她对过去一向拒绝承认的汉奸罪行,也开始有所认识,当然并不彻底。
  陈璧君自己订了一份《解放日报》,还学习毛泽东著作,且非常之刻苦。请看其1955年7月在交待材料里写的:我借得《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我读了八遍,不够,要还给人家,我便将它抄录下来,日日看,便明白了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国民党为什么灭亡……
  另有一件事,倒是管教干部始料不及的,也可说明陈璧君“努力改造自己”的愿望。
  那是一天中午开饭时,陈璧君见管教干部经过,便喊住说:“我已写了报告,申请去农场参加劳动,为什么不见批下来?”
  1954年以后,为使犯人通过劳动改造思想,狱方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有的还送去了苏北的劳改农场。第二年秋天,陈璧君递交了书面报告,要求到苏北去。狱方因陈壁君患有多种疾病,又年事已高,未考虑她的要求。管教干部说:“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按照医嘱。不能参加体力劳动。”
  “你们不让我去,我就绝食,饿死算了!”她果真搁下了饭碗。
  “我们要对你的健康负责,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工作。”管教干部悉心开导。
  说了一阵,饭菜已凉了,管教干部端去热好后重新端到她手上:“快吃吧,把身体养得健康了,会考虑你的要求的。”
  陈壁君破颜为笑;“我就怕你们和颜温良地讲道理,看来你们的确是为了爱护我的身体。”
  1959年5月2日,陈壁君再次入院,医生诊断是心脏病、支气管炎、高血压并发,虽全力治疗,但不见好转。百药罔效,群医束手,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
  陈壁君自知回天无力,对管教干部说:“告诉医生,不要再为我浪费针药了,你们已尽到责任了,感谢你们。”
  5月19日,她给在海外的子女写了一封信,从中可见党和政府对这个特殊人物的改造效果:诸儿同阅:我于本月2日因病蒙人民政府在革命人道主义待遇下送入医院,现由中西医会诊处方,病况较为严重。万一不幸与诸儿永别,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以加倍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吾死无别念,因你等均已达而立之年,遗憾者未能目睹祖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延至6月17日,陈壁君医治无效去世。由于她在上海没有直系亲属,尸体由一远房亲戚收殓火化,骨灰送往香港,由她的子女派人接至港岛。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1944年蒋经国的万安之行:探望私生子 下一篇:李调元魁星点斗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