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妙对讨袁联
孙中山妙对讨袁联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冬,袁世凯极力鼓吹帝制,并于年底悍然下令将中华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年”。消息传开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讨袁之声此起彼伏,一浪更比一浪高。在孙中山和他创建的中华革命党的大力推动和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这天傍晚,孙中山忙里偷闲,带着夫人宋庆龄来到上海的黄浦公园里散步。当他们走到公园大门口时,宋庆龄抬头望见悬挂在大门一侧的“上海黄浦公園”牌子后,头脑里灵光一闪,回头看了孙中山一眼,笑着说:“逸仙,我刚刚想出了一副声讨袁世凯的上联,你能不能对出下联?”
“是吗?”孙中山饶有兴趣地回答道:“难得夫人有如此雅兴,快快说来让我听听。”宋庆龄说:“好,你听着。”接着就高声吟诵道:“或入園中,逐出老袁还我國。”
宋庆龄出的上联是一副拆字联。那时候还通行繁体字,“园”字的繁体字是“囗”字里面加一个“袁”字;而“国”字的繁体字是“囗”字里面加一个“或”字。“或”字可以解释为“有人”。这副上联从字面上讲是说有人(或)进入“(公)園”里,赶走“袁”,“園”就变成了“國”,而真正含意则是号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将独裁者“袁”(世凯)赶下台,恢复中华民“國”的政治体制。
孙中山仔仔细细地品味了一番,感到夫人这副上联出得的确妙不可言。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一拍脑门,高兴地说:“有了。”接着就高声吟道:“余行道上,义无回首瞻前途。”宋庆龄听罢,连声称妙,并从内心深处敬佩孙中山先生才思敏捷。
原来,孙中山对出的下联也是拆字联。从字面上讲,“余”行走在“道”上,即“余”字取代了“道”字上的“首”字后,“道”就变成了“途”。暗含的意思则是,既然自己已经踏上了声讨袁世凯的征途,就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么曲折,都会“义无回首”,坚定不移地与复辟势力斗争到底。下联不仅字面对仗工整,而且也是一语双关。
孙中山先生说到做到,在他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反对复辟,袁世凯仅仅做了83天皇帝梦,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