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佛93章1
话佛93章1
每当人们踏进寺庙,总可看到香烟缭绕,是信徒们在叩头跪拜,祈求菩萨的保佑;又时常可以看到,僧众们仪态整肃,鹄立佛前,木鱼钟磬,一时齐鸣,是堂上在做功课、佛事了。
作为一种宗教,佛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样,有着自己的教主——佛;教职人员——僧伽;宗教仪式——功课佛事;宗教活动园地——佛寺古庙;宗教清规——具足戒;宗教典籍——《大藏经》;宗教信徒——男女居士。
然而,佛教也有和其他宗教不尽相同的地方。比如,各种宗教都有自己崇拜的神,而佛教则可以说是有神,也可以说是无神,这点我在其他篇章中会加以交代。再有,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早已和儒、道及其他文化彼此交融,各自完善,并从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多姿多彩的佛教哲学。
在这方面,章太炎的看法是,佛法理应只和哲学家为同聚,而不和宗教家为同聚。我们看他的理由,自属振振有词,不为没有见地。他说:
试看佛陀、菩提这种名号,译来原是“觉”字。般若译来原是“智”字。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的意思,断不是要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细想释迦牟尼的本意,只是求智,所以要发明一种最高的哲理出来。佛法的高处……只是发明真如的见解,必要实证真如;发明如来藏的见解,必要证实如来藏。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由此,章太炎老夫子纵笔直下,大声疾呼:“若晓得佛法本来不是宗教,自然放大眼光,自由研究。纵使未能趣(趋)入实证一途,在哲学的理论上,必定可以脱除障碍,获见光明。”
章老夫子把佛法看成是哲学,认为研究佛法,必定可以脱除障碍,获得光明,自然属于彻悟的智者之言;但另一方面,佛教毕竟有着它的宗教仪规和出家徒众,只谈佛法,闭口不谈佛教,未免偏颇。
有趣的是,他还对“支那佛法”有过这样的阐述,认为佛法传进中国以后,分为天台、华严两宗。天台宗据《法华经》,华严宗据《华严经》。这两部经典,意趣本就不很明白,两宗的开山祖师智者、法藏两公,只是把自己的意见,随便附会,并且暗取老子、庄子的旧说,用以阐明佛法,最后得出结论:“唯有把佛与老、庄合,这才是……救时应务的良法。”
关于章老夫子后面这种说法,我们当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因为他的这种说法,终究只代表他自己。我们不是说要“百家争鸣”吗?
然而,章老夫子毕竟也自有他精妙绝伦的地方。他在《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之关系》一文中就曾这样提出:
佛法原说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何曾有崇拜鬼神的事实?明明说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便礼佛、念佛等事,总是礼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并不在心外求佛。
不管社会上有多少在家出家的佛教徒真正懂得礼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向心上求佛,不向心外求佛的道理,但这丝毫也无损于佛法作为一门哲学透发出来的智慧之光。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佛教,是宗教;作为佛法,是哲学。既是宗教,又是哲学。宗教可以慰藉寻常的平民百姓,哲理可以启迪较高层次的文人学者。说句俏皮话,大概这也可算是佛门因材施教,普度众生的两手吧!
我们平时读书求知,为人处世,何不也试着学两手呢?如果可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