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来吃7
杉杉来吃7
是谁说的:“社会上不开心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不看喜剧。”
是谁说的:“乌龟就是一只清水白菜龟。”
那么多话,纷乱的流过耳边,眼前扬起的是淡淡的笑。那里面,有纵容,有温暖,也有淡淡的默契。
喜欢杉杉的笨笨的个性。看上去,小人物一个,可是,我们爱得就是这个小人物的生活。看到她对待BOSS的敢怒不敢言的丢人,看到她面对食品和金钱的小小狗腿,看到左算右算也算不出来BOSS想法的无奈。
这样的杉杉,存活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简单,干净,努力,有些小小的世俗,偶尔的八卦,辛勤的存钱,偶尔白日梦。
这样的杉杉,也许不是没想过BOSS会喜欢自己,只是,基于自己的灰姑娘身份,比较安于现状。若是这篇文被写成她第一刻就有被人喜欢的感觉,只怕不仅落入俗套而且还会变成一出花痴杉杉文。
这样的主人公,这样的故事,忽然让我想起一个词。
“亲近”。
是啊,仿佛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我们看着看着,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容易举一反三。好像这个杉杉就是身边的某一个人的化身。
记得上一次看杉杉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长评。很喜欢一段关于乌龟笔下的配角的论述。
在乌龟笔下,没有真正的坏人,所以,不会谁为谁的命运负责。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最后定型的性格,幸福或者依然在寻找,都是很平常。
我常常想,那些阴谋和悲剧混合成的感动,我们,真正感动的,究竟是故事最后尘埃落定,大团圆结局。还是那些曲折的经历。
而那些配角呢,最后的结局里面,谁还记得那些曾经为这个文出现或者落寞的配角。
看了乌龟的文,忽然觉得,其实,很多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归宿的。
或者依然如常,或者找到幸福,或者,留下那么多的精彩。
记得上英语课老师说过的一段话,练习听力,最关键的就是要精听,一盘磁带反复的听。他说:“只有精听,才会出效果。”
而许多年之后,我在一个慢悠悠的乌龟身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那本前后耗费三年经历的“何以”,一出现就被大家奉为经典。而那三年之字推敲的磨练,其实,就是在为今后的这些文章打下很好的基础吧。
“杉杉”作为其中的一份成绩。
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构思的连贯和文章风格的统一。
也许,这样一个轻喜剧,带给大家的欢笑欣慰远远多于乌龟最初的设定。
记得第一次看到“杉杉来吃”,觉得,怎么那么奇怪的名字。
然后,只记得剧情,不再感叹名字。
直到某一个时刻,脑海里面闪现出来一个同音的四字成语“姗姗来迟”。
来的那么迟的,应该就是最好的吧。
我钟爱“何以”,期待“骄阳”。却在这篇“杉杉”中写了这么长的评论。
应该,在未来,会有更好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