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秘史2
杨玉环秘史2
六月庚子日,人们果然听到了玄宗册立继承人的诏书。然而令朝臣万般欣慰、令咸宜公主和寿王李瑁感到有如五雷轰顶的是:新太子是排行第三的忠王玙!七月初二,册新太子的典礼隆重举行,大赦天下。在一片鼓乐喧天之中,武惠妃一生的梦想化为泡影。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太子之位旁落使寿王李瑁瞠然若丧,时刻都生活在恐慌之中,感觉有如从九天云霄直落十八层地狱。然而他没想到,更让他难堪的事情还在后面。
武惠妃活着的时候,玄宗时常与其他宫嫔们卿卿我我,但武惠妃死后,他不免郁郁寡欢,放眼看去,竟觉得后宫之中没有一个相貌才艺能比得上武惠妃的。这对于多情种子李隆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
玄宗的心思当然逃不过身边人的眼睛。很快就有马屁精来提供消息,说是杨玄琰之女杨玉环姿色冠代,比武惠妃尚胜一筹,只是……她现在是寿王妃。
五、三千宠爱在一身
玄宗听说世上还有比武惠妃更美的女子,心里直发痒,一定想要见识见识,再说公公见儿媳也算不了什么,于是他立即决定召见寿王妃
寿王妃杨玉环究竟是什么时候“蒙”玄宗“召见”的还不好说,但是在开元二十八年之前,事情就早已经发生了。因为从这一年正月开始,玄宗就频频出入骊山温泉宫,到十月,温泉宫里发出了一道圣谕:寿王妃杨氏度为女道士,号太真。
据这道圣谕里的说法,二十二岁的寿王妃是为了给尸骨无存的祖婆母窦氏祈福而出家为道的。但是正当盛年的寿王妃怎么甘心放弃夫妻之乐出家?又怎么会出现在温泉宫?更奇的是唐朝的皇族女子出家都有各自独立的道观,怎么寿王妃的“玉真观”却是皇宫里面从前的“太真宫”?这一切疑问,圣谕都只字不提。
总之,开元二十九年开始,杨玉环正式踏进了皇宫,这时的她已经不再是寿王妃,而是法号“太真”的女道士,当然事实上她已经成为玄宗的后宫粉黛之一。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旁人的眼睛,而寿王李瑁更是冷暖自知,他对杨玉环并不一定多么情深,因为他和所有的王爷一样拥有众多的侍妾,他和杨玉环共同生活的五年间,侍妾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无论如何,她毕竟是寿王妃,关系着他的脸面。失去母亲和太子位的寿王李瑁如今又失去了王妃,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苦闷地煎熬。
继年初杨玉环入宫之后,同年的冬天,寿王李瑁的养父、大伯宁王李宪去世了,玄宗对大哥的死表现出极度的孝友之情,追谥他为“让皇帝”,他的嫡妃也因此晋封为“恭皇后”。李宪在宗室中拥有至高的地位:当年就是他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三弟李隆基,使他成为玄宗皇帝的。李瑁对生父已经失望之极,唯有养父才能给他一些关爱照顾,因此养父的死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他真正感到了丧父之痛。对生父的怨恨可以掩藏起来,但是对养父之丧的悲痛是无法掩饰的,李瑁干脆向玄宗提出请求:自己要为养父服丧,以此报答他的养育之恩。玄宗没有任何异议地同意了。随着这个冬天的结束,开元盛世也正式地结束了。春天来到的时候,年号改为“天宝”。
进入天宝年间,杨玉环很快就在玄宗后宫中数以万计的美女中脱颖而出。玄宗所拥有的大唐后宫美女如云,武惠妃能够在其中成为佼佼者,绝非是仅凭皮相就能做得到的事情。若是光说容颜,生育七次、死时已四十岁的她是怎么也比不过小姑娘们的。她一定有其超乎常人的特长。只是如今很难再找到这方面的记载了。但是杨玉环鹤立鸡群的原因,却很容易发现:她不但容色冠代,而且才华横溢、歌舞动人、机敏出众。杨玉环入宫时,玄宗后宫中还有一名年轻的宠妃,名叫江采苹。据说她是福建莆田人,出身书香门第。她是高力士引入后宫的,得意的玄宗向兄弟们夸耀她为“梅精”。然而好景不长,杨玉环无论外貌还是才艺、风情,都远胜于江采苹,她的出现使江采苹的人生急转直下。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只有外貌,那么无论有多美,时间一久也一样会让人审美疲劳的,只有聪明才智才能使之拥有真正的魅力。杨玉环能诗善文,她曾经作过《凉州》,达到轰动一时的程度。可惜的是和江采苹的大多数诗文一样,《凉州》没有传下来,《全唐诗》里对她和梅妃的诗作,都只收录了一篇而已。
杨玉环的性格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完全没有一般人沉湎权势自抬身份的行为。因为她惟一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就是为身边的宫女云容所做的: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诗成之后,她还配以曲谱,亲自为云容配唱助舞。
杨玉环善歌舞,而且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来自西域的“胡旋”舞,就在她的身姿旋转中扬名天下。但是真正令玄宗对她的舞蹈天分叹为观止的,莫过于她配合《霓裳羽衣曲》所编排的舞蹈。《霓裳羽衣曲》阵容庞大、乐师众多,仅配曲而歌的宫女就同时需要十人,共十八章。《霓裳羽衣曲》乐器种类多,而且节拍先散后慢再快,对舞者的要求极高。然而杨玉环一听就能领会曲中的意境,随兴便能为这部恢宏大曲配出完美的舞蹈来。这不仅使她引以为傲,更使得玄宗如醉如痴,亲自为她伴奏,将她引为人生第一知己。
除了歌舞,杨玉环还精通音律。她是一个音乐天才,能将好几种乐器演奏得出神入化。《开元往信记》记载了杨玉环所擅长的一种乐器:磬。说在她的敲击下,磬声“泠泠然”、“多新声”,说即使是太常梨园中的专业击磬艺人,也比不上她的技艺。
杨玉环活泼而擅于声乐舞蹈的特点,可以说是和唐玄宗非常投缘。因为这位皇帝本身就号称“梨园祖师”,而且在这方面确有卓越的成就,造诣之高,就算是上古著名乐师夔与师旷恐怕也难与他相比。这绝对不是因为他是皇帝就瞎拍马屁。玄宗的音乐才华不光是天分,更是下苦功而来。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善击羯鼓闻名天下,他自己也很高兴地说:“为了练习,我打折了五十只鼓杖。”谁知玄宗听了却只是轻轻一笑:“你这哪里算是用了功夫?我的鼓杖打折了三柜。”
总之,杨玉环以她的才华性格,不但与玄宗极有共同语言,更使得玄宗神魂颠倒,很快就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玄宗越来越离不开她了,终于下定决心,不顾一切要给她一个正式的名分。
六、梅妃入冷宫
杨玉环正式入宫时是二十二岁,玄宗五十六岁。时间很快就在乐舞逍遥中过去了四年。天宝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唐玄宗颁布诏命,册右郎将韦昭训次女为寿王妃。十天后,又一道诏令颁布了:册太真妃杨氏为贵妃。自王皇后被废之后,玄宗再没有册立过皇后。而到了这时,“贵妃”已经是后宫中最高的身份。杨玉环事实上成了大唐王朝的后宫之主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有爱情吗?这始终是一个让人百般揣测的问题。
从唐人的眼光来看,这对从开始就乱了伦理的老夫少妻之间,应该是有爱情的。唯一的问题,只是杨玉环嫁过人且先后嫁了一对父子。但是这一点,看在风气开放奢逸的唐朝人眼里,也真不是什么问题。当时的文人写了无数的诗赋来歌咏,当时的百姓用了无数的传说去演义,他们都打心眼里羡慕这一对。杨玉环遇见李隆基的时候,他正是五十六岁的盛年,执掌着世上第一强国大唐王朝的权柄。除了这个耀眼的光环外,这个男人还拥有更多的优点:性格果断,多才多艺。李隆基自青年时便有“仪范伟丽”的“非常之表”,即使年纪已长,但是保养得宜之下应该仍旧十分可观。他确实是个风流种,但是风流成性的男女都有一个优点:历练得多了,对异性的需要和心事都了如指掌,因此只要他愿意,就能让对方如痴如醉,而寿王李瑁除了年青几乎一无所有。
更重要的是:虽然皇帝多情,但是年青的寿王也并不曾对自己的王妃专情。寿王妃仍然得面对与自己争夺丈夫的众多姬妾,皇帝下达夺妻之令时,年青的丈夫也耽于自保而没有表现出什么血性,就将妻子拱手相让了。既然如此,没有过失的女人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迷恋,同样是选择的结果。而被这选择所牺牲的,正是曾经宠冠一时的梅妃江采苹。梅妃是否真爱李隆基,这应该完全不成为问题:玄宗毕竟是皇帝,对于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来说,甘愿无偿为皇帝牺牲一切是绝大多数世间男女的义务。何况江采苹曾经得到过她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君主百般的呵护宠爱——大多数人都因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而责备杨玉环对这样的奢侈待遇安之若素,转而百般同情梅妃——但实际上,梅妃也从来不曾拒绝过玄宗这样奢侈的宠遇:那快马驿使是先为江采苹送了若干年梅花之后,才转行给杨玉环送荔枝的。
梅妃被迁往上阳东宫,从此远离了李隆基的生活。曾把宠爱当成习惯的江采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被送进冷宫的那一个,这天上地下的对比使她十分难堪伤感。当然,玄宗这个多情种子虽然惧怕杨贵妃的妒火,也并不曾忘了她。
据说,玄宗曾经偷偷地派人将上阳宫中的梅妃接到自己身边重续旧情,然而事机不密,很快就被杨贵妃发现了,她立即赶去兴师问罪。玄宗惊慌失措,将梅妃藏进夹幕,对贵妃百般哄劝,声称自己早已经对梅妃恩断情尽,绝无私会之事。
无可奈何的江采苹只得写下《楼东赋》,以发泄满怀怨恨。《楼东赋》很快就传遍皇宫,杨贵妃看了之后其怒可知,立即向玄宗发作:“江妃庸贱,以谀词宣言怨望,愿赐死。”玄宗却默然无语。听说皇帝的这个反应,梅妃对复宠满怀期望。然而事实却狠狠地击倒了她。有一天她偶然看见驿使入宫,使者的模样也正是自己曾经非常熟悉的,于是她便向左右侍丛询问:“是梅使来了吗?”左右硬着头皮回答:“那已经不是梅使了,而是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使者。”梅妃黯然泪下,终于对变心的丈夫彻底绝了望。
就在这个时候,玄宗对《楼东赋》的回应也终于来了:他将外夷进贡的上好珍珠选了一斛,秘密地送进了上阳宫赐予梅妃——玄宗的这个决定真是稀奇,这一斛珍珠算什么意思呢?分手礼物?赡养费?梅妃拒绝接受珍珠,让使者带回了一首诗。这也是她留传于世的唯一一首诗: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读诗之后,怅然不乐,但是他知道梅杨二妃绝不可能和睦相处,实在不愿放弃杨妃的他只能让人将梅妃的诗谱上新曲,时时吟唱,聊以自解而已了。这就是《一斛珠》的来历。
妒忌是人的天性。无论礼教怎样要求女人“无妒”,那也只能是男人的一厢情愿。唐玄宗风流了大半辈子,这已是习惯成自然,再怎么改也是有限的。因此杨玉环的妒忌也就不可避免地再三上演。
七、妒忌事件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妒忌事件,发生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盛夏七月,据说起因是杨玉环的堂姐虢国夫人——话说回来,是不是虢国夫人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事情是发生了
杨玉环有三个姐姐,其中最出色的是自称“大唐天子小阿姨”的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天生美貌,自己也以此自负,杜甫因此做诗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样一个美女,玄宗当然想打她的主意,妒火中烧的杨玉环因此和玄宗发生了争执。又羞又气的玄宗在气头上立即以“妒悍忤旨”为名,下令高力士将杨玉环送回堂兄杨铦府里。
如果是寻常人家,不过是夫妻吵架后妻子回娘家而已,但是杨玉环的丈夫是皇帝,这可就成了了不得的大事了。整个杨家都乱成了一团,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号啕痛哭,等待着灾难的降临。
在杨家哭天抢地的同时,唐玄宗也在皇宫里坐立不安。贵妃出宫之后,皇帝居然因为看不见她而不思饮食、动辄发怒。侍从们平日无关痛痒的小过失这时也统统变得不可原谅,一个个地都被送去挨板子,甚至还有被活活吓死的。高力士知道皇帝反常表现的原因,小心翼翼地一面奏请玄宗接回杨妃,一面将贵妃宫中的侍女用具以及饮食酒肴装了上百车送到杨府去。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杨贵妃终于在第二天拂晓时分返回了皇宫。玄宗这时气头已过,看见贵妃简直就像得了个活宝贝,不但不追究她“冒犯天威”,反倒自己低声下气地赔不是,大陈戏乐、大摆宴席,唯恐贵妃芳心不悦。据说从此之后,玄宗再也不敢再在男女之事上起事端,“后宫无得进幸矣”!
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虽然她名分上是贵妃,只有“半后”之制,但实际上她却享受着等同于皇后的规模待遇;在名分上玄宗也用另外的方式予以弥补——按照民间夫妻的称呼将她称做“娘子”。